基于“互联网+”与项目式学习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索
2020-06-08黄琳
黄琳
[摘 要]文章基于“互联网+”的背景,探究网络信息技术与项目式学习结合对大学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有利驱动,并尝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项目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活动,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旨在为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也为今后项目式学习的改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项目式学习;学术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2-0036-05
引言
当前,在教育领域,尤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信息科技的加入带来了新的变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1]。在当今“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大学学术英语写作课堂中,有助于更好地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为今后高等教育信息技术化提供新思路。
一、“互联网+”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和优势
项目式学习来源于Dewey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论,之后由Dewey的学生Kilpatrick将其完善,并在1918年明确提出项目式学习的概念(project-based learning)[2]。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主张在课堂中设置有意义的、接近真实情景的并且有探究性的项目,例如问题、挑战等,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同伴合作完成这些项目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3]。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语言交流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到项目式学习课堂中,还可以激发项目式学习发挥如下优势。
(一)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项目更加貼近实际应用情景
借助多媒体资源和网络交流平台,许多在现实教学环境中无法实现的情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得到模拟。教师将项目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仿佛将学生置身真实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学习网站查找资料,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搜集问卷或者小组讨论来探究问题;项目完成后的写作成果不再局限于纸质形式,可以是方便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电子档,可以用多媒体资源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在体验实际操作的学习乐趣的同时,掌握学习的主导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三)信息技术提升项目式学习的灵活性,师生交流不再局限于时间空间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在课外交流,例如微信、微博、云教学平台等,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协作可以通过共享文档等平台在课外共同完成,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获得多方反馈
除了传统课堂上扮演反馈者的教师和同班同学,作文批改网站的智能批改系统、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老师、学习者、社交网站上的网友都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多维度的建议和帮助,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修改,进而自我反思,而且能缓解学生面对教师批改分数时的心理压力。
二、大学学术英语写作课堂现状
大学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学术语境下用英语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为学生之后进行学术研究或学术交流打下基础,以培养有较高学术素养的人才[4] [5]。国内较多高校已在大学英语写作的基础上开设必修或者选修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为需要在学术专业领域从事英语写作的学生提供帮助。目前,在学术英语写作课堂上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在教学模式方面
目前,大部分大学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课堂。课上教师根据不同的作文体裁对其结构、句型、语法以及用词进行讲解,并分析范文供学生参考模仿,课后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题目进行写作练习。再加上国内大多数英语写作课堂人数偏多,小组互动活动不易开展,这便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输入知识,缺乏语言输出。因此,相较于学生的“学”来说,这种课堂模式更侧重于教师的“教”。
(二)教学培养目标和实施方面
《大学英语指南》指出学术英语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和“提升学生学术素养”为目的[6]。因此,学术英语写作应将学术交流作为课程培养的本质目标。然而在具体课堂实施上,多数教师过度关注于学生语言形式的对错,相应地导致学生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追求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而常常忽略写作内容的思想性和交际性。
(三)在学生主动性方面
传统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话题或者题目进行课下写作练习,通常情况下话题较为学术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性不强,再加上没有实际情景的代入,学生普遍反映提不起兴趣。长时间的这种学习模式,导致他们写作的主动性不高,甚至对写作产生厌倦心理。
(四)在反馈形式方面
如今学生的习作仍以教师评阅为主。教师较重的批改工作量和时间限制使得他们更关注于语法和文章结构的正确性,无暇顾及学生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这便导致写作最初的交际目的被忽略了[7]。学生得到反馈时也更关注于教师批改出来的语法错误及所得分数,这些使得写作丧失了原本的表达功能,而更限于练习的功能[8]。还有部分院校教师采取同伴互评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评阅,同伴互评有助于学生在反思中提高。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顾全每位学生评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效果时常不佳。
三、“互联网+”和项目式学习驱动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的优势,针对当前大学学术英语课堂出现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以及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文章认为应基于以下四点构建项目式学术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遵循项目式学习特点进行项目设计
项目式学习的课堂虽然围绕着项目进行,但是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导致项目的进行杂乱无章、没有重点。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设定好清晰的任务指向并制定细则。依据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学术英语写作课堂中的项目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项目真实性;(2)有挑战性;(3)需要合作探究;(4)发挥学生主动性;(5)能公开展示项目作品;(6)有反思性;(7)可以评判和修订[3]。在此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目前阶段的知识水平和需求以及身心发展特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搜集项目、设计项目,将课程主要学习内容穿插进项目的流程中。
例如,某高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三类。(1)知识技能方面:熟知学术英语写作模式和规范,能用学术英语语言书面表达观点,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学术研究或交流打下基础;(2)过程与方法方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锻炼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3)情感与态度方面:端正的学术研究态度和人文道德素养[9]。在“互联网+”项目式学习的驱动下,该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应以以上教学目标为导向,项目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且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探究过程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并且成果可以反映在学术英语语言上。
例如,第三单元的课程主题是“Writing a Compare and Contrast Essay”,教師可以选取学生毕业后极有可能遇到的一个情景“Do you prefer working in a big company or a small company”作为研究项目。关于就业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引起学生主动思考;项目中的两个选择并不是完全的不同,还存在着相似之处,激发学生批判性思考,且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符;该项目在合作探究之后可以产出成果并展示分享,也可供评价和修订,具有反思性。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问卷网、问卷星等网络问卷调查平台或者雨课堂学习平台中的答题功能获得学生的就业倾向以及对compare和contrast这两个词的理解,并在学习平台,例如雨课堂、微助教等,推送给学生关于compare and contrast essay的讲解文本和视频。借助互联网,教师在课前环节就可以完成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并据此量身为学生设计项目。
(二)围绕项目整合网络资源,合理分解教学环节
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课前、课堂、课后的环节围绕着项目进行,其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文将项目式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并在每一环节中加入网络信息技术支持,构建创新的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实施过程如表1所示。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的完整教学过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上,教师以学生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项目背景,将学生带入项目情境中,带动学生思考。课前和课后,电脑端或者手机端的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平台为学生提供自学、沟通、合作、解疑的有效途径,不仅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反馈形式,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方便快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三)注重项目的探究过程,及时掌握进度提供个性化指导
项目式学习强调“做中学”,学生以完成项目为驱动,与同伴共同探究、分工合作、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加工、形成观点,直到制作出项目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自身知识或技能的不足,进而促使他们进行更高一层次的知识习得,最后运用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10]。简而言之,学习是在项目需求的推动下发生,因此合作探究的过程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环节。教师应减少对项目成果的过分关注,而转向于对项目过程的关注。
在项目进行前,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分解项目过程,确保学生知晓各个探究阶段的产出形式,并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和技能以便顺利完成项目。项目的完成过程通常很难在一堂课上完成,有时甚至跨几周完成,这就导致项目制作过程是项目式学习最难管理的一环节。
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支持下,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应当将研究过程整理记录到可以共享的学习日志里,一方面方便教师观测学生的项目完成进度,以便及时评估学生的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这也是教师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依据;另一方面,帮助小组成员自我管理,为其自评和反思提供参考,也对其他小组借鉴和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应当注意的是,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得过度干涉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好是教师作为可以及时联系到的解疑者,只有当学生的项目进入错误方向或久久探究未出结果时,教师适时主动沟通、指导,帮助学生调整探究方向,以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多方和多维反馈来源提升项目式学习真实感,让反思真实发生
除了项目进行前教师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以及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教师评估和学生自我反思,项目完成后对项目成果的评估和修订也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过于注重过程中的评价将影响学习的有效性,难以呈现学习效果。对于学术英语写作的项目成果来说,是否掌握写作的模式和规范不是唯一的评估标准,表达了什么观点、是否实现了学术交流的目的才是项目式学习驱动的学术英语课堂的评估重点。
在“互联网+”时代,项目最终作品的展示不再局限于提交给老师批阅或者与同班同学互评。在网络学习平台或是社交平台的讨论区,学生可以将项目成果向大范围的真实观众展示,观众可能是素未谋面的教师、不同级别的英语学习者、国内外网友,学生甚至可以投稿到微信公众号、杂志社或者比赛信息网站。多方反馈主体就项目成果的不同维度给出评价,带给学生的反馈是真实的、多维度的,有利于学生就他人反馈进行反思,进而自我修订。最重要的是,评价反馈阶段并不止步于学生的修订,学生还可以继续在网络平台展示修改过后的作品或者与反馈者进一步交流探讨、完善作品。
由于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专业性,在短时间内无法保证有较多反馈者时,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智能批改网站的自动评估系统先进行自评。由于自动评估系统依靠大型英语语料库和云计算技术进行批改,对于学术英语写作的表达规范性和重复率方面可以提供较好的建议,但是无法涉及作品表达的思想性和交流性。因此,网络智能批改网站仅可作为一部分反馈来源。教师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班级分享区,鼓励班同学以交流为目的、秉持端正的学术探究态度为他人作品提供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于学生而言,相较于教师的评价,他们在心理上能更轻松地对待同伴评价,同时在“反馈—沟通—再反馈”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网络分享区的直观呈现和评论消息的实时推送提高了互评效率,促使学生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使用英语语言。
四、结语
文章探索了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构建的大学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在项目式学习流程中加入网络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带动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过程,使得项目式学习更加真实、灵活、高效,符合当今时代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学术英语语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端正的学术研究态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Kilpatrick, W. H. The Project Method: The Use of the Purposeful Act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18, 19: 319-335.
[3]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吴纤尘,龚嵘.学术英语素养目标下开放式循环写作教学模式建构[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5]赵冠芳,吕云鹤.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学术英语写作的构念认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9(6).
[6]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7]唐锦兰,吴一安.写作自动评价系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4).
[8]王海啸.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
[9]陈立青.对综合能动性学术英语课程模式的探索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6).
[10]张云清.高校商务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体验的实证研究——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8(1).
[責任编辑 杨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