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2020-06-08黄仕梅
黄仕梅
[摘 要]智能手机与现代数字技术在不断地融入教育教学中,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下,英语学习也追求便捷性。QQ、微信以及各种APP的出现,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便利。教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其资源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价值,“对分课堂”是互联网的产物。文章探讨以互联网为基础,智能手机为媒介,以微信公众号“对分易”为平台进行的互动性教学,针对“对分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对分课堂”;大学英语;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2-0032-04
一、关于“互联网+对分课堂”
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互联网热[1]。教育界也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积极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设计的规律和特点。在互联网的优勢下,教育凭借信息化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涌现出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和在线学习的课程网站等。在传统的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形式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依托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上,全国高等院校技大赛也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提前体验和适应职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互联网类型竞赛的兴办,不仅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也改变了传统的“舞台上只有教师”授课形式,促使其转向“舞台是学生的”。
张学新在《复旦教育论坛》上发表论文《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认为“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对分,一半留给教师,一半留给学生[2]。这种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的经典体现。在依托互联网的基础上,传统教学注入互联网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实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3]。对分课堂基于“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是讲授与讨论的有机结合,但不是简单的“讲授+讨论”,它是全新的教学模式、从如何教到如何学、从作业布置、课堂管理和效果评价,与传统教学都有根本性变革。
目前,国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不断地推广普及,相配套的网络教学平台“对分易”也应运而出并不断地完善功能,全国1500所学校、130万师生正在使用对分易教学平台。学者们进行了有关课题的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历经三年的应用与推广,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确立和论证了对分课堂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应用性。
二、“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中的运用
(一)“对分课堂”准备阶段
在正式进入对分课堂前,笔者为学生解析了“对分课堂”的理念、师生职责、操作流程、考核方式、对分平台功能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将相关资料课件同步到对分平台上,以供高职学生参阅,促使学生在理解“对分课堂”的概念与流程的前提下,提升学生思想层面的认同度,为后续的实践环节奠定基础。
“对分课堂”的实现依托微信应用的“对分易”教学平台,既可以在电脑上操作,也可以在手机上操作。以下是以手机微信为例,手机微信里关注公众号“对分易”,注册账号(教师注册时选教师身份,学生注册时选学生身份),教师注册完成时即可创建学期和课程,再点击添加班级,班级名称添加完成后即生成班级二维码,学生扫码即可进入对应的班级。
学生可通过作业模块接收课前预习任务。该教学平台在促成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方面实用性强。教师通过手机或电脑端发布作业,学生即时收到需要完成作业的微信信息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后,也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端上传作业。作业和任务的形式多样,提交形式可以是传统的书写于作业本上的形式,也可以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或者音频、视频的形式。可以利用这个功能提前把任务发给学生,让他们在上课前明确学习小目标,清楚自己需要完成什么,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如文章文档、PPT、视频讲解或动画图片等方式,通过“课程资源”分享给学生,供课前浏览学习。作业用来组织和呈现任务、活动情景等,更为灵活新颖,也更能直观全面考察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笔者在大学英语课程的作业布置方面,除了随堂的听写和词汇作业外,还布置了课后作业如课文朗读、英文会话等。任课教师可以在线进行批改,作业成绩可在线发送通知学生。
(二)“对分课堂”实践环节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关于抽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老师会经常利用“对分易”中的“课堂提问”“随机分组”的功能让学生回答预习问题或完成任务,可进行小组展示或辩论,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也可以直接在手机移动客户端进行在线作答,最后利用电脑客户端展示学生课堂产出性成果,在教室大屏幕上呈现。“对分课堂”模式虽然改变了英语教师主导地位,然而并非否认或轻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尤其在知识内化环节中。80分钟的课堂,前40分钟为学生小组展示或辩论时间,后40分钟,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总结和讨论。
课堂讨论是学生在课程传授与知识内化阶段后,对内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问题、经验感受、主题见解进行讨论,以此实现对问题解决与对知识理解的目的。“对分易”平台的讨论、活动和随机分组这三个功能对课堂上的讨论环节也非常有帮助。讨论区可由教师或学生发起主题讨论,所有学习这门课的学生均可参与讨论。活动区主要用于课堂上教师组织或发起某一个活动或任务,发布在活动区,对该活动或任务感兴趣的同学可报名加入,即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其中一个不得不提的功能板块是在线练习。此版块在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或小测试特别适合。练习题需教师提前在电脑端输入,在课堂上发布到班级,可设定限时完成练习,学生提交练习后马上能看到分数。这样既节约了教师批改练习的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率,也可设置提交后可显示答案,学生对有疑问的练习可当场提出,教师进行随堂讲解。
在对分课堂上,教师有引导,但是会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阶段查阅相关资料信息,课堂上教师讲授获得基本框架,理解重点、难点,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在传统课堂下,教师讲授后学生各自学习,缺乏交流机会。学生自己学习,比较枯燥,碰到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受挫。课下学生很难聚齐,学习环境也不易保证,小组互动学习效果不好。对分课堂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学习环境好,学生带着问题来,相互协作共同解答。
(三)课后学习
课后学习也是确保“对分课堂”有效性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对分易平台“作业”板块创建作业,布置本次课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后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至对分易,教师在网上批改作业,在线发送成绩,学生可用手机直接查看老师批改情况。课后对作业有疑问的,可点击微信消息,编辑消息发给教师。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课后学习的资源可在课程资源版块查看。课程资源是教师将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如课件、课文配套音频、讲义、课外补充材料以及等级考试历年真题等资料通过电脑端上传至课程资源,学生可随时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或下载资料,做到随时随地资源共享。与以往的资源联网共享不同的是,“对分易”的课程资源,学生查看了资料的次数、下载资料的次数,都有记载,更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成绩册这个功能对于记录和统计学生的平时分至关重要。参与课程讨论,作业、考勤等所有分数记录都可以添加到成绩册中。此功能仅限于电脑端操作。点击成绩册,设置成绩比例。如有其它自定義成绩,如课堂展示和课堂提问的成绩在“对分易”平台未有记录,则点击管理自定义成绩,点击管理自定义成绩,手动添加进去,最后点击生成最新数据,根据本学期该生的作业、考勤等表现,系统生成的总成绩。这一功能极大地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程度客观化,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这里又回到了“对分课堂”的本质,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教师一半,学生一半,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2]。优化输入,重视输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文秋芳教授在《外语界》发表的文章《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指出,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而言,“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4]。无论是学生输入学习历程或者设计输出学习成果,这期间必须动手收集、整理各项资料,非个人形式的作业或任务,还要求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形成团队成果。这与传统的个人形式的作业相比,在小组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学会统筹规划,必须动脑筋思考,合理分工合作,注重协作效率,“学习”由此产生。因此,提供前后讨论的条件,从教师那里获得回顾与反馈,随着时间来逐步论证进步和成绩。因而对分课堂的本质、对分易平台的功能应该从以下方面把握: 聚集作品、反馈学习过程、连接学习资源、分享作品、合作学习、利用学习案例进行深层次学习、评价学习。
“对分课堂”并不是一味否定传统课堂,而是两者的结合[5],是传统向改革创新前进的一步。从以前的教师讲授力求完整详尽,到学生趋向主动探索、主动展示、主动接受。“对分课堂”是互联网环境下重要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围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结合“对分课堂”微信平台“对分易”的功能实现,笔者在讲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时选取了两个基础相当的班级进行试验(同一个专业的两个班),即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对照教学。实验班加入“对分易”教学平台,授课按照从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师生互动三个模块分解“对分课堂”实施过程。非实验班则没有加入“对分易”教学平台,授课主要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个学期下来,实验班的表现优于对照班,主要表现在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前预习和完成作业的情况、期末考试的分数及通过率。
这次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互联网+对分课堂”对英语教学是起着辅助和促进作用的。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下,英语学习也要追求便捷性。有了“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教学过程中可以更突显学生的实操练习。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使教育教学活动回归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双边互动、教学相长的本质,以化解大学课堂教学之困境[4]。教学平台上的班级和实体班级相对应,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更符合该班的活动,真正做到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在课外的教学。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作业形式变得更多,虽然感觉更具挑战性,但是也更丰富有意思了。该平台能更好地辅助促进学习课堂知识,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认同采用“互联网+对分课堂”的学习方式。
当然,这种形式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首先是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不完善,教学平台要依靠网络才能生效,很多时候网络的不畅通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其次是学生在网络过于依赖,导致在进行在线练习或测试时无法做到独立完成,学生本身的惰性亟待纠正。最后是教学平台本身的技术不完善。移动学习模式实践运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有待改进,特别是在线练习的功能,系统自动批改时经常出现误差。总体来说,“互联网+对分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及融入教学,是利大于弊的,这也要求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网络资源的优势,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四、结语
“大学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必须在大学教师和青年学生主体性张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6],同时,对分课堂模式是一种尊重和保护学习主体差异性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课堂相比,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从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师生互动三个模块分解“对分课堂”实施过程。这种“输入—内化—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二语习得领域的输入假设、建构主义理论、输出假设和交互假说等理论基础,因此可以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在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环节的现存问题进行归因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和控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会遇到新的问题和阻碍,这种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过这也正是“互联网+”教与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郭树荣.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3]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5]孙红叶.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理论观察,2016(4).
[6]郭芬云,常丽丽.大学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追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
[责任编辑 杨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