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中鞣花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2020-06-08汪淑琴金紫嫣何明霞漏雪波林洁
汪淑琴 金紫嫣 何明霞 漏雪波 林洁
摘 要:覆盆子中含有鞣花酸、山楂酸、β-谷甾醇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活性成分。鞣花酸是覆盆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抑菌、护肝等多种药理功能。本文通过超声波法对覆盆子中鞣花酸进行了提取,并采用HPLC分析测定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优化了覆盆子药材中鞣花酸的提取工艺。
关键词:覆盆子;鞣花酸;提取工艺
0 前言
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掌叶覆盆子的干燥果实。掌叶覆盆子又称华东覆盆子,属落叶灌木;叶掌状深裂,托叶条形;花单生于短枝顶端;聚合小核果,球形,红色,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江苏等华东各省。目前已有研究报道的覆盆子化学活性成分主要有:覆盆子酸(Fupenzic acid)、鞣花酸(Ellagic acid)、D.谷甾醇、劳丹型(Labdane)二萜苷goshonoside F5、黄酮类化合物以及三萜酸等。其中,鞣花酸是覆盆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抗癌、抗肿瘤、抗肝损伤、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提取条件对覆盆子中鞣花酸提取率的影响,优化了覆盆子中鞣花酸的提取工艺。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研究所用材料为产自浙江丽水的覆盆子干燥果实,鞣花酸标准品购于上海笃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8%)。
1.2 仪器
CS101-3E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KQ3200E型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HZ-D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大连利特P230Ⅱ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依利特)。
1.3 实验方法
1.3.1 正交试验设计
选择甲醇浓度(70%、80%、90%)、固液比(1:10、1:15、1:20)、提取时间(10min、20min、30min)三个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上述三种因素对覆盆子中鞣花酸提取效果的影响。
1.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两个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覆盆子品种,置于60℃烘箱中,风干4~6h,干后用粉碎机粉碎至细粉状并过80目筛。称取过筛后的覆盆子粉末1g,根據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提取液经循环水式真空泵抽滤后,将过滤液定容至50mL。取1mL定容后的提取液,以0.22μm微孔膜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鞣花酸浸提率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浸提率=浸提液中鞣花酸质量/覆盆子粉质量×100%。
1.3.3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1mg干燥恒重鞣花酸标准品,用色谱纯甲醇充分溶解,制成1mg·mL-1的母液,再将母液用色谱纯梯度稀释成0.5mg·mL-1、0.2mg·mL-1、0.05mg·mL-1、0.01mg·mL-1的标准溶液,以0.22?m微孔膜过滤,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1.3.4 色谱条件
C18AQ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30℃。
流动相甲醇(A)--水(含0.2%磷酸,B),梯度洗脱,0-10min,60%-40%A;10-15min,60%A;15-20min,40%-10%A;20-25min,10%-60%A。流速为1mL/min,进样量10μL,测定波长为254nm。
2 实验结果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将标准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样10?L,色谱峰保留时间为8.727min(图1)。以色谱峰面积Y和对应的浓度X(mg/mL)作标准曲线,得出线性关系为:y=147.39x+3.7574;r2=0.9964。
2.2 提取液中鞣花酸含量测定
采用2.3.4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标准品和覆盆子供试品溶液中的鞣花酸含量进行分析。每次进样10?L,色谱峰保留时间为8.747min(图2)。根据表1所示的L9(33)正交试验表,计算正交试验的不同条件下得到的覆盆子提取液中鞣花酸的含量,计算浸提率。由表1中的极差R可判定,影响覆盆子中鞣花酸浸提率的因素依次排列为:超声时间>甲醇浓度>固液比。正交分析结果显示,覆盆子中鞣花酸的最优提取方案为A2B1C2(甲醇浓度90%、固液比1:20、超声时间20min)(表1)。
3 实验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本研究对覆盆子中鞣花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超声波法提取覆盆子中鞣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甲醇浓度90%、固液比1:20、超声时间2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鞣花酸的浸提率可达0.58%。此外,本研究正交设计各条件下获得的覆盆子中鞣花酸浸提率均高于0.4%,表明实验所用的覆盆子药材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标准,即干燥覆盆子药材中的鞣花酸含量不得少于0.2%。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698-268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247-250.
[3]皮慧芳,吴继洲.覆盆子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69-2174.
作者简介:
汪淑琴(1997- ),女,汉族,安徽安庆人,本科,浙江树人学院,生物工程,生物资源及天然产物利用。
通信作者:
林洁(1998- ),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本科,浙江树人学院,研究方向:植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号:201811842025)资助完成,项目名称:不同产地覆盆子中三萜酸类成分含量及生物学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