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诗经》中的怨妇诗

2020-06-08张心悦

成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诗经

张心悦

摘 要:《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怨妇诗”在《诗经》中亦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即通过举怨妇之例,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通过怨妇诗产生的原因、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浅析《诗经》中的怨妇诗,展现当时社会下的女性的真实处境。

关键词:《诗经》;怨妇诗;情愁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作品涉猎内容广泛,“怨妇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怨妇诗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反映了殷周时期,特别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时期妇女的悲惨命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让我们跟随《诗经》中的怨妇诗去感受古代女子遭受的苦难以及悲惨的人生命运。

1 《诗经》中怨妇诗产生的原因

1.1 古代女子经济不独立

私以为,中国古代女子经济不独立,是《诗经》中怨妇诗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男性掌控着家庭的财政大权,伴随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男性地位越来越高,女 性地位越来越低,加之要靠着男人养活,女人经济不独立,因此被丈夫抛弃的现象屡见不鲜。

1.2 古代封建礼法制度的束缚

《诗经》中怨妇诗的出现,亦受当时社会封建礼法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很早就已对女子的行为作出了规定,要求女子遵循“三从四德”。父系氏族在掌控经济大权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各种礼法制度来束缚女子,让女子完全顺服于男子,以形成绝对的男性至上的社会风气,因而在女子惨遭抛弃时,也只能是内心哀怨却也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礼教的影响,当时国家对男子无端抛弃妻子等不良行为并无惩戒措施,加之当时中国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这样男尊女卑如此明显的社会地位,女性被压迫奴役的现象也就成为了社会普遍问题。

1.3 女子色衰和男子无德

中国古代男子娶妻实则较为重视妻子的容貌,即“色”,若妻子年老珠黄,加之男子品德败坏,很有可能惨遭抛弃。如《卫风·氓》,此诗用凋落的桑叶比喻女子已年老色衰,没有了美丽的容貌,表明她因为容貌被无德的男子无情的抛弃。

2 《诗经》中怨妇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1 对无德男子的痛斥及愤恨决绝的心情

怨妇诗反映了古代女子生活的凄苦与爱情的不易,部分女子因此而一蹶不振,但也有部分女子化悲愤为力量,对无德男子痛斥并表明自己愤恨决绝的心情。如《卫风·氓》一诗的后半部分则将女子怨恨交加的愤激之感尽显无疑。她认清了氓的本性,但她不再悲伤,从容应对,不再回想他背弃盟约的事情,就此分离不再有任何瓜葛,体现出女子愤恨决绝的坚强的一面。

2.2 在“怨”的同时,渴望丈夫回心转意

《诗经》中的怨妇诗也有一部分展现了古代女子的隐忍无奈,在“怨”的同时,渴望丈夫回心转意。如《邶风·日月》,此诗先是女子痛斥丈夫,痛心于丈夫丝毫不念旧情,但还是隐忍懦弱,期待着负心汉子变好。这种既抱怨男子又充满期待的心理,正是这一类女子的真情流露。

2.3 因“无子出妻”而引发的绝望

在古代宗法制度的笼罩下,女子嫁入男方家中生子是一生中头等大事,必须要“传宗接代”,“无子则休妻”在古代也是很常见且天经地义的。如《王风·中谷有蓷》,本诗运用益母草来反衬出妇人因久不能生子而惨遭抛弃的悲惨,表达女子绝望无助的心情,引发人们无尽的怜悯之情。

3 《诗经》中怨妇诗对后世的影响

怨妇诗以哀怨的口吻叙述女子自身不幸的遭遇,诉说惨遭丈夫抛弃的悲痛愤懑之情。《诗经》中的怨妇诗为此后的怨妇诗歌的创作开拓了题材,推动更多怨妇形象的产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为此后怨妇诗歌的创作开拓了题材

自《诗经》怨妇诗始,我国文学史上相继出现了不少描述妇女惨遭抛弃的怨妇诗。如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描述了贤良淑德的刘兰芝被休的全过程。刘兰芝的婆婆对刘兰芝无休止的埋怨与痛斥,兄长对她暴躁和苛责,揭示了古代社会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这也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为爱赴死的直接导火索。虽然女主人公的命运十分悲惨,但其胜于《诗经》中的怨妇一点,则是至少她获得了丈夫的爱,并为之甘愿赴死。

3.2 推动更多怨妇形象的产生

《诗经》中怨妇诗的创作,为此后更多怨妇形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推动着更多怨妇形象的产生。如《白头吟》一诗,本诗的女主人公少了许多古代女子的柔情懦弱,听说男子怀有二心,便来与之决裂,是如此的刚烈果断。但《上山采蘼芜》中的女子又是恰恰相反,异常懦弱。女子在采过蘼芜,下山的途中偶遇前夫,卻还要长跪问故夫,你的新妻怎么样,展现了女子的懦弱与卑微。

4 结语

通过本文展现的《诗经》中、以及后世所写的怨妇诗,我们不难看出,女性意识在不断觉醒,不再是唯唯诺诺,优柔寡断,也不再是一味地哀怨命运的不公,而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刚烈与果断。总之,中国古代怨妇题材的诗歌在《诗经》中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为后世诗歌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闫晓妮.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J].华北水利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 毛忠贤.《诗经》汉乐府之“弃妇诗”新解[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31(2):29-32.

[3]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 马瑞芳.《诗经》的女性世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1).

[5] 王翼荼.《诗经》与汉乐府言情诗歌比较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5).

猜你喜欢

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遇见最美的《诗经》
小心翼翼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巧用《诗经》解难题
“啡”我思存
房县让“诗经文化”唱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