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角的度量”教学策略
2020-06-08韩素平
韩素平
摘 要:在小学度量教学体系之中,“角的度量”通常是教学的重难点。量角是常用技能之一,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角工具以及具体操作的本质。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项技能,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对“角的度量”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角器的本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角的度量;教学策略
“教学做合一”是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教”与“学”的中心是“做”。所以,“教”与“学”要实现提升,那么则需要通过“做”,因此三者缺一不可。“角的度量”作为度量教学中的重难点,以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充分掌握这部分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学做合一”思想应用到“角的度量”教学之中,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其具体的策略如下:
1 以对比操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认知需求
从“角的度量”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种畏惧感,这是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原因之一。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接纳这部分知识,笔者认为需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入手,并进行对比操作。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拥有了比较角大小的知识,而将要学习的知识与这部分知识有着一定的关联,教师就要利用好这种关联,引导学生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1]。教材中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可以通过三角尺上的角将这个角的大小量出来吗?”面对这个问题,一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用三角尺对角的大小进行测量,所以就很茫然。
因此,笔者进行了改善,将测量的要求改变成为“比一比”,从要求来讲就非常的明确以及清晰。学生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经过仔细的观察与比较,逐渐认识到如果要想知道一个角的实际大小,那么就需要寻找一个已知角并将其作为参考标准然后再进行测量。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会体会到因为标准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比较结果也是多样性的,正因为此才有了统一的量角工具以及单位。
2 借助动态变化,引导学生获得直观感知
基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讲,倘若要对知识的本质进行研究,那么就必须要对知识的内在特征进行分析以及说明。在传统的“角的度量”教学中,惯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对量角器的刻度以及读数进行观察,其实这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至于学生有没有仔细观察无法有效保障。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动态变化,即:制作一个可以活动的量角器,学生对整个动态演示进行观察,并让学生进行不断的思考以及操作,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并加深学生对知识印象。笔者在课前就让学生准备好一把可以打开并转动的尺子,又或者是将两张硬卡纸的一端利用大头针将其固定,使其成为一个非常简易的转动尺。随后,笔者继续要求学生按照示范做,以固定的点作为角的顶点,然后从重合的部分开始,其中一根固定不动,然后另外一根纸条开始慢慢的打开,并跟着教师一起读:0度-5度细读,然后是10度、20度一直到90度才停下来,并让学生去感受这个特殊的角度。随后在继续往下,100度、110度……360度。此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即:角其实都是0度慢慢的打开的。以此为基础,笔者要求学生再换一个方向继续做一次加深印象。关于这样的活动学生很感兴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因為制作的道具的度数并不精确,但是能够帮助学生对后面在量角器上的动态变化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能够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深入亲历实践,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倘若让学生能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那么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其能够去想象、计算、推理、实验、操作等等,从而经历知识建构以及形成这么一个过程[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先尝试自主测量,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沟通以及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将角度测量的步骤进行明确,即:首先需要将量角器的中心以及角的顶点对齐;其次,需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进行重合。在这个环节上,有的学生有了疑问,因为刻度上通常有两圈刻度,那应该读哪一个呢?以学生的疑问为契机,笔者要求学生能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测量。在亲自测量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逐渐掌握到了读书的规律,即:开始进行测量时,倘若边在0的内圈之中,那么就需要根据内圈进行读数;倘若在0的外圈,那么就需要按照外圈进行度数。笔者要为学生所找到的规律而进行及时的评价以及奖励,随后再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最终掌握测量方法“两重一看”。
4 结语
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其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实践操作,本堂课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原因如下:第一,坚持从事物本质入手,引导学生探索以及解决问题。课堂上,要求学生把角从0度展开,这样就能够对0度的边进行确定,同时也就找到了度量的标准以及起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朗读,从0开始到往下,无论0在右边还是左边,又或者是外圈或者是内圈,均从0开始,并从小到大进行度数,那么就不会出现错误;第二,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突破。学生有直尺量过线段长度的经验,量长度与量角度本质其实一样的。量线段是0刻度开始,只要对准了,从左往右即可观察另外一端刻度即可。基于这个基础,笔者引导学生对先对“0度边”进行确定,然后通过实践进行度量,让学生通过经历动态变化而获得更好的直观感知;第三,整体来讲,因为考虑到“角的度量”教学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应当保持由浅入深的这么一个过程,尽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并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印象,并实现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漪,吴玉兰.“角的度量”学生学习难点的调查与分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9(10):21-24.
[2] 罗燕婷,肖炜清.前置任务激活学生主体差异教学丰富技能内涵——以《角的度量》技能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9(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