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留白”
2020-06-08周丽娇
周丽娇
摘 要:本文意在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的有效手段——图像留白、文字留白、语言留白,同时提出运用留白手段时的注意点,即铺陈到位、语言支架和教师引导。
关键词:留白;思维;学生主体性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通过近年来对自己和同仁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满堂讲”的教学现象屡屡存在,而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发言,他们的思维也逐渐有了惰性,有疑问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不由地,笔者联想到了国画创作中的一种计白当黑的构图方法——留白。国画的“留白”以无胜有,给观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课堂教学何尝也不需要这样的“留白”?作为教师,要舍得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课堂才能收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2 实施留白手段的途径
2.1 在图像上留出空白,让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究需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传统,调动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主动学习。由于中高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学设计中常常有图片、简笔画等具体形象的载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旧知和学习新知。
【课例片段1】PEP1 Unit 4 We Love Animals复习动物名称的热身环节,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提问:“Whats this?” 此时的适度留白,必能激起学生联想和想象。此后,笔者对于学生踊跃给出的答案,不急于否定或是肯定,用 “Maybe.” 继续让留白在学生疑惑中筑起“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心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考,高涨了学习情绪。
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其通过对图像展开想象,将图像呈现的情境与已学知识建立一定的关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因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图像上的留白,能给学生带来想象的空间,再加上教师简洁有效的语言或是动作引导,学生就会往正确的方向积极地发散思维,定会给课堂营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2 在文字上留出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
《哈姆雷特》的闻名或许来源于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用文字留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这便是绝唱的精髓所在。文字留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也是如此,几个恰到好处的省略或戛然而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迸发出语言的火花。
【课例片段2】高段英语课的巩固环节,往往会有仿写的小语篇,作为该节课的输出文本来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如:笔者上过一堂以“My Best Friend”为主题的公开课,在课的最后,学生要利用当堂所学的三单动词的知识,写一写自己和好友的情况,文本框架如下:My best friend is ______. I live in _____, but she/he _____. I go to school _____, but she/he _____. I like _____, but she/he _____.I _____ in the evening, but she/he _____ at night. I _____ every day, but she/he _____.由于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再加上之前的语言搭建与操练,学生基本上能做到有所写。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文字上的留白,其实就是“挖空”。无论是口头的练习还是笔头的巩固,文字上留出空白,都是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3 在语言上留出空白,让学生建构知识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少讲,摒弃传统教学中精雕细琢、面面俱到、全盘托出的做法,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教师只需“引火”,把“燃烧”的热情传给学生,把话语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
语言上的留白,是把更多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既避免了课堂的“过度饱和”,排除了学生听觉压抑,而且易于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善的欲望,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维想象、尽情言说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上的留白,如教师提问后的留白、教学重难点时的留白,都能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主思考并建构新旧知识间的关联,真正做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3 运用留白手段的注意点
3.1 铺垫到位
学生语言的积累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犹如小球滚大球。扎实的“语言输入”是精彩的“语言输出”的基石。因此,在教师设计教学的时候,不能就教材教教材,一定要做高出教材一点点,探究一点点,拓宽一点点,不要小看每天一点点,信息量的输出需要大量的输入积累铺垫。而笔者所论述的“留白”不是“空白”,而是基于大量铺垫下的“补白”。学生有了内容的积累才有能力来“补”。因此,“留白”要基于全面的铺垫而展开,否则留下的真是一篇尴尬的空白了。
3.2 语言支架
针对小学英语学习,“精炼”的语言支架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了主干和框架的限制,即使是“留了白”的设计也可能会成为“空洞无厘头”的异想天开,无益于语言的学习,更无法实现情感体验、升华的目标了。
3.3 教师引导
“留白”是基于到位的铺垫、恰当的语言支架下的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然而,学生的性格、能力等都会成为实现“留白”意图的阻碍。教师适当、适时、适量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少教多学,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用英语的条件,让他们自主參与、自主体验、自主感悟和自主生成。
4 结语
正所谓设“场”才能导“渔”,“留白”课堂也就是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驰骋的空间,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保护其创造性,让他们充分调动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新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美芳.留白,绽放别样的精彩[J]. 河北教育,2009,(1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