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低段识字教学
2020-06-08雷婷
雷婷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错别字现象不断的扩展,成为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同样也成为了老师和家长当前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因而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小学生错别字现象问题的严峻性,积极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本文主要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出现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错别字现象;小学低段;识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错别字现象不可避免,并且已经成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阻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孩子们越来越多的忽略写字,直接用打字来代替,在带来方便的同时无形之中却造成了不小的后果。学生开始对汉字不再敏感,甚至在书写的过程中偷工减料。长此以往,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不断扩展,最明显的就是形错和音错这两种现象。因而,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家长应讲究循序渐进,慢慢引导,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学会花时间记忆和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水平。
1 小學生常见的错别字现象分析
1.1 形错产生错别字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的现象严重,所以很容易在书写汉字的时候无故的添加和丢失一些笔画。举几个小学生们常犯的错误,很多学生把“肖像”写成“肖象”,把“吉祥”写成“吉详”,把“才华”写成“材华”,把“喝彩”写成“喝采”,等等。这种现象和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交头接耳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老师更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反思,在教小学生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是进行简单的读音教学,在很难分辨的汉字之间并没有细致的讲解,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因而便很容易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误。
1.2 音错产生错别字
音错产生的错别字较形错来看要更普遍些,社会上很多商家借助错音进行商业宣传,吸引他人产生相关的识字误导。例如自行车厂家在广告宣传上打出“骑乐无穷”,服装店起“衣生衣世”的店名,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生字产生干扰,因而出现音错,而写错别字。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汉字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相同发音不同汉字的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似懂非懂,对每个汉字的结构发音以及它的用法,学的似是而非,再加上现实生活中大量类似宣传语的存在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没有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及时纠正,因而对于汉字的理解就变得人云亦云了。
2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
2.1 给予学生识字写字足够的时间支持
认识汉字,会写汉字,并且做到理解、准确不出错误是每个人文学修养的基础,小学正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督促学生每天拿出足够的时间学习汉字。首先,老师在课堂上对于每个汉字的讲解要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汉字重点标注,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堂上督促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学会将每个汉字放进句子里,或者将很容易出现错误的汉字放进句子里,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并纠正,每节课也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做听写,以便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巩固。再次,老师也可以选择相对比较放松的教学方法。例如,关于团字和圆字的汉字故事,有一天中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圆”,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圆”说:“我不认识你啊”,“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这些有趣的故事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且能够加深记忆,一举多得。
2.2 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容易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很多时候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所以为了更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下功夫,日常生活中就更要注意了。在这方面老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每个学生要有一个单独的记错本,在课堂上,试卷上出现的容易出错的汉字逐一记在记错本上,空闲下来的时候多多进行复习巩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更要担负起责任,小学生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被街道上的宣传语所吸引,并且轻松地记住,家长针对这个问题应及时耐心地提醒孩子,进行合理地引导,避免孩子过多地接受到错误的信息。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玩一些文字游戏,让孩子在边玩游戏的过程中,对汉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汉字的学习家长不能太过急功近利,文字是需要我们拿出一生的时间来学习的,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小学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非常容易出现错误的阶段。作为家长,要擅于挖掘孩子的优点长处,也要发现孩子的缺点不足,帮助孩子取长补短。培养孩子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孩子一起去发现生活中处处隐藏的汉字文化,共同学习,提高孩子对汉字的敏锐感知能力。
3 结语
小学低段识字过程中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阻碍,更是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一大阻碍,解决这个问题是小学教育行业的重点。本文针对出现错别字的两种现象提出相应的举措,认为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做出相应地调整,给予学生足够的汉字记忆时间,让孩子多观察、多思考、勤记忆,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中侠.从学生的错别字现状反思小学识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128.
[2] 王德玉.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J].新教育时代,2015(10):185.
[3] 丁如建.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J].现代交际,20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