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语言政策探究

2020-06-08黄静

成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印度

黄静

摘 要: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由于殖民侵略和其自身内部矛盾,语言问题也是由来已久。本文主要探究印度殖民时期和独立后到三种语言模式时期的语言政策演变。研究印度的语言政策既可以给多语言国家提供借鉴和启示也能丰富关于语言政策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印度;语言政策;三种语言模式

印度是一个天然的语言博物馆,有两种联邦官方语言,印地语和英语,22种法定的地区性官方语言以及1000多种语言和方言,语言种类繁多。英国的殖民和内部的民族矛盾导致印度的语言问题复杂而尖锐,国语问题悬而未决。本文首先陈述了殖民时期,英国在印度采取的语言政策,分为东西学派两大类。其次是印度独立后艰难的国语之路,然后是印度著名的三种语言模式,最后是本文的总结与反思。

1 东方学派VS西方学派

在18世纪后期,几乎整个印度次大陆都在英国的控制之下。在1774年至1785年间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开始思考如何统治新领土。由于他想向当地人表明英国统治者与曾嘲笑印度教徒的前穆斯林统治者不同,因此他表现出对印度当地习俗和文化的接受。他的统治标志着支持东方教育的东方学派的形成。东方学派不仅支持印度语言的研究,而且还鼓励说英语的官员学习印度语言。东方学派的主要主张是使用和发展印度本土语言。他们坚信,要想有效统治印度,就必须热爱印度……要与印度人民交流,就必须学习它的语言。(Kopf,1969)。学习印度语言有两个目的:一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给当地印度人传播西方知识与文化。另一个目的是翻译那些用印度语言写成的开创性文本,这些文本可以为殖民者提供有关印度社会,宗教,政治和法律制度等的重要信息。这些东方学派所倡导的政策,让殖民者很快地适应了印度生活。

待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越发稳固,统治者又开始推崇西方学派的政策,倡导实行英语教育,希望以英语为媒介在印度广泛传播西方文明。1835年,威廉·本廷克勋爵接受了托马斯·B·麦考利(Thomas B. Macaulay)主张西方学派的观点,这通常被视为是东方学派向西方学派的转变。本廷克通过官方文件规定“英国政府今后在印度的伟大目标是在印度提倡欧洲的文化与科学;拨给教育的专款只应该用于英语教育”。殖民政府迫切希望以英语为媒介在印度广泛传播西方的科学与文化。

本廷克对《麦考利纪要》的支持通常被视为是西方主义对东方主义的胜利,但争吵并没有就此结束,营地之间逐渐妥协。这在1839年11月24日的奥克兰勋爵会议纪要中进行了介绍,他在辩论中主张提供更好的英語教育,同时强调保持本地语教育。1854年查尔斯·伍德爵士的《教育快报》指出:上级分支机构应使用英语,下级分支机构则使用本地语。只要有需求,就应教英语,但不能用英语代替该国的本地语言(Pennycook,1998:70)。

2 印地语的国语之路

印度独立后,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协助印地语的崛起并且计划在15年内逐步淘汰英语,用印地语来取代英语。印度政府资助了在整个印度推广印地语的协会。政府还拨款给作家,诗人和翻译家,鼓励他们用印地语写作。还成立了委员会,以便为印地语提供更综合全面的词汇。但是,新术语的主要来源是梵语,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熟悉且久远,因此大多数词从未被接受。相反,他们经常使用英语单词或变体。即使印地语或许是最自然的选择,但它的国语之路仍有许多阻碍。其中之一就是英语的崇高地位,尽管印度政府计划在1965年之前逐步废除英语,但直到今天英语在印度仍居高位。由于英语在国际上的重要性以及会说英语的诸多优势,因此英语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活力,而印地语在许多非印地语地区遭受冷落。

在英语成为印地语国语之路绊脚石之时,其他主要的印度语言也成为了拦路虎。印度主要的语言都高度发达,并拥有璀璨的文学宝藏。印度各民族对自己民族的语言都感到非常自豪,因此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赋予印地语一个至高的统治地位。这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怨恨和不平衡,也给其他语言带来了歧视性的威胁。将一种民族语言上升到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对于母语是该语言的人来说具有天然的好处和优势,但是对于其他民族而言就是致命的弱点。于是这可能会导致说其他语言的人推崇外语,以消除这种语言不平衡。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这种中立语言在印度保持住了地位。1965年2月,国会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其中规定,除非所有州都同意,否则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将不会改变。由于这些阻碍发展的因素,印地语的国语崛起之路变得十分艰难。

3 三种语言模式

由于不可调解的语言矛盾,统治者决策出了一种妥协方案也就是著名的三种语言模式来缓和语言矛盾与冲突,迎合不同民族交流沟通的需要,但这同样受到坚决的亲印地语派和反印地语派的阻挠。

1952年,中学教育委员会建议学生学习以下语言:母语;地区语言;联系语言印地语和任何其他古典语言。1956年,中央教育咨询理事会根据该建议提出了另一项政策,该政策通常被称为三种语言模式,并于1961年被普遍接受。根据三语方案,儿童应学习:(1)母语;(2)印地语;(3)英语。科塔里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三语方案,提议三种语言应包括:(1)母语或地区语言;(2)联邦的官方语言(印地语)或副官方语言(英语);(3)没有作为教学用语的一种“现代印度语言”或欧洲语言。这种模式在原则上被各邦所接受了,它不仅是不同语言群体竞争的产物,而且是印度政府处理语言冲突的平衡器。三种语言模式是印度语言多样化和英国殖民主义的特殊结果,也是不同语言群体之间竞争的结果。

然而三种语言模式也引起了争议,国语和联系语言是争论的焦点。Mallikarjun(2004)认为,在多语言社会中,政府应对所有语言和语言使用者负责,而不是垄断一种或两种语言。每种语言都应与其他语言兼容,并尝试为其他语言存在和发展创造空间。因此,他认为印地语只是一种附加语言,而不能替代其他语言。也就是说,他认为印地语无法替代其他印度语言,更不用说英语了。作为一种官方语言,印地语的真正威胁是全球化。对于在印地语地区和非印地语地区的印度人来说,他们似乎都将印地语视为身份的标志,而不是有效的官方语言。 Mallikarjun非常担心“英语第一”现象。随着英语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有人甚至期望英语会进一步阻碍印地语的发展。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无疑将阻碍印地语的使用及发展。并且这个三语模式尽管看似细致,但是却从未真正实现过。印地语地区的学校没有采用这种模式。

政府希望将英语设置为不同语言组的联系语言时,这再次引起了各种争议。支持者认为英语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语言。一方面,英语是印度独立运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许多激进主义者使用英语来熟悉西方文化,包括历史,政治,法律,经济和教育等。另一方面,英语是印度人开始了解西方的文化和高等教育中使用的主要语言,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反对者则认为,联系语言的建立和使用只会巩固中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英语的法律地位是殖民者和印度中產阶级密谋的结果。Naseer Khan认为英语只是从英国进口的,许多人印度人不会说英语。他的支持者甚至认为英语体现的是不纯正的西方价值观,正在腐蚀印度人的思想,并在印度社会中制造冲突。

4 总结与反思

由于独特的历史原因和多语言的社会条件,印度的语言政策历经诸多变化,这些政策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优势如下:首先,印度的语言政策在保护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语言政策下,许多地域性语言被用作地区官方语言,并且印度人民必须去学习母语。其次,三种语言模式将英语列为副官方语言,这一举措加快了印度的全球化进程,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促进了印度IT产业的繁荣发展。

然而,印度语言政策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该政策要求所有印度人学习至少三门印度语言,这无疑是一种浪费公共资源及个人时间精力的行为,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只会使用到一两种语言。为了给学校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政府不得不拨发大量资金,这给政府财政也造成不小的负担。第二,随着印度越来越融入国际市场,英语的优势非常明显。这种趋势对于其他印度语言及文化是非常不利的,许多当地的学校经常不遵循三种语言模式,过分重视英语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的流行也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可这也将母语和传统文化推向深渊。

研究印度的语言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这为我国的语言政策制定提供借鉴,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处理汉语教育与英语教育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Annika Hohenthal. English in India-Loyalty and Attitudes. Language in India, 2003.

[2] Dhanuka D R. Indian constitution and the status of hindi[J/OL]. Inian News Portal,2006(9).

[3] Kopf, David. British Orientalism and the Bengal renaissance. Berkeley/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4] Mallikarjun B. Indian multilingualism, language policy andthe digital divide[J/OL]. Language in India, 2004(4).

[5] Spolsky, Bernard. Language Policy.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6] 安双宏. 印度教育战略研究[M]. 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

[7] 廖波. 印度的语言困局[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5(03): 77-80+110.

[8] 李红毅. 印度语言政策与语言民族间的冲突与争论[J]. 贵州大学学报,2007(4).

[9] 马忠玲. 英语在印度: 谁的选择——从印度民族主义兴起的角度看英语占领印度[J]. 邢台学院学报, 2018, 33(02):123-127.

[10] 司玉英. 印度的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J]. 扬州大学学报, 2007(6).

[11] 吴永年. 现代印度语言述论[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2(06):75-7.

[12] 周庆生. 印度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最高警察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印度数字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
印度现在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