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意识
2020-06-08陈俊杰
陈俊杰
对于物理来说,最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和实验,这样,学生可以做到通过现象看本质。而生活中的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都很有探索的价值。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装置来重现这些物理现象,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笔者主要利用塑料杯,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体验声的传播过程、观察由于热的变换而形成雨雪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意识。
光,认识折射现象
光如果在同一种物质中传播,光线一般不发生改变。但是,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往往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个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光的折射,但是学生并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过程,所以对于折射现象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塑料杯,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路线,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的时候,笔者就巧妙利用塑料杯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在上课的时候,先准备了1个带有半杯水的塑料杯、1个激光笔,然后向杯中吐几口烟雾,随即把杯口封住,再用激光笔照射,学生可以明显的看到光线的变化,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折射现象,而且还可以看到反射现象,这对学生之后研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光的折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观察起来比较麻烦,有的老师为了省事,直接给学生说明光的折射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缺乏理解的过程,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留足实验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实验的结论,那么他们之后在使用知识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声,体验传播过程
声音只能听见,但是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研究声的传播过程比较费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声音使物体产生反应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塑料杯制作成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声音的知识。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探索结论,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教学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利用塑料杯制作成小游戏来体验声音的传播过程。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准备2个塑料杯和1条比较长的细绳,在实验中,笔者让学生根据准备的材料制作成电话,就是用一根细绳连接着2个塑料杯,之后让2名学生志愿者来进行实验,让他们其中一个人对着塑料杯小声说话,另外一个人把杯子靠近耳朵听,然后再彼此交换听和说。实验证明,负责听的那位同学可以完整的听到另一个同学所说的话。学生仔细观察,得知在说的过程中由于声波的存在这根细线会振动,声音就由细线传到耳朵,从而得出声音由波的形式传播。
在传统的观念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都比较费力,但是物理实验是比较有趣的。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可以巧妙选取生活中的物品来进行实验,让物理的学习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富有趣味。
热,观察雨雪形成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热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难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来说明,往往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教学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所以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那么,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他们才会对热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从而有更大的激情学习接下来的知识。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感很重要。
例如,教学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的时候,笔者积极利用塑料杯引导学生探索热的反应,观察雨雪的形成。首先需要准备1个塑料杯、1个玻璃杯和1个酒精灯,把塑料杯口朝下放在玻璃杯的上面,再用酒精灯加热玻璃杯,不一会就可以发现塑料杯的上边开始往下滴水,这是液化现象,和雨的形成原理一样。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笔者再把上边有水的玻璃杯快速放到冰箱冷冻,之后再拿出来,学生可以发现有一些冰碴子直接往下掉,就可以模拟雪的形成实验。这样,学生对雨雪的形成过程感知就比较直接,对物理的兴趣也不断提高。
液化、汽化、升华的三种现象需要学生仔细区分,他们才会完全掌握。学生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才会深刻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才会在之后的练习中避免出错。所以,对于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解决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过程,就是建构自己知识并且发现新的知识的过程,这个和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一样。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掌握的只是表面的知识,对物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基础上,而发现不了新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长远发展。那么,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达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