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项目化学习撰写读后感
2020-06-08朱志红
朱志红
项目化学习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此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需要学生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究,并在探究中进行反思、评论和修正,且有公开展示的成果。运用项目化学习来探究读后感的写作内容和形式,可以让学生调用所有的心理资源,达成深度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态度和价值观的素养目标。
构建读后感思维导图
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没经验的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笔者指导学生构建读后感思维导图,涵盖其丰富的内容。按以下几步走:文献阅读。每人搜集三至五篇读后感,仔细阅读每篇读后感,并给它列提纲,概括写作结构;留同取异,以树状导图的形式梳理读后感的结构;每个同学将自己制作的导图发班级群,学生阅读他人导图,完善自己的导图;教师阅读所有学生的导图,进行汇总,形成内容完备的“读后感思维导图”。这种汇总的导图,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收集背景知识,利用现代媒体,进行信息概括、整理、筛选与重构,进行合作性的探索与批判。以事实性的知识为起点,通过抽象、分类、比较、推理、分析等策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确立读后感写作重点
读后感思维导图是一把拐杖,写读后感时,学生可以把导图放在旁边,边参考边写作,宛如在给骨架添上血肉。需要面面俱到吗?当然不,必须突出重点。那么,哪里需要“增肥”,哪里需要“瘦身”甚至直接砍去呢?必须慎重思考。运用项目化学习进行探讨:一是每人写一篇读后感,电子稿,加批注,说明哪部分详写,原因是什么,然后发群。二是分小组阅读同学习作,根据对作品以及习作作者的了解,思考其详写理由的合理性,并作简单的记载。三是對合理的理由和不合理的理由进行评析与总结,尝试抽丝剥茧,找出共性。四是全班交流分析,得出结论。五是对照结论,对自己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和修改。
经过交流,学生指出:开篇应是“凤头”,只能挑有特色的方面简单介绍,否则头重脚轻;“读后感”重在“感”,“梗概”要精简,否则喧宾夺主;感受部分哪里要详写,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撰写读后感的小作者情况来确定。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小作者的年龄、性格、爱好、经历和心情等也是千差万别,这一点怎么把握?但是可以找到一个核心标准,即找“共鸣点”,最能触动当下心灵的内容,就是共鸣点,将作品和小作者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总能找到“共鸣点”;“畅想”部分不需要详写,甚至可以不写,详写了容易脱离文本,变成想象作文,偏题;总结部分是“豹尾”,不要详写,画龙点睛即可。
在此过程中,学生历经了复杂的思维活动:分析、比较、联想、概括、推理、再设计与创造等等。在反复的推演中,读后感的详略安排技巧已深深地烙在学生脑海。
读后感的起承转合
好的文章珠圆玉润,起承转合浑然天成。这种先架构再填血肉的文章容易棱角刚硬,衔接不紧,过渡不顺,缺乏“文趣”。怎么解决?只需要进行一个微项目化学习。
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读后感的起承转合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实践:摘抄合并。开头、过渡、结尾有哪些特殊的形式或句式?人人阅读并摘抄若干不一样的句段,先小组分类合并,再由老师修改并汇总,建成一个文档,发回群,各人打印下来当作资料。文档由这几部分组成:开头形式。含开门见山式,名言开头式,哲句开头式,猜谜式,议论式,抒情式;精彩过渡语;结尾形式。含抒发感情式,表达理想式,再现名言式,分析意义式,呼吁社会式。每种形式含三至五句摘抄的句子。对小学生而言,有这几种就够了。平时读一读,写作时根据写作内容稍加变化即可。这个过程中,认知策略是比较、分析、分类、创见和实验,难度是最低的。
从认知神经科学、实证研究等多元视角的观点看,好的项目化学习会促进学生大脑发育,让学生学习更专注,更具有主动性和投入性,同时会让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更透彻、持久,更容易在新情境中进行概念迁移。运用项目化学习,使学生对写读后感写作驾轻就熟,读后感甚至成为某些学生最喜欢写的题材。而且,运用此学习方式,许多聪明的学生举一反三,把握到了更多文章的写作结构,学习到了更多文章的写作技巧,模仿起名家作品来轻而易举且不着痕迹。总之,项目化学习,可使学生发现更多写作的秘密。
参考文献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 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第一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