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剪纸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发与创新
2020-06-08陈铁汉
陈铁汉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是对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学科。“剪韵儿童模拟博物馆”的创建,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基于地方文化“剪纸”,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开发;创新;地方特色;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45-0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但多元开放绝非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基于地方特色,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能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贴近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剪纸题材的拓展研究
对于剪纸艺术,笔者和孩子们经历了一个暑假的考察探究,通过实地观察、访谈、查阅资料等途径,孩子们发现,剪纸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风俗习惯类,这类剪纸主要是根据人们多年保留延续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创作的剪纸。如青年人结婚时都要贴大红喜花,以龙观呈祥、鱼戏莲花、榴开百子、喜上眉梢、鸳鸯戏水等喜庆吉祥为内容。还有像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丧葬习俗中使用的佛花、佛袋等。(二)劳动场景类,这类题材的剪纸主要以人们的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等具体的劳动场景为内容来进行创作的。一方面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喜爱,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三)神话传说类,这类题材的剪纸图案主要是根据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基本内容。通过作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再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的剪纸作品。(四)家乡风光类,梅渚台门排屋、牌坊飞檐、更楼池塘等都为剪纸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题材,通过这类剪纸的创作来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剪纸载体的创新研究
在对剪纸纸材的搜集和调查中,孩子们了解到普通的剪纸作品以红色的纸张为主,在材质的演变中也就局限于纸张的色彩与质地上有所改变,最终都成为了平面的作品,装于框中,挂于墙上,一直“徘徊”于装饰品的范畴。这并不利于家乡文化的广泛传播。如何借助于更多元化的载体,富于剪纸艺术更有价值的意义?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与其他非遗项目相结合的创作
除了剪纸,还有老酒文化和莲花落是非遗项目。剪纸作品若能有效整合地方文化,必能“强强联合,互惠互赢”,笔者和孩子们在酒瓶设计和莲花落演出服饰上下了功夫。《老酒飘香》,瓶身图案以酒缸为轮廓,老师傅传统酿造技艺为内容,寓意“古味梅渚,香飘万里”;《莲花落T裇》,酒瓶的外形,服装的纹样,将现代与地方文化融为一体,这样的演出服让人赏心悦目。
(二)与其他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创作
新昌的“中国茶市”是全国首个茶文化休闲旅游集散中心。如果能乘上茶文化的发展东风,借助茶产业与外界的交流,定能为剪纸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孩子们以“茶”为主题,设计了许多相关的文创作品,《茶叶礼盒》和《茶饼套装》,在礼盒包装中加入剪纸元素,朴素大方,正好与茶的清香淡雅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有景观灯、雨伞、团扇等与剪纸相结合的创作。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将推进作品与新昌茶文化等相关厂家的沟通,来促成开发链接,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传播。
三、剪纸工艺的革新研究
说起剪纸,起初作为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表现形式,发展到通过雕、镂、剔等五花八门的技法在一些金箔皮革、绢帛这样的材质上进行纹样的雕刻,无不体现出一种手工艺匠人的高超境界。但是随着市场群体的逐渐缩小,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工业带来的便利,的确在便宜而精美的工业制品与价格相对昂贵的手工艺品选择之间,人们更愿意去选择经济实惠的工业制成品。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重视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同时,也要在实践活动中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剪纸工艺。
(一)激光打印技术
例如《胡萝卜》《荷花》是学生将自己的原创图案,通过绘图、放置材料、一键切割再即时贴上的作品。激光打印技术节省了手工剪刻的时间,同时利用及时贴材质随打随贴、防曬防水的特性,让作品更易于张贴、保存,一举数得。
(二)3D打印技术
例如《建模》图样是学生在计算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博物馆”馆徽3D建模的过程,《馆徽》图片是经过切片、打印、后期处理后的成品。科技与传统不断地碰撞,我们一直在实践的路上……
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开发是离学生最近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剪纸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和生成过程,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实践的经验与优秀的作品,但课程开发和创新仍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弘扬历史文化,触摸社会发展脉博,关注热点,研究非遗,全面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参考文献:
[1]刘陈燕.如何开发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J].小学教学参考,2019(06):51-52.
[2]周学兵.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