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中民族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0-06-08祝海龙
祝海龙
摘 要探究高中民族音乐教学的优化路径能够推动高中音乐鉴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实施,因此本文从民族音乐的特征出发,对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14-01
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民乐、京剧、亚非音乐、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宗教复调音乐等,这些音乐作品都代表了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往往传达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高中生的青少年,有必要对这些音乐文化进行适当了解,使自身情感与意识得到升华。
一、民族音乐价值
(一)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审美,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存在价值,有其独特的美,但不同事物之间的美是不能够共同进行比较的,就好像音乐与美术。而归于同一艺术种类但发源地不同的艺术却是无差别的,比如同属钢琴音乐中的西方曲目与中国曲目的价值。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理解且向更深层次去探求和体会我国民族音乐以及其所具有的价值。
(二)文化传承
音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的一角,其承载着民族特征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实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音乐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高中民族音乐鉴赏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民族性,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特色,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前提下,结合其特点进行音乐鉴赏教学,使民族音乐鉴赏成为推动学生成长发展的有效动力。
二、民族音乐教学优化路径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现阶段,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一个缺口,归根结底是由于教育理念所导致的,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远不足现在盛行的流行音乐。因此在民族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提炼并挑选出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民族音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
(二)创设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民族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营造环境,一个人爱听、多听他所喜欢的音乐是因为在长期的环境熏陶中得到了强化。高中民族音乐鉴赏教学也应是如此,教师应思考多种方式方法来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民族音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民族音乐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对其产生兴趣。例如,在《音乐的美》这一单元中,教师将每一节中最具特点的一课挑选出来,整理在一起让学生分别试听,如“优美与壮美”中的《月光奏鸣曲》;“崇高美”中的《战争安魂曲》;“欢乐美”中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总会有震撼学生的一首,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耳边始终萦绕着不同特点的民族音乐。
(三)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
新课改后,高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更多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特征。如在教学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在,赋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了解并学会判断“长调”和“短调”的过程中逐渐能夠欣赏蒙古族民歌的自由、奔放。
(四)开发多元化教学方式
(1)半脱离教材
教材是根据课标所制定的,因此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音乐进行学习是必要的,但整节课并不能全部依附于教材中的知识,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民族音乐内容来进行教学。但也并不是说要完全脱离教材,而是要采用适合自身和学生的方法,结合教材自身的价值。
(2)全脱离教材
全脱离教材指的是除教材之外,还有许多教材中没有包括的音乐素材,如带有地方方言的歌曲等,都可以作为教学主题,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全脱离教材的民族音乐鉴赏教学充分体现生本教学理念,是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与其它教学方法交叉运用的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本土文化特色,选择当地较有特点的民族音乐融入教学中。比如《小河淌水》《龙船调》《茉莉花》《五哥放羊》等等包含丰富民族内容的歌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地方民族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激发对祖国、民族的热爱。
(4)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
民族音乐强调民族气息,讲究意境之美,欣赏民族音乐能够使人感受到其中的意境。例如,区别于常见的直白奔放的维吾尔族民歌,教材中所选的一首《牡丹汗》就描写了一个贫穷的维吾尔族青年爱上回族姑娘的心声,相较于欢快的南疆民歌,这首不为人知的情调却带有一丝深沉和悲伤。
综上,高中民族音乐鉴赏教学优化途径的探索需要教师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技术手段充分结合,创设出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使得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雅宁.高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