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课标”中的新观点看数学育人

2020-06-08李竞尧

读写算 2020年9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文化新课标

李竞尧

摘 要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育人体现,同时不同的学科育人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根本目的都是在“育才”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也首次强调数学学科育人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从新课标提出的新观点“数学文化”与“数学核心素养”出发,探索两者在数学学科中的育人体现,并提出将育人融入数学教学的两种方式:选取传授适当的数学文化内容与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课程,以期数学教育教学可以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育人;数学文化;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9-0001-02

教育,顾名思义教书育人,在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养成。可是很多数学老师认为育人与自己所教学科内容联系不大、交集甚小。实则不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可见在育人过程中数学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有些老师认为育人就是“立德”,这也是不够准确的,在“立德”的同时注重学科的知识本质,利用相应学科知识理论进行“树人”教学,两者结合才是有意义完整的育人。数学是怎样育人的呢?结合课标提出的新观点“数学文化”与“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学科的育人体现就蕴于两者之间。

一、数学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是以人类文化的正确价值作为引导、教化人们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的目标追求。而通过数学文化去育人即选取数学文化中正向的相关观念,汲取有利于学生道德、理性成长的相应因素,渗透到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许是静态的,但是背后发现的过程确是动态完善的,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许是冰冷的,但是知识的内涵却是灼热的,这些动态的过程与灼热的内涵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更是育人的主要手段。大家可以从希伯斯发现无理数的数学史中感受人们为了得到真理,可以放弃生命的无畏;可以在斐波那契数列与自然界契合的巧合中感受“和谐”的数学美感;可以记住“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华罗庚大师的经典名言,也不能忘记他还说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育人的范围不仅局限于“育德”,“育才”也是育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教师加以利用的内容不仅局限于那些数学与人文交叉的部分,当然数学文化的育人方式不仅局限于鉴数学之史、赏数学之美。一些数学家的思想、方法、精神以及他们的形成与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个性品质与思维形成。数学是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抽象的、精准的,是认识自然、探索世界、描述世界的重要工具,数学文化有助于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观,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方式方法、知识之间联系里体验科学的唯物辩证法。当然数学是理性的,严谨的逻辑、严格的证明也会培养学生缜密的理性思维,去追寻事物的本质,去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

二、数学核心素养育人

数学核心素养是思维、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即“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即“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培养数学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即“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乍一看仿佛只对“育才”有所要求。实则不然,课程所教授的相应内容学生可能随着升学、时间的推移而忘记,但是课堂上培养的核心素养却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记忆里,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面对问题时就会有所体现。

著名数学家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无论是数学研究还是数学教学,其大致过程都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解决的问题、形成结论,而数学核心素养育人在此过程中也有所体现。首先抛去这一过程中知识内容本质,面对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不惧苦难、坚持不懈的品格;形成结论,造就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数学人才。回到数学知识本身,井井有序的数学方法、系统严谨的数学思想,无不利于学生严格缜密思维习惯的养成。

从数学核心素养出发达到育人的作用,其归宿也是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知识内容,但是与知识内容却息息相关,它是一种面对生活时自然而然显露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修养。育人包含“育德”与“育才”,如果说抽离数学内容的核心素养是“育德”那么还原数学本质的核心素养就是在“育才”,在培养学生相应数学素养的同时给予学生顺承严谨的思考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品德品质,从“才”入手培养有“德”之人,才能实现真正完整地育人。

三、数学教学中融入育人的方式

了解了数学学科相应的育人功能,将育人落于教学实处,让数学课堂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也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选取适应的数学文化。无论“育德”还是“育才”,不同的数学文化都有着不同的现实意义。想要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品德,就需要选取适应的数学文化,进行有意义的加工,展现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预想中育人的效果。很多教师认为数学文化就是数学史,课堂上总是喜欢利用数学趣闻导入,在数学故事中挖掘内涵,过度挖掘或者选择错误的数学文化,会给学生一种牵强感。例如勾股定理这一知识内容,如果教师把精力和吸引人的地方放在勾股定理相关数学史上,企图从中探寻数学背后的人文意义,而忽略“形态迥异”的证明方式对学生想象力与理性思维的培养,那么数学文化就没有发挥有意义的育人功效,达不到预想中育人的作用。

想要“育德”就选取恰当的数学史,透过数学的本质去挖掘人文精神,从数学三大危机中感受数学与科学的完善,从“万物皆数”中与古代先哲进行思想的碰撞;想要“育才”就挑选合适的数学本质,在完善的逻辑和数学内涵中探寻理性的光辉,从定理的证明中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从知识的获得中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

(二)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课程。很多人说数学是枯燥的,虽然将其视为工具使用,却感觉与实际生活有所脱离,同时因为较大的升学压力与繁重的学业任务,数学时常会给学生一种严谨、理性甚至有些冰冷、古板的印象,教师在经过精心的预设使课堂活起来,变得有温度的同时,数学活动课程不失为一个“育人”的好办法,数学活动课程是将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它的影响是长远的,其作用于数学与数学以外的各个方面。多年之后,就算大家不记得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也会对黄金分割比例0.618脱口而出;也许大家对椭圆的焦点弦公式已经不太熟识,但是绝对不会忘记从焦点射入的光线经过椭圆反射后通过另一个焦点。其对学生的影响是不会被时间磨灭的。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记忆犹新的一次课堂,是老们带着我们一起去否定一個“数学假象”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这堂课不禁让笔者学习到知识,更对笔者的数学学习与生活有极大的帮助:眼见不一定为实。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的逐渐落实,数学活动课程越来越活跃在教师和学生们的视野里。折纸问题、数学分形、STEM等等离学生不再遥远,数学活动课程与数学教学两者珠联璧合,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美”中去培养人,做到真正的“育德”,真正的“育才”。

参考文献:

[1]郭佳,曾玉华.关于“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教育有效途径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2):44-45.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文化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