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外焕发精彩
2020-06-08曾华英
曾华英
一、学情分析
著名教育家阮庚梅曾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作为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多蹲下身听听学生发言,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语文教学中,我们是否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成长。
在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语境下,对联成了全国各地语文中考题的热点。而对于基本不接触对联知识,语文课本几乎没有对联教学内容的初中生来说,对联的考查无疑是一个难题。加上学生本来语言表达、创新能力就薄弱,他们一看到对联题就有畏难情绪。基于这样的学情,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激趣导入,以学生为主体,以轻松课堂为载体,通过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识对联、把握对联的特征;学会应对中考常见的对联题型,并力求实现让学生从品联到析联再到创作的渐次转变。
二、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关于对联的常规复习课。在笔者把对联的基本特征介绍完之后,却发生了一件让笔者意想不到的事。
师:同学们,请认真读下列题目,组词成对联,五分钟内完成:
(幻灯展示)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4年后的下届冬奥会将在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在闭幕式上,中国献上“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它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创新融合在一起。这场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熊猫信使”,它们和多名艺术家一起在闭幕式上为世人奉献了美妙的演出。与此同时,24块移动屏幕展现了中国的美好形象、科技成果、传统舞蹈、知名企业以及2022年冬奥会标志。中国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向世界展示了现代而创新的形象,并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助力。
请阅读上面这则材料,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国泰民兴四海舞平昌同圆梦想冬奥奔北京
师:把你组成的对联读一次给大家听听。
生:国泰民兴四海舞平昌;同圆梦想冬奥奔北京。
师:大家说说这副对联是否正确。
生:不对,上联最后一字应该是仄声。而“昌”是平声。
师:还有谁对出来了。
生:我觉得应该是:四海奔北京,同圆梦想;冬奥舞平昌,国泰民兴。
师:这次组对了吗?
(学生连连点头,笔者也轻轻点头,但没有表明答案是否正确,当笔者按下鼠标键时,答案跳出来,却是:冬奥舞平昌,国泰民兴;四海奔北京,同圆梦想。笔者心里怔了一下,怎么是这个答案,可是因为自己之前备课不够细心,并没留意到答案有问题。怎么办?台下的学生开始哗然)
生:老师,答案跟您刚才说的对联基本特征不相符。
师:哪一点不相符呢?
生:对联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兴”是平声,不应该放上联啊!而“想” 是仄声,也不该放下联啊。
师: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这副对联有问题。把这个答案给推翻了,太棒了!老师刚才说的对联有五个基本特征,谁能不看笔记、不看书,把它说出来。
生: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3.意义相关;4.仄起平收;5.平仄相谐。
师:那么我们接下来一起探讨:刚才同学说的“四海奔北京,同圆梦想;冬奥舞平昌,国泰民兴”是不是最佳的对联?还有没有更好的组合方式呢?请同学们组好对联,并说明理由。(五分钟后)
师:谁来分享一下。
生:我对的是“冬奥舞平昌,同圆梦想;四海奔北京,国泰民兴”。理由是:从材料可见,冬奥舞平昌的时间是2018年,四海奔北京指2022年下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这样才符合事实,更合理。
师:很好,能从逻辑关系上思考问题,全班一起读读新组的对联,想想这就是完美的答案吗?(学生读完,有个别同学摇头)这对联是不是還有什么问题,同桌交流一下,再发言。
生:我觉得这个对联有问题,感觉“冬奥舞平昌”与“同圆梦想”内容上有不妥。
师:有什么不妥?谁再来补充。
生:“同圆梦想”应该指的是我们全国人民期待2022年下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这个梦想终于实现。
师:很好,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是不符合哪个特征?
生:意义相关。
师:对,也就是说“冬奥舞平昌,同圆梦想”前后半句之间,意义不相关。所以这样组合也行不通。同学们要记住,意义相关,不仅是上下联之间意义相关,上联或下联句内意思也要相关。继续根据对联的5个基本特征,再思考,还可以怎么组合?
生(该学生主动发言):老师,这道题有问题,怎么组都不对。“国泰民兴”与 “同圆梦想”在词性上就不相对。“国”是名词,“同”应该不是名词;“泰”与“圆”也不对。
师:这位同学太厉害了,大家是不是要给他掌声呢?(鼓掌)国泰、民兴,都是主谓短语,形容词修饰主语;同圆梦想,这是一个动宾短语,词性不同、结构不对应才是此联的问题根本。我们又用了哪个基本特征,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词性相同。
师:到现在我们已经用“词性相对、意义相关、仄起平收”三个特征找到这道命题的失误点,大家再想想还有什么发现?
生:命题给的答案平仄不对,冬奥舞平昌,国泰民兴;四海奔北京,同圆梦想。这一句是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上下两句第二个字“奥”和“海”都是仄声。又不符合第5个特征:平仄相谐。
(此时下课铃已响)
师:很好,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发现这个对联无论怎么组合都不能让人满意,其中也有人为其辩护,对联分为宽对和严对,宽对是指符合部分特征,不必5个特征都具备。可也不能只具备一个条件:字数相等,就能美曰其名为“对联”吧。现在传统文化盛行,对联的考查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我们在创作对联时,至少前4个条件符合要求,以免贻笑大方。否则,也难以让对联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当然,初学者在平时的练习中就可以放宽要求。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通过上述教学片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一道看似没有价值的失误题型中,一步步思考,一步步找答案,最后答案落空的过程。但学生们丝毫没有因为最终没答案而抱怨,而是更深刻地认识了对联知识的基本特征,从质疑、探讨中有了新的发现和提升。
三、案例反思
课堂上有时会因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各种“意外”。如果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运用教育的激情与智慧,便会化腐朽为神奇,让“意外”走向“精彩”。一个教学中的意外,若教师处理得当,它就是一个珍贵的教学契机。
1.意外,是生长课堂的点金石
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教师不必过分惊慌,抓住机会,捕捉教育的元素,就能化险为夷。课堂教学中,當发现已展示出来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普遍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有误。然后依然按照预设的教学进度实施教学。而这节课,笔者却在这个节点上拓展了。当发现答案有误时,笔者没有及时把“真相”说出来,而是临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联组合,在对话质疑、交流辩论中,分享彼此的发现。
这节课虽然打乱了笔者的教学计划,但笔者更喜欢这样的课。因为这便是生长的课堂,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2.意外,是课堂焕发精彩的源泉
有矛盾才有冲突,有冲突才有激情。这节课笔者计划讲完对联的5个基本特征后,让学生堂上完成近年中考对联的四类题型。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布置学生创作对联。虽然最终没有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学生在这节课里的收获却远远超出了预设。也许这就是生成性课堂所散发的魅力。当学生发现老师给出的这个答案似乎有问题,而且老师还鼓励学生对答案质疑时,他们好像被人打了强心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老师不断抛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灵动的课堂里,学生多了一份自由,少了一些压抑,语文课堂也散发着生命的气息。一节课下来,笔者发现通过组合对联的质疑讨论,学生灵活地运用刚学的对联知识来解决了一些连老师也可能犯的错误。如,平仄相谐、仄起平收等问题。从作业情况看来,学生正确率也比笔者想象的好多了。
一次意外的课堂,是学生生长的课堂,更是教师生长的课堂。“学无止境”,作为教师,面对课堂的种种“意外”,只要积极面对,智慧的灵光就会在你的脑海闪现。愿我们都能以美好的姿态生长,让我们的课堂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