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助力阅读

2020-06-08伍趣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

伍趣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而思维导图是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本文从“思维导图的定义与特性”“方法指引 开拓思路”“不同水平 异样要求”“形式灵活 关注细节”“巧用技术 侧重知识”这五方面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助力阅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能力;方法指引;形式灵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思维导图恰巧能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实用、有效的思考框架,帮助学生梳理出自己更为容易理解、令自己满意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与特性

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最初提出的,也被称作心智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直观化的方法。它是由一个思考中心或主题向外发散出N个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次向外發散出N个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快速地记忆,有利于他们加快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思维导图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左大脑与右大脑同时运行,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视化,从而提升认知、学习、理解等能力;也能使教师与学生从新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深层的拓展。

二、方法指引,开拓思路

做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课文后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等的认识与掌握,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呈现出来,而这一过程是基于学生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各细节突出了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当学生学会站在思维导图工具上看课文,就会让主题尽收眼底,因为这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所以对他们读懂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方法,如黑暗中前行的一盏明灯!让学生做思维导图前,就要做好指导。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明确的指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准备绘制工具。古人写字都必须备好“文房四宝”。为了让学生系统、有序地绘制、整理、甚至再学习自己的思维导图,可让他们准备一本A5的白纸记事本,再准备颜色笔以及常用的学习文具就可以了。

其次,明确思维导图的基本要素:主题或者中心、关键词和连线、图标和色彩。这三个基本要素犹如记事文的六要素,能把课文内容、作者的思路等绘制清晰,便于学生记忆,减轻学习负担。基本要素亮明,还得明晰各要素的“职能”,让学生有下手之处。主题或者中心一般就是课文的题目,或者是阅读课文后让学生提取的中心。可以把主题或者中心以文字或图文形式体现出来,置于思维导图本纸面上最顶格的中间,也可以置于整张纸的中心。关键词就是从课文各部分内容提取,教师可给予恰当提示,让学生自己找。初学阶段,学生一般找来的是短语,甚至句子,教师要多加指导概括。线条是连接主题与关键词的桥梁。思维导图把主题置中,把每个部分的小主题以各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小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大分支还会根据隶属关系衍生许多小分支,就是思维导图定义中所提到——再次向外发散出N个关节点。这一次又一次的向外发散,图标和色彩就是分清隶属关系的最好方法。指导学生可以每条分支用不同的颜色,那么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就可以一目了然。当然,图标(小插图、代码、序号)的合理使用不但强化每一个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清晰课文的叙述顺序等。比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可以用小插图(人、鸵鸟、飞机等)代表文中列举的事物,形象生动,易于学生加深记忆。

最后,教师做好“下水文”,示范引领;提供优秀思维导图给学生观赏,激发想象与思考。好的开端,能让事情推波助澜。初学做思维导图,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教师应该带头做,手把手教。选择比较容易读懂且结构明了的课文与学生共读,按照步骤示范做思维导图,适时提醒注意事项,让学生直观学习,也可适当参与,熟悉并掌握其方法与技巧。还可以搜索框架清晰、版面美观的思维导图供学生欣赏学习。在观赏时,教师随机加上恰当的解说,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的思维,让其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三、不同水平,异样要求

常言道:“十只手指,有长有短。”一个班的学生知识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分层教学,做思维导图亦如此。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自己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甚至准确概括课文的中心,很快就能以框架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用思维导图呈现课文的内容与中心,教师就可以要求这部分学生把思维导图做得更详细,更精致。让学生对阅读文本(课文)进行拓展,也就是不局限于课文内容与中心。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父爱之舟》可分出另一大支——生活中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可以是课文的写作特点,如叙述的顺序,运用的修辞等;可以是把版面设计更精巧,色彩更丰富,凸显特色……让学生增加自身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对于中等生,要求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课文的关键知识点——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事情的各要素,加上自己的体会与感想。对学困生应该再适当降低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找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简要的思维方式呈现出来。分层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参与率,有利于学生实现目标,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做思维导图的浓厚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在不同的层段中逐步合理提高要求,渐渐就会越做越好。

四、形式灵活,关注细节

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列出导向图,帮助梳理提纲,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课文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记忆。那么,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是灵活的,可以是开放的,不拘一格。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始终处于灵活的状态,体现学生的意愿与创新。可以做成提纲、表格、图形、知识树等多种形式,遵循学生的喜好与思维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与创新;鼓励他们在新认知与已有的认知中,或者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自由变通,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携手共创,培养合作精神。

另外,思维导图的布局也是灵巧的。主题或中心置中后,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设置的。让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思路后,考虑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纸上的空间——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可以把较少内容的分支与内容最多的分支安排在纸上的同一侧,必要时可以加上序号以表顺序,这样整张思维导图布局合理、不失平衡。

思维导图的绘制,既是思维水平的提升过程,也是美感教育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不但要注重整体布局,更要关注细节——线条的色彩选用以及粗细要求。指导学生每条分支用不同的颜色,既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也增添画面的色彩。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择代表性的色彩,如《四季之美》一文,根据四季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颜色:春季翠绿色、夏季天蓝色、秋季金黄色、冬季白灰色。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选择色彩,如《将相和》《清贫》等。线条的粗细是表达内容的隶属,一般从大的分支到小的分支,线条就是从“粗”向“细”变化,最粗的分支就是主题出来的第一层分支。细节的落实到位,致使思维导图更精美;学生在学习与创作中,就不断地提升审美能力。

五、巧用技术,侧重知识

绘制思维导图,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知识,提炼要点,加强记忆。在学生熟悉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后,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快速生成思维导图,向学生推荐xmind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模板精美、布局多样、自由切换、方便快捷,能使学生在通读课文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选用合适的模板快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有利于学生更多时间、更好地关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优化学习。

思维导图把课文中复杂的知识转化成条理清晰的框架或线条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并准确记忆。思维导图的绘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训练学生阅读的理解与感悟,激发想象,开拓思维,并让学生逐渐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训练,必将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助力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让孩子更聪明的游戏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精讲巧练”
例谈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