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2020-06-08何红兵
何红兵
【摘要】研究表明,心理焦虑成为当代幼儿成长中遭遇的重要心理问题,在幼儿教育中应当得以关注并及时调整。造成幼儿焦虑的影响因素,有家庭、个人以及幼儿园等环境因素,还有遗传因素这样的生理因素。在组织开展幼儿心理焦虑的问题中,可以通过指导幼儿心理疏导宣泄、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等,从综合角度对幼儿进行辅导。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心理;焦虑问题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焦虑问题成为一大情绪难题,亟待教师解决。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精神病学专家阿德里安·安戈尔德通过抽样研究实验表明,约10%到20%的学龄前儿童,具有焦虑的心理障碍。具有心理焦虑的幼儿,通常表现为沮丧、压抑、紧张、恐惧等,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障碍等,严重的可能会伴随幼儿成长的一生。
一、影响幼儿心理焦虑问题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焦虑症是跟宗族病史有一定的关联。如果爸爸妈妈中一人有焦虑症。那么,幼儿患病的几率是25%左右 ,这成为幼儿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换言之,家长的焦虑,具有天生的遗传给幼儿的概率,而且家族聚集性焦虑也逐渐多发,成为不容忽视的诱因。
(二)自身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气质维度,和天生的性格趋向。在调查中发现,如果幼儿属于适应型气质维度时,就较少会出现内化情绪的问题,降低了患有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概率。一些偏向内向的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或在面对陌生环境时会过度压抑自己的行为,就提高了患有焦虑的概率。不同维度的个性气质,是内化于幼儿内心的,但是在组织教学中,也应当及时得到调整,加以转变。
(三)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于幼儿的心理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一般而言,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到幼儿,而当代社会,成年人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当这种焦虑被表现在幼儿眼中时,就可能在他们心中埋下阴霾的种子。除此之外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等也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如民主型、呵护型教育方式,对幼儿产生关爱与呵护,与幼儿讲明道理、细说分析,不仅能使幼儿接受,更能降低幼儿的焦虑因素,健康成长。反之,若是带有暴力的教育方式、专制型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则可能是对幼儿的心理攻击,容易达成对幼儿的心理压力。
(四)幼儿园因素
当代幼儿教育中,或多或少都带了些功利性色彩,教育的侧重点也更多地关注于幼儿的成绩,较少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当前很多家长注重对幼儿的园外辅导,多才多艺的幼儿在幼儿园也更受欢迎。其次,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影响幼儿焦虑原因会增加。还有幼儿园生活中,幼儿教育是保育结合的,在对幼儿管理中,更多地以服从性进行,如,要求幼儿自己吃饭保持安静,不能独自留在课室,不能独自活动;再如上厕所规定时间之内必须回来……这样的方式,对幼儿的心理往往产生影响,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识等,逐渐积累成负面情绪。
二、幼儿心理焦虑疏导策略
(一)指导幼儿做自我疏导宣泄
在幼儿角度,当出现焦虑等情绪时,应当积极加以疏导,找到情绪宣泄。遇到焦虑情绪时,先疏导幼儿自己控制情绪,采取深呼吸、数数的等方式冷静下来;或者进一步想一想事件该不该我焦虑呢?我怎么做不会这样。其次,教导幼儿积极面对,寻求解决的方法。自己可以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找小朋友、老师、父母或其他人。绘画、游戏、音乐、舞蹈或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等等,都是幼儿发泄心理焦虑的“窗口”。研究表明,当幼儿情绪高昂,心情愉悦时,绘画色彩也会相对艳丽明朗的,反之则较为灰暗。指导幼儿做心理疏导,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当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已经出现负面情绪后,可以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如,去关注周围其它事物、进行游戏,以趣味的游戏转移注意力等。再如,借以必要的运动和社交,鼓励幼儿在合作中消减自己的难过,在运动中充分释放多巴胺等,进行情绪的调节。在现实生活中,能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及时的疏导,将焦虑化解,成为幼儿教育工作重要途径与思路所在。这样的疏导,不仅是要让幼儿排解情绪,也在将排解情绪的方法指导给他们。
(二)幼儿教育的发力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并且为幼儿进行及时的调节。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而教师也是幼儿信任的人之一。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交流平台。首先幼儿年龄小,是对爱非常敏感的时期。从幼儿来园到离园的时间里,教师的一言一行左右着幼儿心理状态。需要教师亲切的笑容、温柔的触摸、真诚的拥抱、平等的谈话等一系列的表达模式与他们进行沟通,消除幼儿的紧张焦虑心理,利于宣泄情绪。其次培养幼儿自信心。自信心是一颗种子,具有动力,是具有生命力的。在組织教学中,也要尝试与幼儿建立对话机制,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认知与心理问题等,找到幼儿的焦虑情绪变化,进而推导出症结所在。幼儿阶段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关爱,也包括肯定,因此,多给予他们关注与鼓励,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是成为教育的重要责任所在。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施行者,教师应当扮演起更为主动的角色,不仅与幼儿,也要与家长进行交流。幼儿阶段受到语言匮乏、表达问题等的限制,很多事情是能表现出来却未必能用语言说清楚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把握家校两个重要的场所的交流,为家长提供必要的专业的健康辅导,能够为幼儿的城站建构一个可靠的环境,让幼儿焦虑阻碍得到解决,为建立幼儿的自信种下一颗种子。最后是幼儿一日活动皆教育,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有焦虑问题出现。在组织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但通过区域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意识调整,还要关注幼儿其它一日的日常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焦虑问题,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如,组织户外游戏时,将一些外向的角色留给本身内向的幼儿,锻炼怯懦的幼儿;或者小朋友之间、或者其它方面原因产生的焦虑问题,教师要及时疏通,这样减少他们的焦虑,助于幼儿成长与发展。
(三)家庭教育的辅助
幼儿出现心理焦虑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为幼儿进行调整,可以通过家庭环境的建构来完成。首先,作为家长,要用积极阳光的态度多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影响幼儿。用自己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去引导其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多称赞,少批评,让幼儿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尊重、信任幼儿,使幼儿感觉父母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幼儿的心里话可以向父母倾诉。在平等、没有压力的家庭生活中,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为他们营造幸福、和谐的成长环境,避免因为各种外界的或家庭的原因矛盾而出现的紧张、焦虑心情等。最后,作为家长,要真正做到爱护、帮助幼儿。家长是真正陪伴孩子最多的,应当及时捕捉到孩子表现出的问题的症结,解决症结或者是进行调节。幼儿信任家长、依赖家长,而家长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以爱去化解焦虑,辅助孩子成长,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三、结语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是土壤里的一颗种子,只有得到浇灌与呵护,才能开出艳丽的花。幼儿出现心理焦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而这种调整,应当是从家庭、学校、幼儿自身心理疏导等几个方面展开的,需要发挥多方合力,并非单纯地某个角度的努力。作为一位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捕捉幼儿情绪变化,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美芳,赵金霞,白文.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16(1):24-26.
[2]吴国连,白丽霞.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关系的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0):1173-1176.
[3]张静,张建端,丰淑娅等.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12(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