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20-06-08张建明
张建明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问题提得好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教材与教法,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小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深入地去把握学习的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生分析与表达能力去设计问题提出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开放,作为与时俱进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的艺术,以便更好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做法。
一、“围绕课题”提问
围绕课题去提问,根据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课文题目提出来一系列问题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在新课开始的时候,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探讨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完成导入而设计的导语。这种导语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就直奔中心与主题,使学生思维活跃,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如,教学S版第十册《海豚救人》这一课时,笔者的导课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谁会救人呢 生火灾时,谁会救人呢 (生答:警察叔叔与消防叔叔),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的。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动物吗?(板书“海豚”)那海豚如何救人的呢?海豚又为什么要去救人呢?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海豚救人》一文会告诉我们的。学生们便会在兴趣的问题激发去阅读文本,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
二、围绕热点议题提问
这是一种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提问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例如,笔者在教S版第九册《孔子》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举国上下都在如火如荼地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各机关、各乡镇(街)开展得有声有色,讲起中华传统文化,不由得想起古代孔子,那么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生就想读课文,了解其中的内容,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课打下好的开课基础与良好氛围。
三、抓住文本主线精心设计提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吃透教材,渗透教材的同时抓住课文中心内容精心设计与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的思考,扩大思考的范围,提高思考的层次,但问题太容易,在表面上学生都能对答如流,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只是表面看热闹而已;但同样如果问题太过难了,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只能望文生畏,这样也是不能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的。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本中总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地多次去强调这句话。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讨,学生应该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这样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为课文的核心,层层深入展开,不仅使学生对“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的理解达到准确、全面、深入,而且对课文的脉搏也有了清晰地全面把握。
四、发现和抓住关键词提问
教学统编版九册《将相和》一文中,整篇文章通过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赵相蔺相如足智多謀、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同时也体现出赵将廉颇知错能改性格特征。在教学《将相和》过程中,我们知道题目中“和”是关键词。在这课堂上,笔者是这样开课的,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课文中的“将”是谁?(生说:是廉颇),“相”又是谁(生说:蔺相如),真不错,同学们都知道将与相是谁,那谁来解释一下,这里的“和”是什么意思呢?(生说:和好、和谐、和解……)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中三个小故事后再来说说这个“和”的意思。原来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与“渑池会见”立了功分别被赵王封了上大夫、上卿,位在战功赫赫、生入死的赵国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心中颇有不愤,出言道要羞辱蔺相如,蔺闻之避而不见廉,后来直至廉听说蔺不是怕他,而是怕两人相争削弱赵国的力量,故而避开见他,廉颇知道事情真相后,就向蔺相如上门负荆请罪,表现出了廉颇大将军的风度,知错能改的性格。其实全篇都是围绕一个字“和”字去写的,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这时的赵国是靠谁在保护呀?(是廉颇),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又是谁与蔺支持赵王不能示弱,终于有了蔺相如在“渑池会见”的发生,这时又是谁在保护赵国,(是廉颇),自始至终廉颇都是与蔺一起在保护着赵国,蔺得到升迁而居廉之上,从而导致廉蔺的不“和”,知道真相后廉颇又知错能改而负荆请罪,终于廉蔺又“和”好了。一个“和”惯穿全文,一个“和”也能充分现出相的大度顾全大局、体现出将的勇猛直率知错就改的性格。
五、抓住矛盾,适时追问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九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巴迪八九岁时写的第一首诗时,妈妈兴奋地拥抱了“我”,并称赞“精彩极了”,而爸爸在后面却出现相反的看法,他仿佛看了很久,“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说罢把诗扔回原处。同样的一件事,为什么父母亲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呢?使小巴迪由喜转悲!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说母亲是慈爱的、志在鼓励小巴迪;父亲是严厉的,因为他是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是专业的,所以父亲的观点也是正确的。那这样一来,母亲既没错,父亲也没错,那小巴迪究竟要听谁的?这一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几年后……原来父亲是对的,当初的诗是糟糕的,这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需要的严格要求”,但也需要像母亲那样一如既往的鼓励,培养兴趣、坚持的理由)
可见,抓住教学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艺术技巧地提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在课堂上设置的矛盾问题,应从学生的实际去出发,不能故弄而玄虚,反而把学生给弄糊涂了。
因此,掌握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是进行语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的“提问” 是启发学生思考的集中体现与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都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要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又适合小学生兴趣的提问教学艺术风格,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与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