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科院校科技素养课外培育研究与实践

2020-06-08席建师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

席建师

摘 要:师范专科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目前在校文科学生较多,女同学比例过大,科技素养不是很高。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寒假和暑假开展科技活动;积极参加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比赛;外出参观科普基地等,大大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关键词:师范专科; 科技素养课外培育; 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163-002

师范专科学生作为基础教育未来师资,是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科技素养的高低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前期研究发现,师范专科院校往往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年或者第二年,为五年制初等教育及学前教育的学生设置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在内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后面三年时间或三年制师范大专期间理科课程量也不是很多,师范专科学生的科技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在课堂内要使学生的科技素养达到比较高的层次十分困难,而学生课外时间非常丰富,假期也较多。如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科技素养意义十分重大[1]。

1.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科技活动

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成立科学技术协会,下设计算机小组,航模小组,智能控制小组,物理、化学、生物兴趣小组,天文兴趣小组,食用菌兴趣小组等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并在每年的5月举办科技节。

1.1全校科技手抄报比赛

为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文明和谐校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根据师范专科学校特点,结合学生基本功的能力训练与检测,在全校举办科技手抄报比赛,可以个人、小组、寝室或班级等为单位参加,版面二开四版;报头版名自定, 可加班徽等突出班级主题;整体视觉、文字内容颜色、标题等均可采用彩色及美术字体,可加入花边图画等;纸质自选,底色不限,内容为科技知识。专业老师组成的评委团按评奖标准进行评分。优秀作品在教学楼宣传栏展出,每年一次,公榜发奖,拍摄成集[2]。

1.2暑假开展征集“科学在我身边”科技小论文活动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科学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在暑假期间开展征集科技小论文活动。学生自己给一个课题,然后研究,写出论文。如学校有个荷花园,开花时非常漂亮,堪称校园一景。突然有那么一天,荷花开始枯萎,慢慢出现死亡。什么原因?引导学生对其调查,找出原由,并提出解决方法。原来是荷花池上游有个金属加工厂,产生了很多废水,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超标,流进荷花池中毒死了荷花。经过处理,荷花又重新获得了新生,学生对此写出小论文,获益匪浅[3]。

1.3科学小制作

把平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或者没用的物品,进行加工或改造得出我们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如用墨水瓶制酒精灯、用废注射器制量筒、简易试管架、刻画的竹笔筒等;又如利用电路串联线路,打开开关,灯亮声音响起,闭合开关,声音不响,制成的音乐小灯既可以照明,又可以听到好听的声音;再如利用曲柄连杆和电器并联原理,通过电动能等制成的烧烤机器人,活泼可爱,形象生动,体现出科学魅力。人人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热爱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4]。

1.4科技小发明

对课本中的一些实验装置或设备进行改进,使之仪器简单,操作方便,保护环境,效果更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二氧化氮发生器,通过改进,可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随时可以进行,也可随时停止,并且避免有害气体的排放;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新的问题: 当你与家人共同吃飯时,当你参加某种劳动时,当你与同学课外进行游戏活动时……只要你对周围的事物认真观察、比较,你就可能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许多事情不如意,不方便,有待于改进。如平常硬币较多,有时堆在一起好烦,利用硬纸盒或者木板制成一个自动分类器,可以自动区分各种面值硬币,只要一投进去,就能分别分类和储存,还能方便快速取出所需面值硬币。再如牙膏挤尽器、多用途拐棍、带垃圾袋的凳(椅)子、无污染苍蝇拍等的制作[5]。

2.积极参加江西省科技协会科技活动

2.1积极参加江西科普之春暨学雷锋科普志愿者活动

为充分发挥科普志愿服务作用,按照江西省科协下发的科普之春暨学雷锋科普志愿者活动通知要求,并结合学校科学技术协会职能优势,组织开展科普之春暨学雷锋科普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周边农村小学、幼儿园、社区、农村等地方,开展科普大篷车科普进校园、科普报告会等,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体验,利用“世界气象日”等特殊节假日开展主题宣传等活动,为人们送去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套餐”,并送给他们科技实验用品、航空模具等。一方面给周边的群众送去了科普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本身的科技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2.2积极参加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根据中国科协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的通知要求,动员和激励广大学生参与科普创作。大赛设“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个单元,其中创意作品单元主要是聚焦智能控制,利用开源软硬件,进行相应创意设计;科普实验单元主要是生物环境,以培养基当作画板,然后在培养基上种植不同菌丝,让其繁殖生长成不同颜色微生物,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制作“细菌画”。按赛事要求提交作品(方案、设计文件、视频等) 或开展实验制作。先在全校组织展示、预赛、评比,再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全国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6]。

2.3积极参加江西省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比赛

为不断提高全省公民科学素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加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全省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比赛,教师带头参与,学生踊跃参加,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

2.4积极参与江西省“贺新春·爱科学·猜灯谜”网络科普知识大赛活动

寒假期间,正值春节,学生基本上在家休息,组织学生参加江西省“贺新春·爱科学·猜灯谜”网络科普知识大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寒假生活,又增加了大家的科普知识,使科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为破除农村迷信起了积极作用。

3.参观科普基地

组织学生就近参观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体验身边科学,促进对科学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理解。

3.1参观江西省科学技术馆

江西省科学技术馆科普资源非常多,许多展品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基础学科、应用技术和现代科技等都有关联。通过电、声、光和虚拟技术,把静态陈列转变为动态展示,绝大部分的展品自己可以动手操作,可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带来的無穷乐趣;穹幕影院、4D影院等科技含量非常高,观众在影片场景之中感觉到变幻无穷,直接感受动作、声音和味道的刺激。江西省科学技术馆位于赣江之滨,旁边就是江南文化名楼滕王阁,离学校距离大约36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先由教师带领部分优秀学生参观学习,再以班为单位,利用休息时间轮流参观,大大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科技意识。

3.2参观元青花瓷博物馆

元青花瓷博物馆所藏文物主要是江西省高安市在1980年在旧城改造中发现的元代窖藏文物,含元代龙泉窑、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4个窑口的器物。其中元代窖藏青花、釉里红瓷器属罕见的元代极品。元代釉里红瓷器数量世界排名第一,品种较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器物完整、器型硕大。馆藏元代青花瓷器数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名列第三、中国第一,轰动海内外;馆内还有一具在学校老校区操场上挖出来的古代棺材,完好,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博物馆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城内,离学校21公里,交通非常方便,通过参观,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技术,古代陶瓷艺术水平,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3参观吴有训科技纪念馆

吴有训,江西高安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是康普顿效应的突出贡献者。纪念馆的面貌系绿色疏璃瓦仿古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里面有吴有训的求学过程、人生经历、主要科学成果介绍,有原子弹爆炸原理介绍,还有原子弹模型展示等。学校与纪念馆距离22公里,交通便利。通过参观,使同学们认识到科学没有捷径,只有艰苦努力才能有成果,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以上实施,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科普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科技素养明显提高。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8年)规划项目: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科技素养培养特点研究——以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项目编号:18JY45)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斌.小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参考,2017(4):103-107

[3]魏冰.“科学素养”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s1):105-108

[4]史德嘉,何静.科技素质培养与创新教育探索性研究[J]科技视界,2014(19):19-20

[5]于新惠,林美玉.青少年科技教育价值的反思与重构[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7(2):93-97

[6]Pella M O,O'Hearn G T,Gale C W.Referents to scientific literacy[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966,4(3):199-208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
刍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研究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统一软件过程RUP的研究与实践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