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2020-06-08李蓉
李蓉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基础教育中,化学史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对它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化学史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建立化学知识体系。因此,把化学史很好地呈现并运用在教学中很有必要。本文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化学史教育发展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史 信息化 教学
在化学史教学中,教师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其中,达到化学史与信息化教育的完美整合,不仅对化学其他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向作用,还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從走进化学史、信息化转变、信息化教学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化学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路径。
一、走进化学史,寻找发展的源头
化学史描述的是化学形成的过程,教师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展现化学史的发展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丰富且具有感染力的展示,能使学生受到启发与教育。
在进行“元素周期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从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律与元素的力量三个方面认识元素背后的故事,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元素发现的历史背景与方法,从古代已知元素到中世纪被发现的元素,从门捷列夫完成的元素周期律到元素在工业等各领域中的应用,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由于教材中没有对化学史中的假说、模型提出做铺垫,也没有详细分析过程,而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恰恰可以不断挖掘化学理论的研究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二、信息化转变,靠近发展的转折
近年来,随着系统的化学史网络课程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体现化学史的思想、内容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常见。学生走出自读或简单的阅读方式,使化学史的学习更加开放与多元,让化学史的内容展现发生生动。
如在教学“苯”这一章节时,笔者利用微课把苯环结构发现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凯库勒从他的梦想出发,联想苯分子结构,提出苯环结构说,由此联想到苯环的构建。”由此加深了学生对苯环知识的认识。笔者通过微课视频,以有趣的方式把苯环结构的发现传达给学生,引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体验了科学家艰苦探究的历程,也很好地发现了化学学科领域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三、信息化教学,指引发展的方向
目前,化学史在实际教学中仅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足,不能完全将化学史与其他知识进行系统构建。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实现化学史功能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指引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对学生和化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视频“氯气在一战中的使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氯气的实际应用,进而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为氯气与其他金属、非金属反应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之后,笔者通过氯气在战争中的使用原理,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让理论结合实际,再融会贯通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与归纳探究能力。因此,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使化学史扮演了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态或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性与多面性,对高中化学史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化学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信息化方式,将化学史知识变得立体,将枯燥的文字知识生动,通过信息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发现化学史、寻找化学的发展源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微课教学,使化学史教学资源更丰富与多样化,也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与其他知识学习效率,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一兵,范增民.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的内容分析与编写建议[J].化学教育,2008,(11).
[2]杨水金,乐艳,徐明波,等.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