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韵兼擅老而弥精
2020-06-08寒月翟贵明
寒月 翟贵明
“行笔劲健挺拔,结字疏朗清新,骨韵兼擅,老而弥精。”这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苏高礼先生为郗满祥2018年11月在山西阳泉展览馆举办的书法篆刻展写的前言中的一节,对郗满祥书法与篆刻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1950年,郗满祥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大阳泉村,随父母住在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张穆的故居。或许是因为古人的仙气犹存,郗满祥父亲的字就写得可圈可点。早年,大阳泉村做买卖的多,郗满祥家做杂货生意,他家茶叶箱上的“茶”字就是父亲手书,苍劲有力,颇有气势。由父亲的影响,他和两个哥哥的字都写得很好。郗满祥上小学后,从北京下放到阳泉的张庆昌老师和阳泉郊区的樊一宁老师的板书都很好,对他的影响很大。他仿写的大字也常常被贴在墙上,极大地增强了小满祥对书法的兴趣。
被兴趣爱好激发出的内趋力常常让人废寝忘食,乐此不疲。1975年,25岁的郗满祥在阳泉化肥厂工会工作,每天中午不睡觉,用废旧报纸临帖,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等大家的字帖临了一遍又一遍。当时,邻居给了他一本有点古旧的行书字帖,非常漂亮,他喜欢得不得了,也拿来临摹。1980年,阳泉工人文化宫办起了书法班,他参加了学习,并随之加入阳泉市书法协会。1983年,全国化工系统举办书法大赛,他精心写了一幅,送上去,一举得了个银奖。同年,他被吸纳到山西省书法家协会。
1985年,浙江美术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同时招收书法专业进修生。北京师范大学招100名,浙江美院只招7名。郗满祥两个都报了名,不久收到两份通知书。
去北师大还是浙江美院?他反复做了对比与衡量。北师大一年1000元,上两年,两年后发毕业证;浙江美院一年2000元,上一年,一年后发结业证。表面看起来,北师大比较占优势,可北师大是100人的大课,浙江美院时间短学费贵,却是7个人的小课,而且浙江自古就是文人荟萃之地,更有利于书法的学习与进步。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浙江。虽然后来浙江美院招的学生扩展到十几个,但老师就有10多个,相当于一对一教学,而且全是书法界卓有成就的老师。刘江、章祖安、金鉴才、王冬龄、邱振中、陈振濂、祝遂之这些日后闻名全国的书法大家当时都是他的老师。尤其章祖安先生,特别喜爱郗满祥,正式将他纳入门下,收为弟子。
痴迷于书法的郗满祥确实勤奋得让人感动。到了浙江美院后,每天都早早起床,吃了饭就急急忙忙赶到教室,抢先坐到第一排。在他看来,即便只有十几个学生,也是第一排听课效率最高。下午放学后,他吃过晚饭,稍微出去散一会儿步,就去图书馆看书。图书馆的书又多又全,还有很多台湾、香港出版的,当时内地没出版的书法理论书籍那里都有。郗满祥以前没接触过这些,如今眼睛发亮,拿起来就放不下,一本挨着一本读。从图书馆出来,回到宿舍就快晚上10点了。一个宿舍4个人,上下铺,一张大方桌,别人收拾睡觉,他开始铺纸临帖。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临一张四尺整张的帖才能睡觉,不管到几点,都雷打不动。每个晚上,他都坐在宿舍那张大方桌旁,一笔一画地用心写。夜深人静,他能听到笔落在纸上发出的时轻时重的沙沙声,感觉整个身心都与笔、纸以及纸上的字融在一起。
学校开着篆刻课,郗满祥原本也想学篆刻,但考虑到自己眼睛近视,心想:“近视眼还刻什么章?”第一节课,他啥也没做,坐在那儿干看。看了一节课,心想:“人家都刻,我不刻,来这儿干什么来了,这门课不是白来了?我也刻啊。”于是,他根据老师讲的开始临摹,这才发现,眼睛近视对篆刻没有半点影响。
浙江美院一年的学习,让他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除了每天晚饭后散步,就是去宿舍、教室、图书馆、书店。别的同学趁机去杭州的名胜古迹玩,他不去。在他看来,当下分秒必争,那些地方毕业了再去也不迟。强烈的紧迫感让他不得不跟时间赛跑。
在杭州,他唯一去过的胜地就是西湖旁边的孤山。孤山南麓有一个西泠印社,那是他向往已久的地方。
西泠印社,是海内外研究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他的篆刻老师刘江就是西泠印社的执行副社长。郗满祥慕名而去,被那里的一山一石、一联一印感动着、影响着,更深地体会到书法和印章文化的传统魅力。
1986年,怀揣着浙江美术学院结业证书的郗满祥满载而归。第二年,他37岁,正是人生辉煌季。他如愿以偿地将散发着江南气息的书法作品整理出来,举办了阳泉市有史以来第一次个人书法汇报展。这一展览以独特的风格引领了阳泉书法界的潮流,好多书法爱好者模仿、学习,对阳泉书法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不久,他所在的化肥厂出资,由他负责,在阳泉文化宫附近成立了阳泉市第一家书画社,专门销售文房四宝和美术书籍。那时候的阳泉,书法和美术学习热刚刚兴起,购买宣纸还比较困难,书画社的成立为阳泉的书画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便利与支持。
1988年,郗满祥去中央美术学院找到苏高礼老师,商谈在阳泉办美术学习班的事。苏高礼老师是山西阳泉人,对家乡感情深厚,爽快地答应联系中央美院的老师。郗满祥于是与文化宫联手,在阳泉办了个美术班,每月聘请一名中央美院的老师来讲课,整整办了10个月。经过培训,这个班上的好多学员有的被录取到中央美院,有的到了山西大学美术系,培养出十几个出众的美术人才。
1990年4月,郗满祥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认可,成为中国书协的一员。
作为书法爱好者,郗满祥有意无意地推动了阳泉市书法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他自己也先后被选为阳泉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阳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石舟印社副社长,后来成为阳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石舟印社名誉社长。
郗满祥一生喜欢书法,退休以后,仍然保持了书法练习的习惯,每天写字、刻章、看书,少了年轻时的执着与锐气,多了长者的成熟与练达。其真草篆隶作品呈现出散淡、清雅、飘逸以及浑然天成、朴厚洒脱的气息。尤其是草书,笔到意到,笔断意连,出神入化;长锋的使用,使他在提按行转之间肆意挥洒,曲处见直,圆中寓方,饱墨之下涩进疾阻,燥润枯湿均显生机。其楷篆隶作品则气息沉静凝重,如蜗行牛步。
丰子恺先生说:“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郗满祥的篆刻作品充分借鉴了书法的艺术:随形布局,活泼灵动;落刀从容,收顿有致;冲切之间,情深意笃;朱白安排,疏密不定。他的篆刻内容丰富,手法多变,温婉圆健,立体感强。文字位置的安排不教条、不死板:或一字一列,疏右密左;或对角中空,相互呼应;有时还用动物做边饰。方寸之内,不疾不徐,不拘一格,游刃有余而自然流畅。
在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中,他广师诸家之法。对他影响最大的,除了浙江美院的老师,在楷书上还有魏碑、唐楷以及明代的王宠,在行书上有北宋的苏东坡和米芾,在草书上是唐代的张旭和怀素以及近现代的“草圣”林散之,在大篆上是先秦的“石鼓文”,在小篆上是清代的邓石如、吴让之;篆刻则从秦汉入手,进而研学明清流派印。他长时间地临学古人字帖的结构、用笔,循序渐进,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风格。在学习各家之长的同时,他加入自己的理解,在结字、章法、用笔等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融江南水韵与太行苍辣为一体,或婉转旖旎,或雄峰危嶂,水墨交融,生气弥漫。
早在郗满祥60岁举办第二次个人书法篆刻展时,章祖安先生就曾预言:“未来一二十年,将进入其创作黄金期。好在书法本是晚熟之艺,练书数十年,若至六十岁尚能进步,此是成就其真正书家之标志。吾将拭目以待其大成也。”郗满祥回应老师,艺无止境,他会在有生之年将临帖和创作之路一直走下去。
从职业上看,郗满祥已经退休;但从书法创作上讲,他正当年。我们同样期待,不久的將来,郗满祥能创作更多精品,带给我们更多视觉上的冲击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