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微
2020-06-08曹琳
曹琳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内容,所以教师应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一、道德教育表现出生活化特点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凭借主体身份积极推进并执行实践活动,将内化教学作为发展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实际生活中开展的教学活动,学校应开展一些有关道德和法治的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获得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陶冶情操。
初中课程相对轻松,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在鲜活的实例中,帮助学生构建法治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標。不仅如此,学生凭借真实的体验,将所学知识成功运用在社会突发现象中,可以彻底解决问题。
二、实践探究
1.更新思想,创新教学方法
当代中学生的显著特点是思想开放、凸显平等,他们渴望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并渴望获得教师客观的评价,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公平竞争,彼此促进。因此,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导学案,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治国安邦总教程》时,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开展合作学习,凭借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如宪法的运行和人民代表大会发挥的关键作用等,教师应采取讨论法,为学生创造交流空间,鼓励学生勇于陈述自己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直接指出学生提出的观点错误,而应引导学生彼此交流观点,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准确的结论,达到全面理解知识的目标。
2.密切联系社会与实际生活,贯彻教学原则
教师应认真把握学情,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焦点问题,防止出现空洞的说教,逐步提升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搜集热点话题,真正把握这些话题和教材内容,并通过课本内容解析这部分话题,促使学生基于多个角度和层次讨论热点问题。
如在教学《自由平等的追求》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帮助学生珍视和践行自由。如针对“骑行爱好者频繁闯红灯,成群结队地快速骑行在机动车道上,把公路变成了赛车场”这一热点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骑行爱好者的做法为什么不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应严格根据《宪法》与法律规定行使权利,严禁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3.利用现代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多媒体教学高度融合了声音、图像、视频等元素,通过声、色、文等方式刺激人的多个器官,不断增加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
如在教学《诚实守信》时,教师可以将歌曲《诚信之约》《爱的奉献》《灿烂阳光》等引入课堂,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课件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静下心来设计课件,在美妙的旋律下,通过大屏幕展示诚实守信的故事。如孔子有一名学生,名叫曾子,他的妻子为了能够顺利上街,对儿子说上街回来给他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后,见曾子磨刀准备杀猪,连忙阻止,曾子认真说道:“我们的言行都会影响孩子,倘若说话不算数,必将导致孩子今后不会听从我们的话。”说完,曾子真把猪杀了。学生被这个小故事吸引住了,对“诚信”两字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法治思想、塑造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发挥了较大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与思想,开展全面教学,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真正魅力。
参考文献:
[1]齐笑蕾.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6.
[2]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6,(12).
[3]马娟娟.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必要性与途径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2).
[4]杨连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7,(56).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