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实验教学建设与探索

2020-06-08张子迎周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张子迎 周华

摘要:面向文博专业的学生开设“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能力,对推动学生将数字化技术用于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虚拟修复、展示与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分析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实验教学建设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博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09-0107-03

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近些年,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展示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1],有各大博物馆和遗产地都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日常藏品展陈和文物修复保护中[2][3],文化遗产数字化不仅成为文物永久数字保存与虚拟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人们走近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的有效途径。[4]

“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的开设对高校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文博专业学生数字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相关课程的开设都是以课堂授课为主,无法展示数字化的趣味性,也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化遗产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的意义。由于是应用型课程,实验环节的开设是大势所趋,也是增加课程授课方式灵活性、提升学生重视程度的重要方式。

● 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现代博物馆行业发展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的必然需求

近几年,国家文物局陆续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对文物数字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文化遗产和藏品的客观、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实现真实有效的永久保存与展示利用,文化遗产数字化正在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

巴西博物馆大火及巴黎圣母院火灾的惨痛教训,启发我们要从文物传承的高度,全面提升各大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水平和能力,这也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

2.应用型课程实践环节的要求

“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是典型的应用型课程,其课程内容是关于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时间短,经验少。目前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而应用型课程实验教学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深入理解数字化技术?如何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实施要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而实验操作是其中不必可少的重要环节。

3.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方式的要求

文博专业的学生具有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相关知的识背景,对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中应用的重要性的理解有明显的优势,且他们对数字化技术如何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有效结合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数字化技术本身依然是计算机技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讲授相对枯燥难懂,与实际应用脱节。因此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对数字化技术进行调试,并将其应用到文化遗产中,学生看到了展示成果,即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遗产结合的设计流程和制作要点。

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①文博专业学生以文科为主,对计算机类技能接纳程度较低。

②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教学,一般建立在对文物本身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因此信息采集过程中对文物对象的保护至关重要。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全景采集,一般需要携带采集设备离开实验室进行,而对可移动文物,大型的也需要携带设备前往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小型的则需要将文物安全运输。因此实验课程的开设对场地有较大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多种类型实验室配合展开。

③实验环节设置受选课人数影响,同时一个数字化实验项目小组容纳人数为仅3~5人。

④虽然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新兴的交叉学科,但是其中的一些数字化技术已日趋成熟和完善,而与之对应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教学和人才培养却迟迟没有跟上。因此,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课程中所需的实验指导书只能由主讲教师根据典型的数字化技术实施方法,结合多轮实验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补充。

实验教学的建设情况

笔者所在院校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情况,从2017年开始建设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教学。目前实施情况如下。

1.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开展实验环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教学以数字化技术应用实验为主,实验过程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的高低。如果不了解数字化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实验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校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教学中,设置了半学期理论讲授、半学期实验操作。

2.在多重考虑的基础上选择实验项目

考虑到文博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水平,必须进行合理的实验项目选择,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实验项目的耗时和难易程度也是需要衡量的。目前,学校根据实验教学经验,选择如下表所示的实验项目。

3.实验教学中多实验室配合进行

如下表所示,部分实验项目在采集数据阶段需要多个实验室配合使用,这时不仅需要协调多个实验室管理员,还需要文物保护专业教师配合开展。

4.根据实验进展和选课学生灵活组织实验项目

下表中六个实验项目,第一轮会根据学生兴趣分组进行,同时还可根据每组进展速度滚动开展。只需要保证每组人数最多不超过5人,最少不少于3人,并设定一个为组长,统筹整组实验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反馈。

实验课程建设的成果

第一,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组内配合度增强。文博专业学生对文物非常熟悉,在实验中采用对实体文物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和展示,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并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数字化技术的实验中。对于数字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设备和软件需要调试的情况,组内学生之间能较好地配合解决,最终实现文物的数字化展示。

第二,实验成果丰富,如唐三彩360度动态文物展示、SkechUp斗拱建模、文博馆全景展示等,学生很有成就感。

第三,完善了实验指导书。在几轮实验课程开展后,教师对实验指导书进行了补充,完善了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细化了实验环节,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文博专业学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指导书。

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课程建设的两点对策

1.加强实验前的指导说明

由于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耗时长,实验环节复杂,又不同于物理化学实验需要严格按照步骤展开,所以在开展实验前,除了讲授整体实验环节外,还要加强实验中突发情况的指导说明,以防没有及时规避错误导致重复实验。

2.形成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教学不可控因素较多,因此只有以课程目标实现为中心,不斷根据经验形成全过程的评价体系,才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

通过完善该课程实验项目,可以不断推进博物馆资源数字化、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原、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博物馆的数字化保护利用等工作,全面提升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人才的水平,为现代博物馆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俊华,王明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文化遗产,2015(06):1-9.

[2]冷子璇.数字化技术在我国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3).

[3]侯妙乐,赵思仲,杨溯,等.文物三维模型虚拟修复研究进展、挑战与发展趋势[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10):1-10.

[4]魏峻.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新导向[J].东南文化,2019(02):107-112.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