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2020-06-08江玲
江玲
摘 要:职业教育在当今时代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逐渐迈上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维教育的轨道,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教师不断探求更加新型的教学模式,把职业学校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所需的建设人才。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高、更快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工匠精神 双元制模式 语文教学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吸收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中职学校的学生打造成真正对社会建设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专业化人才。双元制模式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统一、双元兼顾的新型教學模式,也是极其适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
一、工匠精神及双元制模式综述
谈到工匠精神,可能更多的人会存在较为狭隘的观念,总认为工匠精神是在职业当中才能表现出来的,在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体现,实际上并非如此。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但是职业能力与工匠精神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追求,还包括自身更高的文化知识水平、终身学习的发展意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的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具有强烈的工匠精神的职业者。
双元制模式是从德国起源的职业教学模式,包括组织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课堂内部学习知识,在企业和工厂当中开展实践培训,这样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知识、技能、素养融合为一体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尽快掌握职业需要的技能,一毕业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下,从课程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选用,到学习活动的组织,都是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作为参照物的。假如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开展实践活动出现不实际、不及时现象,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企业中的实践环境的模式,把课堂打造成“实习车间”,以此达到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感受。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双元制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1.教师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引领作用
双元制模式当中,必然不可缺少教师的引领。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一般都是在更高等的学府中深造之后的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这部分教师年纪轻、精力足,尤其是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方面更加突出,如果单从学识方面来看,胜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游刃有余。但是这些教师基本都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较为肤浅。这些不利因素表现在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学中,就是教师对知识理论的教学较为看重,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则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学生即便不求甚解,教师也没有进行更加系统的训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力度不足,没有强化学生职业纪律的培养,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没有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正确理念。
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其突出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入手,从自身形象的塑造入手,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领。例如在教学中遇到“逶迤”一词,很多学生不知道其正确读音,但是又存在懒惰心理,不想动手查字典,所以胡乱念出两个读音就想蒙混过关。见到此种情况,教师可以主动要来词典,和学生分工,分别负责查出其中一个字的读音,并耐心讲解“逶迤”一词的含义及用法。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就会逐渐受到熏陶,形成不放过一丝疑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严谨、不苟的学习意识,进而养成科学严谨的工匠精神。
2.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中贯彻落实工匠精神
双元制模式当中,课堂教学是基本环节,也是双元制模式开展的必要因素。要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保证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其基础要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工匠精神深深地融入其中,深挖教学内容中可以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节点,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活动的引入,注重教学活动的组织,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真正凸显工匠精神。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对学生开展《劝学》一文的教学。本文是荀子对学习的理解和感悟,这对于求学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尤其适合。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要让自己的学习达到更高的水准,必须注重日常的“积累”,要进行不断的“坚持”,同时还必须保证注意力的“专一”。全文开头第一句话已经把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了揭示—学不可以已。
双元制模式中,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工厂开展实践活动,是确保双元制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传输、教师传授的技能向学生过渡、教师的精神向学生传递的主要途径。故此在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借助更加先进、更具实效的教学理念,实行双元制教学模式,把课堂学习与综合实践进行完美结合,彻底打破传统的过分注重课堂教学的陈旧模式,把培养目标进行充分明确,树立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大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数量,更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具有实践性的专业技能,同时形成一名职业学校学生应当具备的工匠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正确培养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文化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健全人格,在企业中得到更强的锻炼,打造一个更加具有塑造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的中职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齐晓丹《双元制模式下中职语文课“工匠精神”的培养》,《赤子》2017年第35期。
[2] 李思洪《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启示—在借鉴摸索中培养大国工匠精神》,《时代教育》2017年第18期。
[3] 蔡稀《谈与时俱进的中职语文教学与时代主旋律之融合—将“工匠精神”融会贯通于中职语文课堂》,《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