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实验室机制改革的新工匠培养体系研究
2020-06-08钟璞颜建美刘一聪陆永杰
钟璞 颜建美 刘一聪 陆永杰
摘 要 “中国创造、中国质量”离不开工匠。无论是国家战略需要,还是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在各个领域提倡工匠精神。对高职实验室管理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开展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与实践,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实验室管理和创新积极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掌握新工艺、高技能且有较好工匠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关键词 实验室;新工匠;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实验实训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4-0118-03
1 前言
影响高职教学中工匠人才培养的,其主要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实验室建设,尤其是高水平的实验室[1],更容易培养出掌握新工艺、高技能并具有较好工匠精神的现代化人才。但是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管理工作存在不足,没有创新,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新工匠”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根据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系工作,如何论证实验室在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已经成为高职实验室管理创新的关键。
2 高职实验室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等综合实力的提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对该人才专业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2],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也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员工在学校期间掌握这些业务能力。但是经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普遍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要存在下面一些不足。
1)高职院校实验室师资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人员短缺、学历职称偏低、知识老化、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实验室管理要求等现象[3]。实验技术人员经济待遇也较差,致使在体制下工作积极性不高,常抱有“混日子”“开关门”的工作思想。另外,学校在招聘新实验人员时又容易走极端,一味注重学历,不去考核引进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致使有些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未进行任何培训。如机械类专业的“焊接加工实训”“车加工实训”等课程,任课教师未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具备操作设备的资格,却担任该类课程的指导,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而且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2)部分学校实验设备数量严重不能满足师生比,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所要掌握的实验方法、操作技能进行练习,由于每门课程课时量的限制,甚至很多学生只能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的形式来了解实验实训内容,致使部分高职毕业生实际未能真正掌握扎实的业务技能。对于行业内高水平的实验能力而言,高职院校的实验器材普遍水平较低,不仅造成对外科研服务能力的力不从心,也对高职院校高水平论文的发表、重大课题的研究带来很大的阻碍。
3)学校在购买了较为昂贵的实验实训器材后,却没有提供相应的维护保养经费投入,部分学校在设备损坏后,由于经费使用和行政审批拖拉等问题,不能对设备进行及时维修,致使设备长期停用在实验室,造成许多高精度的设备产生无可挽回的损失。一些院校为了保护设备不被损坏,就降低该实验实训器材的使用率,大部分学生无法在学校期间充分运用设备;设备仅仅用在外来人员参观、应付上级检查等场合,在师生间产生恶劣的影响。
4)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实验实训器材随意摆放,实验用原材料存放不科学(图1),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未在醒目处进行警示。
3 工匠精神在实验实训课中的培养现状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劳动者对一种职业价值的理解和具体创造行为的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和持之以恒等方面的内容[4]。而新工匠(图2)是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结合国内外的前沿先进技术,再对所从事领域进行创新、发明、突破,从而做到极致的新时代工人。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广下,工匠精神近年来已成为热词,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取得很大进展。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实验实训课程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重视,但是实验实训内容没有创新,没有进行个性化的教案研究,普遍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模仿练习等教学方式,常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抄袭实验数据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师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太片面,往往流于形式,也没有能够在传统的工艺技术上进行创新,教案陈旧、落后,国内外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较少。
《中國制造2025》是我国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大战略部署,主要是将智能设备和“互联网+”两者融合发展,是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升级,其根本的目标是改变当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从而将我国建成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并能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强国。要想完成《中国制造2025》这个宏伟的目标,就必须有足够的新工匠人才储备。高职院校作为新工匠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进行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而实验实训环节课程改革的落后必将制约新工匠人才培养质量。
4 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
提高实验员工作主动性 把实验的管理业绩纳入职称晋级、绩效奖励中去,鼓励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提升学历和技能水平。
把企业6S管理引入实验室管理现场 所谓6S是指对实验、实训、办公以及生产现场各运用要素所处状态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主要有六个方面: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afety)[5]。通过这六个方面的管理,不仅可以解决以往试剂、工具、量具、耗材随意摆放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而且能培养学生较好的职业素养。图3所示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某实验室6S管理现场前后对比情况。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创新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实验室进行数字化管理,如建立门禁系统、监控系统、耗材库存自动检测系统以及实验室综合数据管理系统等,可以科学、高效地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
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 与企业研发中心、工匠大师工作室合作,开发工匠特色实践项目,研究有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有偿对外开展科研服务工作,所得资金可用于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加班、添置设备等,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学生管理、勤工俭学 在部分无重大安全问题的实验管理岗位,如机房、3D打印、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学生资源,开设勤工俭学岗位,从而解决在提高设备使用率后造成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5 工匠精神与实验实训课程的融合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科学地设置一套实训教学内容(思政课融入实训课读本),保证思政课融入要点与实训过程的切入度,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容易接受。对实验实训课进行改革,摒弃以往传统的说教模式,改为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把工匠精神的教育嵌入每一个细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总结和感悟工匠精神和成就精品意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如图4所示。
在实训课中,外聘企业工匠、技能大师来校兼课,让学生通过与“江苏省制造工匠”进行面对面交流,直观地学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大赛为引领、以第二课堂为手段,通过江苏省挑战杯比赛、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2010—2019年的获奖对比情况看出,2016年课程改革前,省赛仅获得三等奖一项;而2016年课程改革后,获得省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的优异成绩。
完善实验实训课程评价机制,在学生期末成绩评价中增加实验管理人员对学生评价的权重。例如,如果某学生在操作规范、实验器材摆放、安全操作、实验室卫生等方面被实验员评定为不合格,无论其他结果性评价是否合格,该生期末总评成绩也被认定为不及格。通过制定类似严格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较好的职业素养。每门实验实训课程填写6S考核评价表,该表结合每门实验实训课的特点,由实验员分别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六个方面进行评分,任课教师按照权重为30%计入期末总评中。
6 结语
工匠精神早已成为国家意志,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通过分析现行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度弊端和学校机电类实验室与企业产教融合有效路径,最终构建一套以工匠标准为引领的创新创业高职实验项目课程体系,从实验室管理现状以及课程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成果看,该研究项目取得较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赵英.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办公自动化,2019(2):37-39.
[2]肖靓.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9(7):142,141.
[3]孙旭东.创新高职实验室管理的实践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5):236.
[4]全毅文.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235-236.
[5]杨琳,何邦财.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5):100-101.
项目来源: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立项资助研究课(项目编号:GS2019YB05);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912807022Y);2019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课題编号:CFK201902)。
作者:钟璞,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模具设计;颜建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刘一聪,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技术;陆永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主持人(2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