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融会贯通理念的“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0-06-08郭鹏飞

中学生物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融会贯通教学设计

郭鹏飞

摘要:本节复习课教学设计试图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动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运用“识一种,会一类”和“找规律,通一片”这两种有效策略,实现促进学生融会贯通本章知识要点,以及建构相对完整有序知识体系的主要教学目标。同时,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比较、推理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相关的科学观念。

关键词:融会贯通;列表比较;科学观念;动物类群;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动物的主要类群”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的内容。本章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后续;同时,也为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的教学打下基础。本章共分为7节,前三节介绍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后四节介绍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从教参中的建议课时来看,本章的参考课时为13课时,超过了八年级上册总课时34课时的1/3。因此,本章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优劣。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本章知识点众多,导致学生记忆困难,大部分学生对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和零散记忆的层面上;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能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建构起相对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

本节复习课上,教师拟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比较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运用“识一种,会一类”和“找规律,通一片”这两种策略来解决上述的本章教学瓶颈问题。“识一种,会一类”策略,即是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一种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来建构和领会这一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找规律,通一片”策略,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比较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主要特征,发现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以及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规律,并以此规律帮助学生将动物各个类群的主要特征贯穿起来理解记忆,建构起相对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

2教学目标

(1)探寻有效的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策略,通过列表比较,概述、区分和识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2)发展比较、推理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提升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形成相关的科学观念,如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以及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观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以这些科学观念帮助融会贯通本章的知识要点。

3教学过程

3.1课前导学,尝试梳理

教师指导学生按志趣相投原则,在班内组成4人学习小组。小组讨论完成或独立完成表1和表2。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学会梳理所学知识,比较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并归纳出其规律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2标本激趣,温故知新

教师展示海葵、涡虫、蛔虫、蚯蚓、河蚌和蝗虫等无脊椎动物标本,以及鲫鱼、青蛙、蜥蜴、家鸽和家兔等脊椎动物标本,请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及其所属的动物类群名称,并将它们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己学的“动物的主要类群”内容,点明教材中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编排顺序是与其进化历程一致的,告知学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进化历程。

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如图1所示。

②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教材中己省略)。可简记为:原、腔、扁、线、环、软、节、棘。

设计意图:利用动物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识一种,会一类”的学习方法,初步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进化历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3展示交流,评析提升

①一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完成的表1,再请另一小组的代表点评前一个小组的答案有无错漏之处,最后由教师给予评析。②另一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完成的表2,再请别组的代表点评前一个小组的答案有无错漏之处,最后由教师给予评析。教师在评析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科学观念反思自己的答案。例如,运用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可以判定陆生的爬行动物其受精方式不可能是体外受精,因为精子只能在液体中游动,而不能在空中飞行或在陆地蠕动。再如,运用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鸟类和哺乳类的呼吸器官和心脏结构等特征,从根本上透彻理解为什么鸟类和哺乳类能成为恒温动物。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科学观念梳理、区分和识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4探寻规律,融会贯通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比较、推理,尝试归纳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不同类群主要特征的变化规律。①学生比较分析无脊椎动物的胚层从无到有,从两个胚层到三个胚层;无脊椎动物从无口无肛门到有口无肛门,再到有口有肛门。从而归纳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在此,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此间的“分水岭”,即从扁形动物开始的动物都是三个胚层;从腔肠动物开始的动物都有口;从线形动物开始的动物都有肛门。②学生比较分析脊椎动物五纲的生活环境,归纳出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规律。③学生比较分析胎生哺乳比卵生的优势所在,以及鸟类不仅有透气不透水的卯壳且一般具有孵卵和育雏的习性,所以比其他卯生动物更能适应环境,从而归纳出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规律。④教师点拨学生要以上述的生物进化规律将动物各个类群的主要特征贯穿起来理解记忆,建构起相对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找规律,通一片”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比较、推理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相关的科学观念,并以这些科学观念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本章的知识要点。

3.5练习反馈,查漏补缺

布置学生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继续熟悉“识一种,会一类”和“找规律,通一片”这两种融会贯通生物学知识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为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及改进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4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通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运用“识一种,会一类”和“找规律,通一片”的有效策略,实现了促进学生融会贯通本章知识要点以及建构起相对完整有序知识体系的主要教学目标。同时,也改变了學生只靠机械记忆和零散记忆的不良学习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比较、推理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了相关的科学观念。教师点拨到位、启发有效、善于激趣、鼓励及时,促进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容量较大,在学情基础欠佳的情况下,没有时间安排课堂练习,实属无耐之举。因一些动物标本较小或学生展示标本的位置太低、太远时,会导致后排的学生难于看清标本,建议让学生站在课室中央向四周展示标本,或用实物投影仪将标本放大展示来解决这一问题。

猜你喜欢

融会贯通教学设计
凝心聚力 融会贯通 北京联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化繁为简 融会贯通——例谈概率知识综合问题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Effect of trapezoidal collars as a scour countermeasure around wing-wall abutments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融会贯通”到“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