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探究的“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实验改进与教学设计

2020-06-08罗玲

中学生物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验改进玉米种子教学设计

罗玲

摘要:针对“观察种子形态和结构”的实验的材料和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细化实验步骤,增加发芽种子和煮熟种子的观察,使学生更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蚕豆种子;玉米种子;实验改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是苏科版义务教育八年级《生物学》教材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十九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2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中的内容。本实验围绕观察和解剖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种皮、胚、胚乳等概念,区分不同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点,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观。本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良好素材。

然而,教材的实验步骤过于粗略,缺乏系统的观察提示,如种孔的部位和功能如何观察,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教材的实验材料处理方法是浸泡变软,学生不能直观观察浸泡变软的蚕豆种子的胚根、胚芽的功能。那么,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种子是新植物生命的起点不易被纠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浸泡变软的玉米粒的种皮与胚乳中的糊粉层结合仍然紧密,致使种皮与胚乳难于分离,学生剥离不出种皮和果皮,误认为玉米子粒就是种子而不是果实,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不易消除。另外,实验的方案过于简单,用解剖刀纵切玉米来观察,学生直观观察不到玉米的胚只有一片子叶,不能真正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本质区别等。笔者经过多次实践,改进实验材料,优化材料处理,细化实验方案,使学生获得更理想的实验结果和教学效果。

1实验方法改进

1.1观察蚕豆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的改进

1.1.1细化实验观察的步骤,增加挤压的环节

教师选择浸泡变软的蚕豆,依次从外到里、先结构后功能的观察顺序。实验步骤细化为五步:一看二挤三撕四滴五标。一看外形和种脐(种子成熟后从种柄或胎座上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种孔看不太清楚。二挤压,手指按压种脐,可见有水自种孔冒出。对种孔还有的其他作用,教师不要急着解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三撕种皮,感受种皮的坚韧,理解种皮的保护功能,也可见蚕豆是两瓣的,即两片子叶,学生也就明白双子叶植物命名的由来。四滴碘液,观察子叶的颜色变化,推断子叶有淀粉,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理解子叶的功能。五标胚根、胚芽和胚轴,统一将胚芽涂成绿色、胚根涂成红色,便于展示交流。

1.1.2增加萌芽蚕豆的观察,进行前后的对比

观察浸泡变软的蚕豆,学生存在问题的是:种孔有什么作用、胚根、胚芽和胚轴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学生不能直观感知这些。教师可选择萌芽程度不同的蚕豆种子,仍然按照上述的五个步骤,注意和浸泡变软的蚕豆种子进行对比观察。先观察,冒出的“芽”(其实是胚根)从什么结构出来的,种孔的主要功能就解决了。撕掉种皮,轻轻掰开两片子叶,学生能直观感受胚根、胚芽和胚轴的发育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观察到胚根、胚芽和胚轴的功能。

1.2观察玉米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的改进

1.2.1增加煮熟的玉米观察,易获种皮和果皮

教师将玉米煮熟,或者选择新鲜的玉米煮熟。加热的过程降低了种皮和果皮之间的黏稠度,通过挑撕,可以观察到玉米的种皮和果皮。学生很容易弄清玉米粒其实是果实,人们习惯称之为种子。特别是煮熟的新鲜玉米棒,更易剥离种皮和果皮。

1.2.2细化实验观察的步骤,增加挑撕的环节

实验步骤也是细化为五步,一看二挑三掰四滴五标。首先,选用煮熟的鲜玉米,一看外形,主要区分玉米上端和靠近玉米芯的下端及凹的一面。二挑撕种皮和果皮,用解剖针从玉米粒下端挑开,轻轻撕去外层果皮和里层种皮。三掰,开用手轻轻一掰开,可见玉米较小的胚,并理解玉米的子叶是一片,从而理解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学生也能观察到占玉米种子体积较大的是胚乳。四滴,滴加碘液,可见胚乳被染成蓝色,玉米的胚乳贮存大量的淀粉,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五标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对照教材示意图,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与蚕豆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与不同点。

1.2.3增加发芽玉米的观察,对比浸软的玉米

教材上是取浸软的玉米'选择凹的一面,应沿正中线切开纵切,利用放大镜可观察胚乳和胚有明顯界限。但是,哪部分是胚根、哪是胚芽,以及各自将来发育成什么结构,学生也不能直观感受到。教师可增加对发芽不同程度的玉米种子的观察,使学生注意与浸泡变软的玉米粒的对比观察。这样,再结合图片,学生就容易观察到胚根、胚芽的所在的部位及功能,加深了理解。

2实验教学设计

2.1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生物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对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为此,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4个维度,对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这样的设置:解剖和观察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并理解各部分功能,培养结构与功能观;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子的结构,归纳提炼种子的基本结构,培养叙述科学思维能力;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一般程序;理解种子的神奇,形成爱护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2.2教学策略

本实验为观察类的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与方法的良好素材,因此教学时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结合教师的演示指导。由于实验比较简单,因此课堂上增加发芽蚕豆种子的过程、煮熟玉米种子的过程和发芽玉米种子的观察。教师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动手中求知,在合作中学习,最终获取知识,生成概念。

2.3教学过程

2.3.1创设情境,感受种子的神奇

教师播放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并发育长成一株参天大树的视频,提出问题:种子的形态各不相同。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萌发成幼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呢?这样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入新课。

2.3.2实验探究,认识种子的结构

首先观察蚕豆种子,学生自己动手操作,4人小组合作实验,按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的步骤。按照一看二挤三撕四滴五标的步骤,先观察浸泡变软的蚕豆,再观察一个萌芽的蚕豆种子,注意前后的对比。之后,小组代表展示并讲解他们的实验结果。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按照一看二挑三掰四滴五标的步骤,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操作。学生首先观察煮熟的玉米种子,其次是浸软的玉米种子,最后观察发芽的玉米,并注意对比浸软的玉米种子、发芽的玉米结构以及蚕豆种子。之后,小组代表展示并讲解他们的實验结果。这样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同时,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3.3画图列表,比较种子的结构

为了加强学生对种子结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的的认识和理解,清楚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教师引导学生画种子结构简图,并列表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植物的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不是新植物的起点;受精卵是新植物的生命起点。这样可以破除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2.3.4交流展示,构建种子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将种子课前收集到的种子分分类,其目的是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分小组讨论,破解种子神奇的奥秘:一粒种子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奥秘究竟在哪里呢?同时,教师拓展延伸关于种子的寿命和储存的内容,播种学生探究的种子,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社会责任意识。课后,学生可以探讨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3实验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细化了实验步骤,让观察更科学更有规律。教师选取萌发的种子,便于学生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的结构,并理解各结构的功能。选取了煮熟的玉米种子,使学生能观察到种皮和果皮,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整个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求知,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在学习。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升了科学观察能力,也体验了概念的建构和生成,从而使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落实。

猜你喜欢

实验改进玉米种子教学设计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生物活性水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