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律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设计策略
2020-06-08季康华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终生学习的理念被大众推崇,个人知识管理的诉求日渐提升。本文聚焦于知识密集型职业群体——律师,通过访谈等调研方式,探究律师群体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体验诉求,得出设计的优化策略,增强个人知识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律师;个人知识管理;体验设计;关联主义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6-00-05
0 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信息传播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甚至是变革,个性化、移动化、碎片化成为现代人接收信息与学习知识的主要特点。当知识具有新的形式、传播渠道时,信息的接收者和学习者也要面对处理大量信息的难题。
律师作为法律行业从业者,有着学科赋予的沉重的知识负担,工作中也需要面对大量的文字、信息材料。[1]同时,律师日常需要处理、输出的文档材料在结构和内容上具备一定的特点,因而他们对个人知识管理会产生个性化的需求,这也给设计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知识管理工具一般都是通用型设计,而专门针对律师行业这一垂直领域的设计较少。本文在设计的视角下,以律师为目标人群,观察他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探寻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如何创造更好的知识管理体验,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1 关联主义与个人知识管理
信息时代,知识储备成为个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开始注重知识管理。关联主义正是数字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认为学习不仅是个体的自身内在活动,还包括个人节点与外在节点连接的过程,知识在节点间流动的过程也成为学习的过程。[2]因而可以在关联主义的指导下,将知识管理拆解为知识节点、连接、知识流、知识网络等几个要素。而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知识获取(选择知识节点)、内化(知识流输入)、编码(知识网络重构)并使用或创新(知识流输出)的循环过程(图1)。知识管理构成一种闭环,体现出学习是一个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过程,也体现了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促进知识的使用与创新,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个人竞争力。
不同的知识对应不同时长的学习周期,简单易实践的知识可能在短短几秒内就能完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如模仿别人的一个肢体动作。但当用户面对信息密度更高的专业知识与复杂知识时,就需要借助专门的工具来辅助完成对知识的管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大脑的结构更善于思考,但并不适合记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平均水平下,人的记忆大约只有20%的内容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因而平台可以运用建立“外脑”的方式将用户需要记忆的庞大载体嫁接到外在的知识节点中,给大脑留出更多的空间用来思考。
2 执业律师概况与诉求调研
司法部2019年初发布的统计数据[4]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执业律师42.3万多人,比2017年底增长了14.8%。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也高达3万多家。律師在大众眼中是公堂辩驳的发声者,为代理人提供诉讼服务。诉讼服务是律师最早期也是典型的服务形式,而现代商业的崛起给律师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律师脱离了单一的诉讼的工作形式。服务于商业需求的非诉业务开始占据行业的很大比重。现代职业律师发展开始变得大众化、专精化、协作化、通才华。大众化是指律师的服务对象更加多元而普遍;专精化与协作化是由于现代律师分工更为明确,摒弃了初期的“多面手”式的职业面孔。律所就是由更多元的人才组成更专业的团队;通才化则是由于律师的服务介入商业及其他领域,在服务过程中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商业、管理等业务知识。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访谈(表1)与观察,进一步探究律师的工作方式与学习方式,以及他们对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诉求。基于访谈的结果,笔者将律师的体验诉求分类汇总,得到以下4类体验诉求,分别是关联性、协同性、效率性和私密性。
2.1 关联性
关联性可以分为以下知识节点的关联性与知识结构的关联性。知识节点的关联性是指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可以聚合不同知识节点的内容。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使我们很多学习的材料分布在不同的平台,常见的通用平台有微信、知乎、浏览器等,对律师来说,还有常用的司法数据库,如北大法宝、无讼等。为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信息密度较高的知识都需要进行深度的阅读、批注与笔记。理想的平台可以将这些平台通过账号绑定的方式将内容聚合到同一平台上,降低用户的操作成本,方便学习者进行深度的学习,促进后续的知识使用与创新。
知识结构本身的关联性,即构建知识本身的结构化。以学习法条为例,当学习者去学习和熟悉一条法律法规时,常规的思路是首先找到司法解释,再搜索相关的社会案例以及判决结果,同时包括一些专业人士对法条和案例的解读。学习者对法条的理解通常需要完成以上步骤,可见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需要依靠这种结构性与相关性。成甲在《好好学习》[5]中也提到“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律师预期平台可以将同类型的知识主动串联起来。
2.2 协同性
用户的第二层体验诉求是协同性。协同性是指元素之间的相干能力。这里的协同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对工作任务的协同性;另一层含义是团队间的协同。任务协同性指的是知识管理可以介入律师的日常事务,根据DWKI模型,[6]知识来源于信息,信息来源于数据。切换到实践语境中,知识来自主动的学习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将知识管理的过程前置介入典型的工作流程中,可以达到互相简化、互相提升的作用。例如,律师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文本材料,那么平台就可以提供相应的文档阅读与批注功能。
其次是团队的协同性。越发达的地区,律所的分工越精细,团队协作在律师整体工作中的占比越大。在同一个案子里,每个人有负责的一部分专业工作,同时又需要互相交流,达成共识。这时就产生了与团队协作的需求。专业的律所会搭建或购买专业的OA系统来进行团队项目协作与管理,而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作为项目管理的下游更多是起到团队文件留存与整理的作用,所以平台需要具备轻度的团队协作功能,如文件共享与协作编辑等。
2.3 效率性
效率分为交互层面的操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在行为设计理论[7]中,用户是否能够达成某一行为取决于达成行为的欲望强弱和所需要的能力大小的对比,当达成某个行为所需要的能力超过欲望本身时,行为就会被取消。例如,笔者在访谈时有人提到,进行知识的系统性整理很麻烦,就放弃了。所以操作效率是用户考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提升知识管理转化率的关键。为了评价操作效率,可以根据《交互行为五要素》[8]中提到的方法将用户路径进行量化,即用户为了达成任务而需要完成的步骤、消耗的时间和犯错的概率。
除了交互层面上的操作效率外,学习效率也是用户的主要诉求,律师的工作密度高,知识负荷达,休闲时间少,他们对于工作、学习都抱有快捷、迅速、高质量的追求,所以需要在学习时减少打断性实践,进入一种专注而深度的阅读与思考的状态。
2.4 私密性
私密性同樣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信息的隐私性,另一个是指信息的安全性。私密性主要是针对律师的项目文档和事务性文档的留存。相对于普通的大众群体,律师对信息安全的敏感性更强。以一个非诉项目为例,律师在项目结束后需要留存的文件包括客户提供的背景文件、相关资质证明材料、查询的资料(包括法规法条、相关案例、文书模板)、交付文件(包括过程文件和最终交付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交付文件,可能的形式是合同、法律意见书、正式邮件等。因为其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够对第三方公示,项目完结后也可能存在后续争议、风险,需要保留准确的文档。因此在设计平台时,除了要在后台系统与技术层面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外,还需要在交互与体验层面给用户营造安全感甚至仪式感,将隐私保护显性化,减少用户的心理成本。
3 律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设计策略
3.1 清晰、秩序的文档管理功能设计
庞杂的项目文档与收集的各种文章、素材使文档管理变得复杂而棘手,再加上律师的工作复合度高、时间少,导致很多律师的文档管理效率低下,做了很多重复工作。对于平台而言,文档管理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完善管理,参考案例如图2。
纵向是指通过文件的架构进行区分,可以简单地分为并列关系与父子关系。这体现为文件夹的树状结构,对应个人知识网络的结构。横向则要从文件本身寻找线索进行关联,标签就是常见的人为构建的线索,其他可以考虑的线索还包括文档的来源、文档的状态(未读/已读/已标注等)、文档中包含的法条、判例、文档中附载的笔记等。将这些分类关系与线索显性化,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地储存、归类于查找。同时,要注重文档的加密与备份,提升信息的安全性。
3.2 深度、专注的阅读体验设计
律师常常需要阅读大量的材料与文本,不仅包含学习内容,也包含业务内容。高效的阅读往往需要借助索引与笔记。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中,用户可以参照目录翻阅,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在书本上进行批注和笔记,那么切换到电子阅读中,可以将这种体验进行迁移,参考方案见图3。
索引可以帮助用户掌握全局、快速定位。首先,作为法律相关的文献,索引的内容不仅可以包括文章目录和书签,还可以包括智能检测到的法条、判例等。其次,是“笔记”类的功能,画线、批注、高亮等是高频且常见的功能。但被大部分批注类软件忽略的一个用户需求是总结型笔记的编辑。参考康奈尔笔记法,用户可以在通读文档后将对文档的总结和自己的想法附载到文档中,这一“总结”的环节可以帮助用户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全局思考,形成更深刻的记忆,也可以在用户下一次翻阅的时候让用户更快速地回忆起文档内容。
3.3 便捷、高效的集成应用设计
内部的集成应用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品的便捷性,可以考虑的快捷应用包括法律文书模板库、内置法典库等。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过程中,下载文书模板、查阅法条等都是用户的高频操作,而这些操作通常要切换到浏览器或其他平台进行操作,具有打断性,因而可以将其设计成内部插件快速调用,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
3.4 清晰、克制的视觉传达设计
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一部分,需要满足三方面的需求:正确地传达界面的信息与层级关系;给予用户合理的操作提示与反馈;满足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化体验需求。基于产品的工具属性与创作属性,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希望得到的体验是一种效率感与专注感,在主色调的选取上,需要给人稳重不失灵活的感受,可以选取的颜色包括但不限于纯度与亮度适中的蓝色、绿色、青色等。在色彩布局上,对色彩的使用要相对克制,在主色调和中性色调的基础上辅助少量功能色来传达界面信息层级与操作反馈即可,不破坏页面的秩序。
4 律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设计策略的价值
针对律师群体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设计策略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2点:
4.1 降低知识管理的成本,促进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的概念并不新颖,从企业知识管理到个人知识管理,有很多学者探讨过知识管理的意义、过程和相关技术,但具体到特定人群在知识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却很少有人探讨。本文从知识管理闭环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个人知识管理的整体流程与转化率,可以更好地强化学习效果。
4.2 将个人知识管理融入用户的生活方式中
辛向阳教授在文章《设计的蝴蝶效应:当生活方式成为设计对象》[9]中提出生活方式已经从设计的语境转换为设计的对象。文章中提出了三类对应的设计方法的,第一类是指通过改变行为习惯来影响生活方式,即通过交互与体验设计来促成用户新的习惯养成,进而改变其生活方式。本文提到的协同性设计与关联性设计可以让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介入律师更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让学习不仅成为一种行为,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也契合了当下“终身学习”的概念。
5 结语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用户对于知识消费、知识管理的需求会随着信息载体的变更而加强,知识管理不仅要关注其技术层面的实现方式,也要注重体验层面的加强。本文所提出的设计策略面向相对垂直的律师群体,能够为同类产品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晗.法律的发生:为什么过往不能直接审案?[Z]. 2019
[2] 郭笑鸽.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22-23.
[3] 艾宾浩斯(德).记忆的奥秘[M].王迪菲,编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3-28.
[4] 中国司法部.司法部数据:2018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Z]. 2019.
[5] 成甲.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35-37.
[6] 顾基发,张玲玲.知识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
[7] FOGG B J . A Behavior Model for Persuasive Design[C].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suasive Technology.ACM,2009:107-110.
[8] 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01):58-62.
[9] 辛向阳.《设计的蝴蝶效应:当生活方式成为设计对象》序言[J].包装工程,2020,41(06):13.
作者简介:季康华(1994—),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互与体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