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越过汀江
2020-06-08陈水长
摘 要:在红色的圣土中寻找足音,真相还原积累当地红色素材,整合资源,彰显红色文化,课堂展示红色文化图景,世代学子铭记党恩有为。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红色渡口文化;渗透;熏陶;创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6-00-04
“水口红军渡口”遗址地处家乡汀江河与濯田河两河交汇处,碧水南流、如若玉带,两岸自然景观旖旎多姿,是自古以来商贸来往和人口迁徙的必由水上通道,汀江河素有客家母亲河之称。自90年前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渡过汀江后,这里便成为红色的圣土。站立渡口边,让人思绪万千,仿佛回到90年前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战士身穿军装、背挎枪包和水壶、身绑腰带,雄赳赳、气昂昂跨江而去,从此赣闽连片、红色圣火点燃闽西大地,让人怀想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而今碧水青天,群山起伏,让我们思绪万千。在今天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我们的学子重拾闽西自己脚下这片红土地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是核心素养中培育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需要。我们该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渗透红色文化,从而体现当前的核心素养理念呢?本文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1 寻找足音,真相还原积累当地红色素材
1.1 水口渡口的老船工
水口两岸树木青翠、鸟儿鸣叫,江面开阔,这里曾经是商贾船舶的必经之地,岸边鳞次栉比的店铺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一场大火毁于一旦,只有那汩汩南流的汀江河在诉说它的存在,特别是90年前的“红旗跃过汀江”,毛泽东把革命的火种沿着汀江两岸一直撒播而下,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在闽西迅速漫延。又是一年杜鹃花漫山开遍时,笔者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访了当时渡口船工胡子义的后人胡长庚。他介绍,90年前的汀西南的区长为邓生盛,胡子义为水口乡主席,1929年5月“红旗越过汀江”的那一天,由于连降暴雨,水口的木桥被冲毁,只好寻找木船,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战士3000多人在岸上待命,胡子义和附近的蓝星朗等船工纷纷出手,凑到十几只船在水口渡口网坝大树下分批次连续撑渡往返让红军渡江。毛泽东当时就坐在胡子义的船上渡过汀江,随后开辟了龙岩上杭的根据地,把闽赣连成一片。胡子义是当地贫下中农参加早期红色革命的突出群众代表,我们要多挖掘这些红色因子进行美术表现,针对这原汁原味的红土地上的事迹,让学生畅想、思考和创意实践,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用线条描绘,进行心灵的熏陶教育。
1.2 从渡口走出的骑兵团长
在渡口南边不远,汀江水在此急转,形成一个深潭,而岸边的一个古旧房子里,1914年刘云彪出生于于此,他从小随父亲在露潭汀江上闲时撑船、忙时种地,起早贪黑地忙着,可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了上顿就没有下顿。生活的磨难使少年刘云彪比常人更早熟,形成了倔和直的性格。毛委员过江后,1929年冬,露潭等一带的60多个贫苦农民举行了红旗跃过汀江后的武装暴动,迅速在水口建立了区苏维埃政府。[1]这一消息激发了露潭村15岁少年刘云彪毅然投身革命,而后被选为露潭乡苏少先队长。1930年初春,在油菜花开季节,他所在的露潭团小组在一次集体活动时,不知怎么走漏了消息,被当地乡绅武装包围在狭小的范围,刘云彪临危不乱,机智地指挥其他团员与敌巧妙周旋片刻,每个团员反手从敌人手中奇迹般地夺得一支枪,迅速投奔了在闽西活动的红军。此后刘云彪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不幸于1942年4月12日在晋察冀骑兵团长任上逝世,时年仅29岁。刘云彪是渡口边闽西众多子弟兵中成长起来的一个典型,美术课上应以美术表现进行形象刻画,表达对红土地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
1.3 汀江渡口红色圣火的传播者张赤男
沿着汀江南边而下,有一座巍峨矗立的高山,叫仙人嶂,山下山涛阵阵,风光迤逦。张赤男烈士1906年出生于仙人嶂的小山村长兰村。张赤男小时十分机灵,几丈高的树瞬即爬上,走路如飞,足智多谋,他回乡不久就拉起一支赤卫队,以梭镖、长矛、大刀为武器,而后成功策反张炳涛,使他带领宣城区团防局十几个队员投到张赤男队伍中来,还带了十几支枪,从此张赤男的赤卫队一天比一天壮大。1929年3月领导长汀农民暴动,成功地开展了古城暴动,消灭了四都民团,在汀西南一带打土豪分田地,干得如火如荼。1932年2月,张赤男在攻取大余新城的激烈战斗中为掩护战士不幸当场壮烈牺牲,时年26岁。张赤男烈士是当地知识青年追求革命理想的先知先觉,对当地群众有引领示范作用。我们应该激发学生拿起画笔用心描绘,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钦佩。
1.4 从汀江出发成长的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将军(1914—2004)是福建长汀宣城人。1929年初参加张赤男领导的闽西古城农民暴动。古城是闽西与赣南交通的咽喉,山高林密,进可攻,退可守。一天半夜,张赤男、杨成武和几十个农会会员冲进民团团部,缴了全部枪支。随后奔袭四都,消灭了四都民团,又缴获了十几支枪,从此长汀的党组织有了自己的武装。1929年3月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消灭了长汀的郭凤鸣部后,张赤男、杨成武赶往汀州城通过汀州党组全面发动武装暴动,即在汀南的涂坊、宣城、南阳及上杭、连城、长汀、武平四县交界处组织武装暴动,随后这支赤卫队编入闽西工农红军第四、第五团。杨成武是从汀江边走出的出色的将军,现有宣城乡杨成武旧居和长汀县杨成武广场供人瞻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让我们心潮澎湃,要引导学生研究用画笔描绘英雄人物,使灵魂的触角伸向现实中的红色文化,感召美术学科中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在地方性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美无处不在,在于发现。
1.5 长眠于渡口南边的党一大代表何叔衡
渡口南边五华里出,群山环绕、青松矗立,静静守卫着一个特殊人物墓地,他就是党一大代表何叔衡。主力紅军长征后,留在赣南的何叔衡已年近六旬。1935年初,国民党军杀声从四面逼近,中央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送何叔衡和病弱的瞿秋白等去闽西。他们一行昼伏夜行,2月14日凌晨到达长汀县水口附近。不太熟悉陌生环境的便衣队一时大意,天亮后在梅迳小村做饭冒出炊烟,结果很快保安团二营便包围上来。几十个便衣队员用驳壳枪且战且走,冲到村南的大山上,匪兵紧追不舍。何叔衡不愿拖累同志,到了一个悬崖边,[2]何叔衡纵身跳崖牺牲,时年59岁。何叔衡为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精神永远在感召我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当代青少年拿起画笔描绘先烈,以丰富的心中之景来拓宽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进行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
1.6 在渡口边被捕后慷慨就义的中共早期领导者瞿秋白
瞿秋白1934年2月5日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1935年2月24日清晨,瞿秋白等人东渡汀江,来到当时水口乡的梅迳村。由于大家十分疲劳,又逢下雨,就在老百姓家休息片刻,并煮了点稀饭充饥后宿營山上。不幸被钟绍葵押送商船驻水口的一个营发现,激烈战斗后,护送队员被打散,他们遭敌人包围。瞿秋白等躲藏在杂树丛中的山崖下,在敌人搜山时被捕,押回水口乡敌营部。5月9日瞿秋白被押解到长汀,瞿秋白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1935年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在长汀罗汉岭从容就义,年仅36岁。现有长汀县瞿秋白纪念碑馆供人瞻仰,红土地上先烈恢宏而又短暂的一生的事迹感人肺腑,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它,更要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和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其他诸如长征第一村中复村松毛岭的阻击战,原福建军区吴必先、李先荣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在长汀濯田镇美西村红头坑突围战等悲壮的历史事实,这里就不再叙述了。渡口两岸这些遗迹述说着红军将士血染汀江两岸的悲壮情景,把我们带回到了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一批批正值青春年华的红军将士就这样倒在革命初创历史的进程中,告诉我们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作为当地红色土地上的后来者,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做事干练,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对待美术学习和其他科目学习,我们分头组织了学生收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老师进行了实地考察,还对宣城长桥周恩来居住过的红色交通站、对水口渡口周边处进行了实地考察,收集图片资料,整理归档材料,为开展校本课堂教学活动准备了素材。
2 整合资源,彰显红色文化
2.1 编写地方课例,课堂展示红色文化图景
渡口文化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更好地传承渡口文化的教育意义,有必要对渡口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整合,变成地方性校本教材。围绕美术学科的文化理解这一块,我们对素材进行了整合,主抓红线,以人物篇和事件篇展开,人物一为当地人物:以杨成武、张赤男、刘云彪为代表,突出展示他们的丰功伟绩,收集相关图片刻画人物,用传统的国画或水彩画描绘。人物二为中共早期名人烈士瞿秋白、何叔衡等,这重点可以围绕何叔衡纪念馆作基地开展教学。一是参加纪念馆,瞻仰遗迹,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二是把馆内有关何叔衡的生平事迹图像做成课件,结合八年级上册《手工书设计》进行红色文化的专题手工书设计;三是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中国画的练习,对纪念馆周围的松树进行练习,描绘树干、树枝、松针等主要部件特征,主要以被捕或牺牲的事实展开,突出革命成功来之不易,进行主题创意实践,以当时的事件为开端,以丰富的内心活动细微刻画,指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
2.2 创意实践,结合教材进行线描创作
作为美术的课堂教学,有许多方面关系到美术当堂表现方面,能够恰当地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现,这是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校园的小伙伴,就是有关许多人物脸部表情的刻画,人物衣着各种姿态的表达,学习这一课后,联系红军将士的人物动态,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恰当迁移,围绕结构线条进行美术表达,实现一举两得,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化。若多做这些专题方面的引导,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不仅能够从精神上感受,更能够从技法修炼上得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相关技能。
2.3 主题变换,综合材料丰富学生感受
美术课堂是与生活接轨的课堂,许多灵感都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是不断把学习的美术语言运用到现实中来的过程。传承当地的红色文化,不仅在于思想上的教育,更多的是付诸现实的活动中,我们的课堂也会变得多彩多姿。例如,结合红旗越过汀江这一地方性的课程,分块面实施。第一阶段,描绘红色遗址,主要从风景场景、人物活动场景、人物服饰展开。风景场景结合七年级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进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础上,着力对汀江河两岸的植被及空间进行描绘,特别是对渡口的一些树木和亭子、碑石进行再现性描绘。人物活动场景和人物服饰主要靠想象进行再创造,所以对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造型,可以结合照片及影像资料的人物造型进行再创造。人物活动场景可以结合七年级上册《在校园中健康成长》中体现的人物比例透视关系进行延伸运用,要求五官刻画精细、衣着得体。对于人物服饰,可结合《我们的风采》这课的服装设计的理念进行再创造,使学生能够抓住服饰创新设计的思路进行表达,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第二层面是综合材料的运用开展课堂教学,如八年级下《摆件巧安排》通过布衣、泥塑等形式做一些红军人物形象作为摆件使用。用一些立体模型来表达,对红军渡江的基本工具——船的造型用泥塑或纸质材料进行创意实践,以渡江时配的船上人物活动为情景进行再造活动,正确地把握人物的结构比例,通过泥塑材料进行再造。我们按班级分组进行,每组造型各异,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像艺术家一样进行再创造活动,力图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感受。
2.4 倡议建馆纪念,世代学子铭记党恩有作为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诗词记载了1929年5月发生的革命事实,从中透出革命力量在此一渡后迅猛发展的现象,是朱毛红军自下井冈山以后得到的最快的一次发展,所以水口渡口是朱毛红军的福音,也是中国革命的福音。为了使当地的人能够时刻铭记党恩,建议政府在渡口附近建立红色渡口文化纪念馆,建立红色浮雕的城墙或立体的雕塑,在两河三角洲一代的空地上规划出一个活动的广场,将附近山庄建成公园。若能构建如此好景,一定能够吸引附近或全国的游客前来观光。作为当地学生,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练习,对水口的渡口进行景观设计,突出红色文化,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在世界范围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我们感召有幸生于国旗下的新中国,缅怀老一辈早期革命活动事迹,为学生们开展鲜活具体的革命传统教育弥足珍贵,那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对于2010前后出生的少年儿童来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教材。事实反复说明,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会碰到困难和挫折,受红色文化感召,我们更有底气要求孩子们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在成绩面前不骄傲的精神状态,以美术的学科精神来进行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加深对当地红色文化的理解。大胆地运用线条、色彩、实物塑造等手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把审美判断留在心里,把这种精神感召带给未来。
参考文献:
[1] 跃马扬刀卫中华——纪念抗日英雄刘云彪烈士牺牲70周年[DB/OL].长汀论坛,2020-04-03.
[2] 何叔衡[DB/OL].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5%E5%8F%94%E8%A1%A1/115598?fr=aladdin,2020-04-03.
作者简介:陈水长(1970—),男,福建长汀人,本科,高级教师,福建省美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建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龙岩市第二届名师,龙岩市美术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