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随文练笔探研
2020-06-08王爱琴
王爱琴
摘 要: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和教材中的写作因素,引领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随文练笔,通过模仿练笔、想象练笔、拓展练笔、改写练笔等,把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有机整合在一起,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佳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读写结合;语文知识;应用;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4-0032-02
随文练笔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的生发或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实践证明,随文练笔作为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的载体,能打破语文阅读教学呆板沉闷、按部就班的传统局面,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完美融合。适时地开展随文练笔,引导学生将文本资料迁移、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使“阅读与写作”达到相得益彰的佳境。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随文练笔呢?
一、美文借鉴,模仿练笔
美文是百读不厌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或句式精美,或结构精巧,或表现手法独特……可谓文质兼美,富有典范性,这样的文章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文章的“要点”,熟读成诵,欣赏借鉴,鼓励学生“依样画葫芦”,进行模仿练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学生来说,美文的垂范作用在仿写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还能让学生保持对习作的好奇感和新鲜感。
以课文《三月桃花水》为例,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文中“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这一句,寥寥几笔便将三月桃花水的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第6自然段中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字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学完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进一步感悟文本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分析语句:“同学们,在这一段话中,‘它指的是谁?‘它看见了哪些事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出“它”指的是“桃花水”,“它”看见了“燕子”“垂柳”“姑娘”“炊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语句中的修辞手法。接着,教师开始布置仿写任务,要求学生再选择几样事物,按照句式进行仿写训练。学生们提起笔来,轻松上阵。有的学生写道:“它看见蜜蜂轻落在花朵上,好像在低语着什么;它看见农民来到田野,庄稼立刻乐开了花;它看见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里,水面瞬间漾起圈圈波纹……”。
二、补充留白,想象练笔
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语文课本中很多记叙文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会在情节铺陈、情感表达的过程中留下空白。这些空白有时是精彩处的戛然而止,有时是省略号的断语意留,有时是插图背景的无限遐想……它们或无心形成,或作者故意设置,旨在运用“空白”艺术,把内容留给读者去体会、去想象。教师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这些留白点,引导学生顺着文本的主题,进行“添枝加叶”的想象练笔。
例如,冰心奶奶在《忆读书》一文中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自己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的经历。文中谈到她七岁时就开始读《三国演义》:“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但作者每次为什么丢下书,她心里在想些什么,最后又是怎样看完这本书的,文章并没有深入描写。教学时,教师可紧扣此处空白,引导学生细细琢磨作者每次丢下书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迁移式练笔。此时,学生便能抓住文本主题,写出作者读书的投入、内心情感的丰富等。这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直至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基于文本到逐步脱离文本的由读到写的华丽转身。这样的练笔过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课文续写,拓展练笔
文学是感性的,有些文章的结尾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间。教师若能捕捉这样的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补充结局,则对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例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大意是: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凡卡的爷爷真的能来接他回乡下吗?当他醒来的时候,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是继续受着非人的折磨和虐待致死,还是真的回到乡下,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呢?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为文章续写个结尾。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写作积极性很高,最后呈现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想象世界。有的写道:“一天,凡卡忍受不了老板的折磨,偷偷跑出去,被一个善良的贵妇人捡到,给她当了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写道:“几年以后,一支军队打进莫斯科,凡卡也报名参了军,投身到打倒反动统治的队伍。”……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拓展练笔能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写作氛围,使课堂更加积极、活泼、开放。
四、借用转换,改写练笔
所谓“转换”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它基于文本,又不同于文本;它有所依托,又必须创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是对古诗文的改写。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要想把古诗文改写成功,最关键的是做好角色转换,即“让自己成为作者”,从作者的角度,通过改变叙述人称、改变语言表达形式、改变文章结构等来进行改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在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作者叶绍翁来到好友园子前做了什么?为什么没进园子?他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请通过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等,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学生们一听兴趣盎然,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构思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总之,随文练笔的方法很多。语文教师应该独具慧眼,在阅读教学中及时发现教材的随文练笔处,多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只要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升,最终也一定会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夏盛油.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指向微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
[2]黄文霞.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J].教学与管理,2017(11).
[3]申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