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的探索
2020-06-08宋艺文
宋艺文
摘 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文章指出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研究的意义及目的,分析当前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以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筑牢互联网这一思想政治宣传阵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高校教育;网络育人;模式;人才培养;新媒体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641;C9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4-0004-0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网络育人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和手段,而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大学生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近几年,各高校都设置了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并着力将其打造为师生思想交流的集散地和学校官方消息的传播通道。打造有传播力、影响力、指引力、公信力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对做好高校思想文化引领工作有重要的作用。为加强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运营与管理,很多高校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室的有效运营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育人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高校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当前,网络环境复杂,思想多元化趋势突出,自媒体传播迅速,存在大学生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的风险。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其思想、行为、动态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实施新媒体网络育人,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引导其合理利用网络,维护其合法权益,呵护其身心健康,把他们培养成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因此,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此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新时期高校网络育人模式的设计,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增强思政育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接受度、认同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在学生心底埋下理想信念的种子。
二、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
第一,新媒体工作室章程不明确,缺少如何实施网络育人的具体阐述,工作内容缺乏具体规划和实施举措,网络育人的宗旨和工作定位模糊。第二,新媒体工作室的管理粗放,存在缺乏思政教师的指导、学生过多发挥自主性,以及网络宣传作品制作水平较低、说教色彩过重、贴近现实性较差等问题。第三,学校的媒体众多,媒体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与互动,信息发布和更新缺乏专人统筹安排,校内部门和校外教育类新媒体之间的合作、对接缺乏有效管理。第四,作品的宣教色彩浓、媒介功能缺失。新媒体平台内容过于突出宣教功能,发布消息的形式单一、固化,内容缺少亲和性、互动性和感染力。
三、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
1.做好网络工作室顶层设计,服务师生
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的育人思路,做好新媒体运营团队建设和平台运营工作。组建新媒体工作室,由专任教师管理指导,保证原创作品的有序出品与传播。工作室择优录取各专业、各年级优秀学生为工作人员并进行明确分工。成立平面设计、摄影制作、采编、媒体运营等多个工作小组,组建专项化的运营团队,创作有思想、有内涵、有情怀、有价值的网络宣传作品,提高网络推文的质量與数量。通过学生活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宣传模式,充分发挥朋辈育人功能。创新网络育人举措,形成网络育人顶层设计一体化,保证网络育人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
2.打造网络育人队伍,引领思想
学校秉承“统一规划、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强化培训、一人多岗”理念有效运营新媒体工作室,着力打造新媒体网络宣传队伍。在网络育人队伍名师的选拔上,要注重年轻化、专业化及政治素养过硬等,让这些网络名师成为高校网络思政宣传工作中的中流砥柱,使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和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领跑者。
3.构建考评体系,督促进步
学校结合新媒体工作室的工作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制定考核奖惩制度,为网络育人队伍创造职称晋级、个人发展等机会,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修养和能力,不断强化新媒体工作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以模块管理做好新媒体平台建设
1.以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为根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好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内容供给质量和平台黏着度,不断提升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让学生把政治学习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质、关注社会热点、发挥专业特长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以育人队伍建设为干
加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以朋辈互助的形式,使教育更具潜移默化性和可持续性。师生合力,构建全方位网络育人平台,创新建设组织青年的网络阵地、引领青年的网络载体、联系青年的网络渠道、服务青年的网络平台。推动“榜样力量”优秀学生风采展播,弘扬核心价值观,激发校园正能量。弥补传统的由教师单向传授和教育的不足,实现信息沟通的双向性。
3.以特色校园活动为枝
明确总体发展定位,打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品牌。以大学生团支部为载体、团员青年为终端,结合重大事件和历史纪念日,开展网上系列活动报道,如绘画、辩论赛、话剧等,让大学生思政教育接地气、入人心。让网络文化品牌成为筑牢理想信念教育与理论学习、素质提升与朋辈教育的平台,构筑学院、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4.以优秀校园文化为叶
用优秀网络文化熏陶学生,以第二课堂育人育德为主线,为广大学生提供品种丰富、营养丰富的校园文化“饕餮大餐”。以学生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宣传校园正能量。办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人人讲微课”等网络教育活动,发挥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育人功能,让优秀作品的宣传效果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
5.以网络宣传作品的品质为核心
制定新媒体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网络宣传作品的质量关,提高优秀文化的传播力,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把传统的“以量取胜”的制作理念改为“以质取胜”,用精良的制作和营养丰富的内容赢得点击率。
五、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迎来了不小的挑战。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通过对新时期新媒体网络育人功能及其举措的研究,实现新媒体网络育人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要不断挖掘网络的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牢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高芳放.融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
[2]许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
[3]李虎成.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构建的路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9(04).
[4]张鹏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价值的实现途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