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干预治疗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系统评价
2020-06-08申萌萌朱庆文刘雁峰马小娜徐秀丽
申萌萌,朱庆文,刘雁峰,马小娜,徐秀丽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失败是生殖领域的棘手问题。胚胎质量一定情况下,子宫内膜容受性[1]是影响IVFET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2]。前期我们分别以反复移植失败、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检索,发现大部分文献中研究对象不符合反复移植失败诊断标准[3-5],或多为内膜发育不良、内膜薄者。可见子宫内膜容受性低诊断不明确,影响文献的筛选纳入。根据临床需要,结合2次检索结果,最终我们以反复IVF-ET失败患者为观察对象,妊娠率、子宫内膜超声指标为观察指标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评价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导向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盲法和语种不限。
1.1.2 研究对象 反复IVF-ET失败:行IVF-ET/单精子内胞浆注射(intracellular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移植失败2次及2次以上未能妊娠者;未发现宫腔病变或宫腔镜等手术已治愈者;无输卵管积水或已结扎;愿意服用中药治疗,拟再次IVF-ET/ICSI者。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中药或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或空白对照,2组基础治疗相同,具有可比性。
1.1.4 结局指标 主要指标:1)临床妊娠率;2)子宫内膜厚度。次要指标:1)胚胎种植率;2)子宫内膜分型;3)移植日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4)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纳入研究必须具备主要指标,次要指标中任意1项或多项。
1.1.5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排卵障碍、生殖器畸形等;2)同一研究团队重复发表的文献;3)实验基础研究、综述等非临床研究文献;4)干预措施或对照组使用了符合中医理论的其他治法,如针灸、推拿等;5)研究方法不符合,如回顾性研究、自身前后对照研究;6)未设置对照组或组间差异大,不具有可比性;7)无原始数据或数据无法利用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本研究文献检索分为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其他检索等。1)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月。2)手工检索:2000年1月~2018年1月出版的《中华妇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生殖与避孕》《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等。3)其他检索:百度、google互联网上查找相关文献。补充查找有关综述、系统评价中已纳入的参考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中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草药”“汤药”“中成药”“中药制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单精子”“辅助生殖”“IVF”“ET”“ICSI”“ART”“失败”“反复”等。英文检索包括“medicine”“Chinese herbs”“plant preparation”“Fertilization in Vitro”“Embryo Transfers”“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等。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2名评价员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意见不一致的内容协商解决。提取资料信息主要包括:1)文献来源(题目、作者、年份等);2)研究类型及方法学信息(随机、盲法等);3)基本特征(分组、样本量、疗效评价指标等);4)组间及基线可比性;5)干预及对照措施;6)结局及结果。
1.4 偏倚评价和证据质量评价 在Revman 5.3软件中建立纳入的研究,依Ch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评价。依据Grade评价标准[6],对证据质量进行评分。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使用Revman5.3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属差(mean difference,MD)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用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或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各效应量给出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I2表示异质性大小,0≤I2<25%,无异质性,用固定效应模型;25%≤I2<50%存在轻度异质性,50%≤I2<75%存在中度异质,均选用随机效应模型;I2≥75%说明异质性很大,分析异质性来源,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后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7]。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CNKI 472篇、VIP 10篇、WanFang 8篇、SinoMed 17篇、Pubmed 2篇、Embase 393篇、Cochrane Library 7篇,共909篇;手工检索2000年1月—2018年1月出版的《中华妇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生殖与避孕》《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共0篇;网络检索Google 0篇、百度 6篇,共6篇,共计915篇。逐层筛选,最终6篇文献[8-13]纳入研究,共计483例患者。文献筛选流程和结果,见图1。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2。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临床妊娠率 纳入6个研究[8-13],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中药干预组临床妊娠率高于非中药干预组(RR=1.84,95%CI=1.43~2.36,P<0.000 01)。见图2(低质量证据)。
2.3.2 子宫内膜厚度 6项研究均报道了子宫内膜厚度,1项因数据无法提取剔除。5项研究[8-11,1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干预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非中药干预组(WMD=0.68,95%CI=0.06~1.30,P=0.03)。见图3(低质量证据)。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和结果
表1 最终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表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3 胚胎种植率 共纳入5个研究[8-12],其中1个研究[12]数据无法统计故剔除。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中药干预组胚胎种植率高于非中药干预组(RR=1.86,95%CI=1.36~2.54,P<0.000 1)。见图4(低质量证据)。
2.3.4 子宫内膜分型 纳入2项研究[11,13],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示中药干预组A型和B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与非中药干预组无显著差异(RR=1.33,95%CI=0.76~2.31,P=0.31)。见图5(极低质量证据)。
2.3.5 子宫内膜PI 共纳入4项研究[8,11-13],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提示,中药干预组子宫内膜PI与非中药干预组无显著差异(WMD=-0.31,95%CI=-0.82~0.19,P=0.23)。见图6(低质量证据)。
2.3.6 子宫内膜RI 共纳入4项研究[8,11-13],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干预组子宫内膜RI低于非中药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WMD=-0.19,95%CI=-0.30~0.19,P=0.001)。见图7(低质量证据)。
2.3.7 不良反应 6项研究均未对不良反应进行描述。
2.4 异质性分析 6个Meta分析结果中3个异质性高,分别为子宫内膜分型、移植日子宫内膜PI和RI,采用随机性应模型分析。分析其原因:1)子宫内膜超声结果(分型、血流)受仪器设备、医生主观因素影响较大。2)内膜准备方案不同。HRT、自然周期、促排卵等不同内膜准备方案,造成子宫内膜分型差异。3)中药组成不同、干预时间1~3个月不等,增加了异质性。4)样本量少,最少30例,最多57例,低样本量的分析降低了结果的准确性。
2.5 偏倚评价 研究偏倚评价结果,见图8。
图2 临床妊娠率
图3 子宫内膜厚度
图4 胚胎种植率
图5 子宫内膜分型
图6 子宫内膜PI
图7 子宫内膜RI
图8 偏倚评价
2.6 发表偏倚 由于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只有6篇,故不采用漏斗图对纳入文献发表偏倚进行评估。
3 讨论
3.1 疗效分析 本系统评价定量综合分析结果提示,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干预措施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中药干预组能够提高反复IVF-ET失败患者再次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增加内膜厚度,降低移植日内膜RI。与非中药干预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内膜PI和分型无显著差异。考虑本系统评价和纳入文献的局限性,尚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仍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中医药临床试验现状的限制[14],结果的解析需要慎重。本研究结果受到的局限性如下:1)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较少。研究共纳入6项研究,病例483例,对本系统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2)干预措施效果评价与纳入研究设计等有关。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普遍较低,降低了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6项研究均提及随机,5项用“随机数字表”或“电脑随机数字生成”,但是未对具体做法进行描述;1项研究提及随机隐藏,其余均未提及。由于中药色、味等的特殊性很难实现盲法,1项提及盲法,其余均未提及盲法。虽然中药干预过程中盲法较难实现,但是可以对结局评价者设盲,遗憾的是没有一项研究采用。因此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3)临床试验难免出现患者退出或失访,对此类病例进行报告及意向性分析,有助于保持组间基线平衡等。只有1项研究提及失访,且未将退出病例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其余未提及失访病例,存在失访偏倚。4)对照措施的选择应为安慰剂、空白对照或治疗肯定有效的药物,但纳入研究没有采用安慰剂对照,多为西药对照,如HRT等。HRT并不是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国际公认治疗方法,而且干预措施多为中药联合西药,因此,即便结果提示与西药相比,中药联合西药效果好,并不能得出“中药治疗反复IVF-ET/ICSI失败子宫内膜容受性低有效”的结论。只能证明中药作为辅助治疗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好。5)中医药的特殊性。中医以辨证论治为精髓,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另外处方用药时也多是中药复方,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以及药物剂量配比、产地、炮制方法的差异,很难达到循证医学所要求的一致、统一。6)中药的安全性是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纳入研究均未报道不良反应。
3.3 展望 通过本系统评价可以发现,中药对改善反复IVF-ET/ICSI失败患者再次IVF/ICSI临床妊娠结局和子宫内膜容受性趋势明确。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本文评价结果需进一步在高质量证据中验证。本系统评价为我们今后研究提供了建议:1)注意提高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如随机方法的隐藏、盲法和安慰剂组的采用,报告退出或失访病例并交代原因。2)采用国际统一评价标准,尽量不用综合的疗效评价指标。3)监测不良反应并客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