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魄”的五音催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间焦虑抑郁障碍
2020-06-08孙立平董人齐焦小楠郭炳杉
孙立平,周 霞,王 芹,董人齐,焦小楠,郭炳杉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济南 250001)
自2019年12月以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蔓延,我国各省相继出现规模不等的COVID-19疫情[1]。本病传染性强、病情变化快以及尚无特异性治疗的特点[2]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1号公告,将本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截断传播途径,对确诊患者采取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普通人进行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众心理造成的影响完全符合心理创伤的3个条件:1)不可预期;2)威胁生命;3)难以控制,因此在启动危机管理时应同步启动心理危机管理[3]。
本次COVID-19疫情属于中医“瘟疫”范畴,病位在肺脾两脏、以肺为主。《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危机于中医属于“情志病”范畴。情志变化可伤及五脏,“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中医理论中,肺在五行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魄,魄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故音乐选以入肺的商调为主。产生的情绪主要为恐惧,恐伤肾,故可以选补肾的羽调为配。本项目组在“肺藏魄”的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传统音乐中入肺与肾的商调和羽调,融入多种临床催眠技术,录制“基于‘魄’的五行音乐催眠音频”应用于临床,通过对COVID-19相关特定人群进行心理干预,以补益肺肾,金水相生,增强抵抗力,增加心理的内在稳定性,缓解应激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济南市某区处于医学隔离观察期的COVID-19密切接触者8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男19人,占47.50%,女21人,占52.50%,10~20岁年龄段1人,占2.50%,20~30岁年龄段22人,占55.00%,30~40岁年龄段9人,占22.50%,40~50岁年龄段8人,占20.00%,小学及小学在读0人,初中及初中在读1人,占2.50%,高中及高中在读5人,占12.50%,大学及大学在读20人,占50.00%,硕士及硕士在读8人,占20.00%,博士及博士在读6人,占15.00%。对照组,男17人,占42.50%,女23人,占57.5%;10~20岁年龄段3人,占7.50%,20~30岁年龄段17人,占42.50%,30~40岁年龄段15人,占37.50%,40~50岁年龄段5人,占12.50%,小学及小学在读0人,初中及初中在读2人,占5.00%,高中及高中在读6人,占15.00%,大学及大学在读21人,占52.50%,硕士及硕士在读9人,占22.50%,博士及博士在读2人,占5.00%。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1)由于处于严格隔离期,采用匿名自评问卷方式,制定“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认知及心理状态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后完善条目内容,确定后再用于临床观察。包括3部分内容: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对疫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获取途径;焦虑抑郁心理评价采用国际公认且信效度较好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以及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4-5]。GAD-7包含“感觉紧张,焦虑或急切”等7个条目,PHQ-9量表包含“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等9个条目。PHQ-9量表第9项为自伤自杀意念,得分超过1分即给予特别关注,进行一对一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分别在隔离后第2天、第8天、解封前(第14天)对2组居民发放并回收问卷。GAD-7或PHQ-9评分量表≥5分且<14分者纳入研究范围。
1.3 干预措施 对照组发放《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赵旭东、刘中民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讲解第三章隔离人员生活及心理应对措施,进行指导下的自我心理调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聆听“基于‘魄’的五行音乐催眠音频”进行语音指导下的催眠治疗。每天中午、晚上各1次,每次20 min。
1.4 质量控制 基于严格隔离期间特殊情况,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相同IP地址只能作答1次,保证填写人为本人,通过IP地址剔除重复填写的问卷。为保护测试者的隐私,采用匿名的方式,全部填写完毕方可提交。每天实施后台监控,以保证数据可靠性。项目启动前全组成员接受心理援助方案及心理伦理培训,其中“‘SAFER-R’模型心理援助中的应用”由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方新教授培训,“危机干预和热线咨询中的伦理”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培训。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时,以95%置信区间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情绪障碍 GAD-7评分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2组成员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成员数据进行组内比较。
2.1.1 2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不同时间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不同时间评分结果比较
2.1.2 观察组不同时间节点焦虑障碍比较 观察组在被隔离第2天,第8天,第14天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总评分95%置信区间分别为4.211~7.389,2.367~4.383,1.560~2.541。统计结果显示,和第2天相比,被隔离8天居民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第14天时焦虑状态基本缓解,评分回归正常范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3 对照组不同时间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总评分比较 对照组在被隔离第2天,第8天,第14天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总评分95%置信区间分别为4.087~6.463,3.737~5.813,3.039~5.041。统计结果显示和第2天相比,被隔离第8天时居民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第14天时焦虑情绪进一步缓解,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然有部分居民存在轻度焦虑状态。
2.2 抑郁情绪障碍 PHQ-9评分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成员数据进行组内比较。
2.2.1 2组PHQ-9评分不同时间节点比较 见表2。
表2 2组PHQ-9评分不同时间节点比较
2.2.2 观察组不同时间节点抑郁障碍比较 观察组在被隔离第2天,第8天,第14天的PHQ-9量表总评分95%置信区间分别为2.631~5.419,1.773~3.877,0.934~1.916。统计结果显示,和第2天相比,被隔离8天居民的抑郁情绪明显缓解,第14天时抑郁情绪大部分平复,心态较为稳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3 对照组不同时间节点抑郁障碍比较 对照组在被隔离第2天,第8天,第14天的PHQ-9量表总评分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80~5.270,2.456~4.545,2.042~3.508。统计结果显示,和第2天相比,被隔离8天居民的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第14天时抑郁情绪大部分得到平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仍有少数被隔离者评分偏高,接近轻度抑郁诊断标准。
2.3 依从性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全部坚持治疗,无脱落病例,无向重度焦虑抑郁心理障碍转化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本次疫情作为全球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打乱了人们规律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模式。自2020年1月起,各省市相继宣告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启动危机管理程序。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未知病毒,其传染性强,潜伏期较长,确诊者病情变化快,重症病人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民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网络上各种不实信息加重恐慌。除确诊患者外,密切接触者是受心理创伤比较严重的一个群体,其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同期普通人群[6]。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本病为全球大流行病(pandemic)。截止2020年2月16日,全球累计超过6.8万例被确诊,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相关研究[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本团队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五音调神’法治疗中风后抑郁(轻中度)中医康复规范化研究”项目组,根据“肺在志为魄”和“五音入五脏” 的中医理论,辨证选取传统名曲作为治疗音乐,结合多种临床催眠技术,录制原创“基于‘魄’的五行音乐催眠音频”进行疫情下的医学隔离人群轻中度焦虑抑郁治疗。辨证选乐依据:本次疫情的病位主要为肺,疫情引发的情绪主要为忧、恐,有家人朋友因本病去世者合并悲伤情绪。在中医情志病理论中,悲、忧2种情绪均与肺相关,故音乐选以入肺的商调为主;恐伤肾,故选补肾气的羽调为配。商调属金音,音乐中所选用的乐器突出了打击乐,可助肺气,提高呼吸功能和防御力。羽调属水音,融鼓声、水声于一体,聆听时沉浸在和谐的自然之声中,吸取自然的力量,舒张宗气,宽阔心胸,增加心理弹性与张力[8]。催眠设计:“神、魂、魄”是中医的心理结构,其中“七魄”指的是人体的免疫力、警觉力、身体的代谢能力、呼吸功能、防御功能及生命意识[9]。催眠引导语围绕“七魄”的功能设计,重点在呼吸功能与安全屏障及抵抗力的强化。语音语调传达力量和坚定感,以作为“魄力”的载体。聆听者根据催眠引导语完成内在力量的调动,以提升正气和抵抗力。
本研究表明,2组密切接触者在接受医学隔离观察期间心理情绪变化明显,呈现由恐慌、焦虑抑郁到心态平稳转化趋势。在突发事件影响下,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是特殊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减轻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心理自适应能力的调动,心理应激反应会有自我缓解的趋势,本研究中对照组的心理状态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但观察组情绪转化更快,用时更短,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COVID-19密切接触者医学隔离观察期间应用“基于‘魄’的五行音乐催眠音频”进行引导下的催眠治疗,可更快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内心力量和信心,进而提高应对能力。“基于‘魄’的五行音乐催眠音频”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催眠创新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正气,促进创伤心理情绪的平复与转化,符合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治疗理念,值得推广。
当然,心理危机管理不仅仅是危机事件中的心理救援。20 世纪90年代,Everly和Mitchell发展出的危机事件应激管理(CISM)工作模式,包括危机前干预、危机中干预、危机后干预3个阶段[10]。本研究仅纳入了轻中度焦虑抑郁者,其疫情过后的心理转化仍然值得关注,尤其是原本性格内向、成长中有创伤经历或体弱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另有一部分人群在疫情中由于潜意识中的心理防御导致创伤未呈现出来,疫情之后才求助;重度焦虑抑郁障碍者采用的是一对一心理救援方式,他们的心理转化,也需要进行持续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