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种布鲁氏菌疫苗不同接种方式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评估
2020-06-08安尼瓦尔多里坤达列力地力夏提马力克马建文李万荣吕春华叶尔肯沙依兰别克林汉亮
安尼瓦尔,多里坤,张 斐,达列力,地力夏提,王 强,马力克,马建文,李万荣,吕春华,叶尔肯,沙依兰别克,林汉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昌吉州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3.昌吉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4.阿勒泰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阿勒泰 836500;5.福海县畜牧兽医站,新疆福海 83640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呈全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病,报告发生过布病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70 余个[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的人间新发布病病例达50 万例[2]。人畜间布病的流行和传播,给全世界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流通造成了严重阻碍[3]。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畜间布病疫情呈持续回升蔓延之势[4],人间年新发病例达5 万余例[5]。2012 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和《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 年)》,根据各省人畜间布病流行程度,进行了区域划分,对划分为一类的省份(重度流行区),实行以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新疆被划分为布病一类地区。为确保全区布病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原自治区畜牧厅兽医局批准,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按照《2016 年布病与包虫病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试点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16 年4—12 月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和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选择分别代表农区和牧区两种饲养管理模式的场(群)以及3 个疫苗厂家,联合开展了家畜布病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比对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选用疫苗
A 厂家:REV-1 布鲁氏菌弱毒冻干活疫苗;B 厂家:A19 布鲁氏菌弱毒冻干活疫苗;C 厂家:M5 布鲁氏菌弱毒冻干活疫苗、A19 布鲁氏菌弱毒冻干活疫苗。
1.2 调查地点
农区调查点: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某规模场;牧区调查点: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牛羊规模场各2 个。
1.3 试验分组
根据调查点、疫苗厂家、接种方式、动物种类,将试验动物分为10 组,其中:牛20 头2 组,40 头2 组,共4 组;羊30 只4 组,60 只2 组,共6组。羊免疫REV-1和M5疫苗,牛免疫A19(A厂)、M5、A19(C 厂)疫苗(表1)。
表1 试验动物分组设计
1.4 健康状况观察和基础抗体水平检测
1.4.1 健康状况观察 接种疫苗前,对试验动物健康状况进行询问调查和现场临床观察;接种疫苗后,对试验动物连续观察48 h。
1.4.2 基础抗体水平检测 接种疫苗前,对所有试验动物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抗体检测。
1.5 免疫后抗体检测和阳转率计算
1.5.1 抗体检测 分别于接种疫苗后30、90、180、240 d 采集血清样品,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规定的方法进行抗体检测。先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检测为阳性的,再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诊,SAT 滴度达到1:50 以上的,判定为阳性[6]。
1.5.2 阳转率计算 阳转率=确诊为阳性的样本数/被检测样本总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健康状况
通过询问及现场观察,确定试验组牛羊在接种疫苗前及接种疫苗后48 h 内,均未见不良反应。
2.2 试验动物基础抗体水平
RBPT 检测显示,在所有试验动物中,第10组的1 头牛及第4 组的2 头牛为阳性,说明这3头牛接种疫苗前已感染布鲁氏菌,故将其从后续试验中剔除。
2.3 试验动物阳转率
2.3.1 农区试验动物组 分别接种A、B、C 3 个厂家的疫苗,试验动物抗体阳转率消长曲线见图1。接种疫苗后30 d,试验动物阳转率均达到85%以上,其中B 厂家的A19 疫苗(牛)阳转率最高为100%,其次为C 厂家的M5 疫苗(羊),点眼和皮下注射的阳转率均为93.33%,阳转率最低的是A 厂家的REV-1 疫苗(羊),为85.19%。接种疫苗后90 d,B 厂家的A19 疫苗(牛)阳转率降低幅度最小,从100%降至76.90%;C 厂家的M5疫苗(羊),点眼比皮下注射接种的阳转率下降幅度多9.50%;A 厂家的REV-1 疫苗(羊)阳转率下降幅度最大,下降83.34%。接种疫苗后180 d,B 厂家的A19 疫苗(牛)阳转率下降至13.51%,比90 d时下降了63.39%,下降幅度最大;C 厂家的M5疫苗(羊),点眼和皮下注射接种阳转率均比90 d时略有升高;A 厂家的REV-1 疫苗(羊)阳转率没有变化。接种疫苗后240 d,试验动物阳转率均低于10%,其中A 厂家的REV-1 疫苗(羊)阳转率为0,无法为动物提供任何抗体保护。
图1 农区动物抗体阳转率消长曲线
2.3.2 牧区试验动物组 分别接种A、B、C 3 个厂家的疫苗,试验动物抗体阳转率消长曲线见图2。接种疫苗后30 d,试验动物阳转率均高于85%,其中:B 厂家A19 疫苗(牛)和C 厂家M5 疫苗(羊)阳转率均达到100%;C 厂家M5 疫苗(羊)阳转率(96.60%)略大于C 厂家M5 疫苗(牛)的阳转率(95.00%)和A 厂家REV-1 疫苗(羊)的阳转率(93.33%);C 厂家A19 疫苗(牛)的阳转率最低,为85.00%。接种疫苗后90 d,A 厂家REV-1 疫苗(羊)阳转率下降幅度最大,下降83.33%;C 厂家A19 疫苗(牛)阳转率下降幅度最小,下降25.00%。接种疫苗后180 d,各组试验动物阳转率明显下降,均低于50%,其中C 厂家M5 疫苗(牛)阳转率下降至0。接种疫苗后240 d,各组试验动物阳转率持续下降。
图2 牧区动物抗体阳转率消长曲线
2.3.3 不同动物、不同接种方式比较 汇总农区、牧区10 组试验动物接种疫苗后30、90、180、240 d阳转率情况见表2。对羊阳转率来说,C 厂家M5疫苗皮下注射>C 厂家M5 疫苗点眼>A 厂家的REV-1 疫苗点眼,说明C 厂家M5 疫苗皮下注射方式效果最好。对牛阳转率来说,接种疫苗30 d时,B 厂家A19 疫苗皮下注射>C 厂家M5 疫苗皮下注射>C 厂家A19 疫苗皮下注射;90 d 时,B厂家A19 疫苗皮下注射>C 厂家A19 疫苗皮下注射>C 厂家M5 疫苗皮下注射;180 和240 d 时,C 厂家A19 疫苗皮下注射>B 厂家A19 疫苗皮下注射>C 厂家M5 疫苗皮下注射。因此,30 d 时,B 厂家的A19 疫苗对牛免疫效果最好,90~240 d 时,则C 厂家的A19 疫苗对牛免疫效果最好。
3 讨论
新疆作为布病一类地区(重度流行区),在实行以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时,选取适合新疆实际的布病疫苗至关重要。此次试验按照《2016年布病与包虫病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试点调查实施方案》联合3 家布病疫苗生产厂家,分别在农区和牧区开展了家畜布病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比对试验,掌握了3 种疫苗在不同饲养方式、不同畜种、不同接种方式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选取适合新疆地区的布病疫苗提供了参考,从而为全区布病免疫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次对比试验中,免疫3 个厂家的布病疫苗后,未见免疫牛羊出现不良反应,说明3 个厂家的布病疫苗是安全的。
接种布鲁氏菌弱毒冻干活疫苗后,绝大多数被接种家畜在抗原刺激下,逐渐产生抗体[7]。农区和牧区两种饲养方式下的牛羊,在接种布病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阳转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0 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至240 d 时大多接近0,说明饲养方式对布病疫苗阳转率几乎没有影响。
此次试验发现,皮下注射接种方式下的两种疫苗转阳率在30、90、180、240 d 时,大多高于点眼方式,说明皮下注射接种能更好地刺激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抗体持续时间更长。总体来看,接种疫苗后30 d 是评价布病免疫效果的最佳时期。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评估3 种布病疫苗的安全性时,仅关注了疫苗接种后的临床反应,但对牛羊身体机能、生产性能的影响未进行评估。同时,仅关注了被接种牛羊的安全性,未对接种疫苗的基层防疫员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估。另外,对于牧区来说,放牧时无法避免不同畜群的混群和接触,因而无法完全排除野毒感染使试验动物阳转率变高的可能性。
表2 3 个厂家布病疫苗试验动物阳转率汇总 %
4 结论
研究发现:3 个厂家生产的布病疫苗安全性较高,不同免疫方式都可使农区或牧区牛羊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但皮下注射方式效果更佳;牛羊免疫后30 d 即可产生较高的免疫抗体,此时是最佳的免疫效果评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