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张五郎信仰再探讨
——基于18—20世纪张五郎神像和发愿文的考察
2020-06-08李慧君
李慧君
(1.湖南省博物馆,湖南 长沙 410005;2.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梅山文化”是宋开梅山(1072年)之前集中形成于湖南中部(以新化、安化为中心)的一种区域文化,以原始泛神信仰和巫覡宗教习俗最具特色。作为梅山的主神、狩猎神、猖兵统帅、巫工百匠祖师神,倒立形象的张五郎是该地区本土俗神的最突出代表和民间信仰形态的集中体现。
鉴于张五郎在梅山宗教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学界曾就张五郎的传说、神职、科仪咒语、与道教的关系、流播等进行过探讨。关于张五郎的身世,目前有“梅山猎人”说、“太上老君女婿”说、“生于南瓜”说、“盘瓠/蚩尤传人”说、“青州知府张世魁”说、“掌管五路猖兵的兵主”说、“倒路鬼”说等传说。至于其因何倒立,亦有“打猎摔下悬崖倒立而死”“太上老君之女姬姬(或急急)施定身术”“躲避老君放蛇”“接反头”“倒立行走特殊法术能力”“婴儿倒着落地(象征原始宇宙观)”等多种说法。胡起望[1]、李怀荪[2]50-54、张式弘[3]、叶明生[4]、孔令辉[5]等学者经梳理文献资料和科仪抄本,均指出张五郎信仰与闾山教之间可能的源或流关系。而胡健国[6]、谢向平[7]等则根据史料、法事实践,或图像志特征[8]等推断张五郎为古楚国梅山本地人……由于历史久远,史料匮乏(梅山文化的传承多依靠歌谣和口口相传),加之文化和思想传播自身的复杂性,直至当下,围绕梅山张五郎信仰的几个核心问题依然众说纷纭,迷雾团团。
流传至今的湘中各类木雕神像及发愿文是梅山民众信仰的实证和表达,对研究特定时期区域民间信仰意义重大。本文即以法国远东学院“湖南神像数据库”①收录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梳理张五郎神像发愿文所载的立像人、立像愿目、符咒等信息,试勾勒该时期梅山张五郎信仰的类型与发展脉络,并对其成因做初步探讨。
一、张五郎木雕神像与发愿文
湖南地区对木雕神像的制作与供奉流行已久,如唐朝韩愈途径耒阳(今湖南衡阳市)时曾作“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富人”,此处“木居士”即是对木雕神像的戏称。但由于木质易腐,传流至今的以明清之后,特别是18—20世纪最为多见。神像通常由造像本身和封存在造像背部龛洞内的发愿文、药草等部分构成。发愿文又称“意旨”“造像记”,是对造像人居住地、姓名,立像对象、目的、时间等信息的录述。
湘中地区乡村庙宇系统并不发达[9]10,民间供奉主要以家庭、宗族为单位,除个别庙祠所用体型较大的神像外,湘中地区木雕神像绝大多数神像在15—30厘米范围内。法国远东学院“湖南神像数据库”中收录的张五郎神像尺寸同样在20厘米左右,为家庭供奉用小型造像。
法国远东学院“湖南神像数据库”中收录的张五郎神像共计22件,9件保留有发愿文。据记录有明确立像时间和产地信息的发愿文,造像时间最早一件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最晚一件为1953年,其他多集中于20世纪上半叶;产地分布在宁乡(3件)、新化(2件)、安化(1件)、益阳(1件)等梅山文化圈覆盖的湘中区域。为方便说明,本文选取5例具代表性神像及发愿文如下:
例1翻坛倒洞张五郎玉像(见图1) 新化 嘉庆三年(1798年)编号:T0823
今据
大清国湖南寶慶府新化縣石馬二都鵝溪常滩廟王祠下土地居住奉神彫脩玉像保泰弟子汪法教?本命生于己未年九月二十八日習斈元皇正教,十方行持香火,發心彫脩師祖翻壇到洞張五郞玉相一尊祈保十方有請,香火通行,家門迪吉,人眷均安,百事亨通,萬般如意。
嘉慶三年戊午七月初二日寅時開光大吉大利 通灵顕應 處士刘續贍
信士汪盈乾 室人 刘氏 長男 自福男妇張氏 孫 成礼 成義 成志 成信媳 羅氏 二男 自禄
例2翻张祖师神像(见图2) 安化 民国三年(1914年) 编号:T0496
一泗天下□□部洲
今奉汉国湖南省長沙府安化縣北路歸化鄉浮泥里扶竹花礄 紅山廟王歐家坪土地祠下居住 奉教梅王弟子伍超述 長男 綿照 次男 綿淇 三男 綿泥 右领合家人等發心彫刻番張祖師神相一位 趕山捕獵,搶獸歸坛,披毛倒,祈保梅王弟子身高萬丈,炳熖斉天,趕狗化變,二十四只趕山犬如 如□,我今稽手,望来灵願番坛祖親降臨
丹青弟子本邑周久疆 彫刻元辰涓不取今皇清民國三年甲寅岁正月刀(初)九日開光点目
三十六員天将二十八宿星君春雷夏雷秋雷冬雷五百蛮雷火車兵
丹青弟子周法雷 用心(開)光
例3翻坛张世魁祖师圣像(见图3) 宁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编号:T0704
今述
湖南省長沙府寕鄉縣六都安居求吉行緣弟子謝恢鈞 字 □福 佛派 興志 奏名 法霖 行香走火,發心彫装番壇張世魁 祖師聖像一尊猖兵帥將,通灵有感,谷應山鳴,千年香火,萬年灵騐,助扶弟子,車馬不停,千呌千應,萬呌萬灵,祈家庭清吉,眷屬安康,六畜豐肥,田蚕勝倍,百事亨通,諸般順遂。
民國二十二年癸酉六月二十八日丹青弟子謝兆貴安臓大吉灵也
例4翻坛五郎凭依玉像(见图4) 益阳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编号:T0529
赫聲濯靈
中華民国湖南益陽武潭鄉第三都牛蹄保伍公廟王夏咢林土地治下弟子蕭先杰 既承正教敬修聖像命丹青弟子装刻金容仰翻坛五郎憑依玉相卜今十月初二日午時開光点相 此日通行香火,廣闡法門,如谷應聲,扶持末學
例5张□□祖师尊神圣像(见图5) 宁乡 1953年 编号:T0538
中華共和国湖南□長沙府寕鄉縣六都十二區塢石廟王茶子山土地社下求吉香主信人喻□林 右領合家人等虔誠齋戒發心敬立張□□祖師尊神聖像一尊 從此溯像於家,洋洋在上,敬行迎立,濯濯厥靈,勿驚勿怖,降吉降祥,有求必應,無感不通
公元一九五三年癸巳農曆八月初二日敬立
二、神像与发愿文中所见张五郎的身份与神职
(一)张五郎形象与身份
张五郎以头朝下,脚朝天的倒立造型为辨识性标志。图像志系统完整的张五郎像(如图5)为双手撑地,右手握刀或剑,左手按住一鸡,面前摆放5个碗(亦有鸡、剑、碗图像画于底座上);左脚顶一碗水,右脚顶一香炉。据李怀荪辑录湖南会同县金龙乡大溪村虎匠林昌元所藏《五郎咒》抄本:“奉请翻坛老祖张五郎……左脚顶戴一碗水,右脚顶戴一炉香。左手提起飞毛箭,右手提鸡敬五猖……”[2]53,可知张五郎双脚顶施法所用的符水和香炉,手上正在杀鸡取血,面前摆放的是用于盛放鸡血以敬东、南、西、北、中五路猖兵的5个碗。目前可见的多数张五郎神像中鸡、刀、碗、香炉等图像已被简化或遗损。张五郎服饰普遍较为随意,头戴幞头或简单地束发,身着短衫,束腰带,为常见的猎人装束。
发愿文中所见对张五郎的称呼有“翻坛倒洞张五郎”“翻坛张世魁祖师”“翻坛五郎”等。其中,安化1914年立像的张五郎神像(例2)发愿文称“张祖师”的生平为“赶山捕猎,抢兽归坛,披毛倒死”,与梅山猎人打猎摔下悬崖倒立而死的传说相符。宁乡1933年(例3)神像发愿文中称此像为“翻坛张世魁祖师”,与“青州知府张世魁”的身世对应:明刊本《海游记》载,山东青州知府张世魁(小名五郎)为救被乌虎大王捉走的妻子月英,赴闾山习学巫法,后成救灾救难的法神[10]。该发愿文同时称张五郎为“猖兵帅将”,据例2发愿文末符文(见图6)可知张五郎应是执掌“东门东路五猖”“兰(南)门兰(南)路五猖”“西门西路五猖”“北门北路五猖”“五门五路五猖”(其他多例发愿文此处为“中门中路五猖”,本例略有差别)猖兵的首领。“五猖神”,旧时汉族民间传说妖邪之神,谓能为祟于人[11]。在侗族宗教中则为崇拜之神,言其能驱逐鬼怪,化治疾病[12]。有学者采集到神像发愿文和科本中记载张五郎管辖的猖兵亦有“18猖”和“72猖”说等[13],不管何种说法,俱可看出张五郎乃是拥有调集千军万马神力的用兵之神。
图6“翻张祖师神像”发愿文
(二)供奉者与供奉愿目
梳理本文选取的5例发愿文可知,张五郎神像的塑像和供奉者大致可分为“弟子”(例1—4)和“香主信人”(例5)两大类,“弟子”又可细分为“习学(元皇)正教,行香走火”的弟子(例1、3、4)和“梅王弟子”(例2)两种。
作为张五郎的一般崇信者,“香主信人” (例5)将张五郎神像“塑像于家”“洋洋在上”,对其“敬行迎立”,祈祷张五郎能够“濯濯厥灵,勿惊勿怖,降吉降祥,有求必应,无感不通”。由此,张五郎在此处的神职和神格为坐镇家堂,除凶降吉的家庭守护神。
“奉教梅王弟子”(例2)则明显为猎人身份,他秉信张五郎赶山打猎,倒挂而死的传说,希望狩猎祖师神张五郎能在其打猎时“亲降临”,施展法术使其“身高万丈,炳熖齐天”,其所带猎犬亦能“赶狗化变,二十四只赶山犬如□如□”。很明显,“梅王”张五郎此处应是佑保猎人出猎有收获的行业佑护神。
另一类习学“元皇正教”的弟子(例1、3、4)以“十方行持香火”为职,除了“家门迪吉”“百事亨通”等一般性愿目外,此类弟子为张五郎塑像的最根本原因是祈愿祖师佑其在香火行业中,“十方有请,香火通行”(例1),“通灵有感,谷应山鸣,千年香火,万年灵验,助扶弟子,车马不停,千叩千应,万叩万灵”(例3),“通行香火,广开法门,如谷应声,扶持末学”(例4)。即是说,张五郎同时还是元皇教派行巫弟子的行业祖师。
三、梅山张五郎的三重神格
(一)作为梅山师公教分支的张五郎信仰
与例1中张五郎神像发愿文内容类似,“元皇”一词同样频繁出现于师公神像发愿文中。法国远东学院数据库收录湘中地区17世纪以来木雕神像3 552件,神像题材大致可分为道教神祇、佛教神祇和梅山地方性神祇三大类,半数以上为梅山本土神祇(图7),而各类师公像(图像志特征为手持令牌和符水碗,着日月帽或饕餮纹帽)又占据了本土神祇像的95%以上比例。师公信仰是梅山宗教文化的主体和内核,一般又称为巫教、师教或元皇教。
图7法国远东学院“湖南神像数据库”收录神像分类
原始时代,人们在对一些自然、生命、社会等现象无法做出解释时,便引发了现实世界由“灵魂”“鬼怪”等支配的概念,并试图与其进行沟通。所谓“巫”,是沟通人与超自然力量的人;“巫术”,是沟通人与超自然力量的法术。梅山师公(包括地主、家主等)实际身份即是该地区通过程式化仪式以达到调遣鬼神、驱邪禳灾目的的巫师。万物有灵,却不可能信仰万物,但可转而信奉能够通灵的有神秘力的人类——师公是梅山民众在信仰对象上做出的选择。直至今日,师公仍然是峒区社会从业者数量最多,信仰群体最庞大的民间教门[13]427。
师公神像中,除多数造像人自称是习学“元皇正教”的“元皇弟子”外,多例发愿文中还出现了如“元皇大教”(T0327),“元皇法教”(T0149、T0164),“元皇五十三教”(T0564),“元皇梅山符法”(T0400),“淮南元皇雪山符秘诀一宗”(T0303),“灵宝先天元皇正教一全宗”(T0168),“元皇鲁班正教”(T0458、T0361、Y.1121058、Y.1122026),“元皇蛇水秘诀”(T0067),“元皇捧退法诀全宗”(T0569),“元皇梅山收猖诸般符法秘诀一宗”(T0590),“元皇洪范大教”(T0104),“先天佛道元皇正教”(T0009、T0418),“先天元皇五雷雪山梅山娘娘收家书符诸般法诀一宗”(T0045)等称谓和详细的符法名称。可见,拜奉祖师张五郎的弟子与各路师公的弟子均为元皇教各支派传人。至于元皇教派的源头,有学者称史料记载唐朝陈靖姑是元皇教的创教始祖,她与兄长陈法通于闾山大法院拜法,元皇教也就袭承闾山大法主[7]29-30,此说法与前文张五郎闾山学法救妻的身世相合。法国远东学院数据库中有一例高君法恩度师②像(T0313),立像人称其为习学“茅山小教各项秘旨”的弟子,可见师公信仰与茅山道教亦有一定联系。
另外,多例师公神像的发愿文符箓部分也出现有张五郎图像,如安化县同治六年(1867)开光的“公师贺君震雷金神玉像”发愿文(见图8),宁乡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立像的“黄君法明神像”发愿文(见图9)等。《道教大辞典》曰,符箓“符者屈曲作篆籀及星雷之文,篆者素书,记诸天曹官属吏佐之名。符箓谓可通天神,遣地祇,镇妖驱邪……”[14],图中所见的翻坛张五郎在符箓中虽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正中或前端),但仅是师公“通天神,遣地祇”法力下被召唤的众多神秘力量之一,如图8右侧可见同时受到法术调遣的还有标识有“风伯”“雨师”“雷公”“雷母”名号的四位天神及其他诸多神祇。基于此,或可推测,本文例1、3、4中行香走火的一类弟子所持的张五郎信仰应与梅山师公教有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或者说,此类张五郎信仰很可能是当地师公信仰的一个分支。
图8贺君震雷像发愿文(部分)T0730
图9黄君法明像发愿文(部分) T0527
(二)作为猎神的梅山法主张五郎
与作为梅山师公教分支的张五郎信仰有显著差异的是作为狩猎之神的张五郎信仰。如例2所示,梅山地区猎人群体装塑与祭拜倒挂悬崖而死的猎人张五郎,祈祷猎人行猎中,猎神能通灵显应,赶狗化变,助其获胜。猎神张五郎颇具影响,至今仍被湖南、江西、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山地的多个少数民族族群所供奉。
与发愿文图像系统中张五郎显赫地位有别的是,作为猎神的张五郎通常被安置于神龛的下端,坛场法事中同样如此,张五郎由此又有“下坛之主”的头衔。神龛的上层,或上坛则放置“天地国亲师”的牌匾及祖先灵位和香烛纸马(见图10)[15]。学界目前对张五郎置身下坛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张五郎倒立为婴儿落地姿势,因而虽贵为梅山始祖神,却位列诸神最下端[16];二是上坛供的必须是正神,张五郎打猎坠崖而亡,土地神被太上老君所诛,都是殇亡之神,只能供在下坛[17]。就本文所涉及的实证,及梅山民众普遍的宗教实践和质朴、功利的哲学思维模式而言,后一种说法似乎更合乎情理。
图10梅山乡村传统民居家先神龛
据张式弘介绍,梅山专业猎户世代相传,他们将梅山教教主、祖师张五郎供奉于神龛下层,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出必祈祷庇佑,归必叩谢平安。狩猎前,坛主会举行包括焚香、献酒、烧纸钱、念《梅山咒》《翻坛咒》、卜卦等一系列科仪在内的请神仪式,恭请梅山大法主翻坛五郎亲降法坛,猎户们跪诵祷祝词曰:“今有长沙府安化县四都乡**土地管下猎户,因孽畜伤害人畜,作践阳春,弟子***等为保一方平安,持祖师当年神弩,誓灭山前猛虎,射尽山后野猪。恭请祖师保佑,箭无虚发,手不空回。人无受伤,狗不溅血。今日许下良愿,明日猪头酬恩”[18]——与例2发愿文中“祈保梅王弟子身高万丈,炳熖齐天”的愿目大同小异。与师公教法事(包括发愿文结尾处的符箓)调集道、巫、佛中众多天神地祇齐上场的浩大阵势有别的是,赶猎所做的“梅山坛”一般较为专一地只奉请了梅山教主张五郎和其管辖下的猖兵,似乎受到道教、佛教等外来宗教的影响略少,而更多保留了远古渔猎文化本色。“梅山坛”所奉《翻坛咒》对张五郎身世的描述“……要知五郎身出处,便是青州大府堂。元和年间九月九,生下翻坛张五郎,十二岁去拜法,三十六岁转回乡。行在龙虎山前过,仔细思量无座场……”与闾山教《五郎咒》内容相仿。同时,咒中提到的“龙虎山”亦暗示了张五郎与江西龙虎山正一道可能存在一定传承关系,如李怀荪认为张五郎立翻坛之地应在江西龙虎山,传到临近大海的福建成了“海上翻坛”,到了地势险恶的湖南,就成了“翻坛倒洞”[2]54。
(三)作为宅院守护神的张五郎
正如吕永升、李新吾先生所指出的,湘中地区乡村庙宇系统并不发达[9]10。梅山民众信仰活动主要以家庭、宗族为单位,他们往往把自家信奉的神祇——无论是梅山巫教(如家主、地主、张五郎、樟树神),道教(如关公、四大元帅、真武、雷神、药神),抑或佛教(如各类观音、佛)——雕刻成小木像安置于厅屋神龛,厅堂就成了家庙:平时家中无事,则逢农历的初一、十五,或神祇生日,化钱烧香祭祀;若家中有事,大到祭祀祖先、红白喜事、经商求学、拜师学艺、修路建宅,小到伤风感冒、小孩啼夜、出行打猎、时鲜上桌,都可在神龛神像前举行家庭祭拜,甚至请师公等专职人员举行较为正式的斋醮活动[19]。而供奉于家龛的神祇,同样不论教派与所司范畴,俱自然而然地普遍被赋予了守护一户清吉,庇荫一家平安的镇宅之职。此类张五郎神像即是如此。
四、 结语
18—20世纪湘中地区张五郎木雕神像和发愿文所见的张五郎有三重神格:一是被猎人供奉的,作为梅山法主的,以法力助猎户打猎无伤,猎物丰硕的狩猎神张五郎;二是被行香走火元皇教弟子供奉的,作为梅山师公教分支的,拥有赶鬼去祟,驱邪治病法力的张五郎;三是被一般信徒供奉的,坐镇家堂,佑保一室清吉,无惊无怖的家庭守护神张五郎。
结合关于张五郎的种种传说与咒语符箓,一条历史的脉络隐隐呈现:古梅山地,受楚文化影响,巫鬼信仰盛行。唐元和年间,梅山猎人张五郎(或别的类似的名字,后来整合化一)到闾山或龙虎山学习道巫之法,归来成为梅山教教主和猖兵之主——张五郎的第一重神格即是古老原始梅山教的余绪。宋开梅山前后,梅山教随梅山蛮南迁流播到南方少数民族山地;汉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融入,部分梅山教迅速道教化,有一定意义上师承、组织、本经、科仪和神学的民间道教形式——师公教形成,张五郎学道的经历(或后来加工臆造)使其成为师公教的一个分支,即张五郎的第二重神格。梅山地区家庭供奉的神祇普遍具备镇宅的神职,加之随时间推移,由于民间宗教的随意性,亦有一些不熟悉神职教义的民众想当然地认为张五郎既是梅山教祖师神,必然也可是当地的家庭守护神,由此出现了张五郎的第三重神格。
当然,以上推测均是基于现有少量物证和史料传说所做的逻辑推理,难免将复杂的历史原貌简单化和笼统化。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会依照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和推演异族故事,使其成为本民族特有的宗教传说,张五郎复合型神格正是外来教派与梅山本土巫教融合后生成的适应当地民众思想根基和实际需求的产物。在与外界宗教思想的碰撞中,本土原始信仰或保留、或杂糅、或衍生,张五郎信仰形态同时也是梅山众神殿堂中诸多神祇信仰演化的典型代表。
注释:
①数据来源包括法国远东学院范华(Patrice Fava)收藏、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美国及湖南私人藏家收藏的神像3500余件,发愿文1500余份:https://www.efeo.fr/statuettes_hunan/。在此特向法国远东学院华澜教授(Alain Arrault)对数据库的建设和慷慨开放诚致谢忱。
②梅山从事傩坛法事的师公一般有四代传承人才能被称之为祖师,四代传承人分别称经师、藉师、度师和刚出师的师公。度师为第三代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