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0-06-08兰艳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放射科科室护理人员

兰艳芹

(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放射诊断科可是运用CT、X线、钼靶检查等检查后技术开展诊断的科室,目前广泛应用于骨创伤、实质性肿瘤、冠脉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像学诊断技术也随之发展,尤其是低剂量诊断技术、显像精确等方面[2]。但放射诊断可也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同时影像学诊断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持续质量改进可全面、持续的对护理管理进行改进,侧重于终末质量,因此我科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放射诊断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98例患者进行研究,以2017年1~12月收治的患者(149例)为参照组,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149例)为实验组,参照组中男78例,女71例,年龄23~67岁,平均(46.39±3.74)岁。实验组男80例,女69例,年龄22~68岁,平均(47.13±3.91)岁。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对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实行护士分级岗位管理,设立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职位规划、机械设备管理、药品安全管理等,同时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职业培训以及人员调度等问题。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放射科不良护理事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报告流程以及处理方案等。

(3)管理小组制定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重点以及制定CT、核磁胃肠造影、MRI等质量检查标准,进行科室内讨论,完善护理规范与检查要求。制定造成规范,根据设备检查需求制定护理流程,CT操作规范,例如腹部检查护理规范、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心率准备规范、仿真肠镜检查护理规范。

(4)放射科与其他科室的工作性质有一定的差异,患者来源与各科室,流动性较大,不设立护士长,易造成管理盲区,需对放射科医护人员进行一体化培训,将影像学知识结合护理知识相结合开展讲座。

1.3 观察指标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准备完好率、重复扫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报告及时发放率以及对比剂渗漏率。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各项工作质量均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工作质量比对[n(%)](n=149)

3 讨 论

科室中可按专业分为血管组、磁共振CT组、技术组、胃肠组、登记保管组、胸骨组以及护士组[3]。各诊断组均有专职主任进行日常诊断工作。若有疑难病例,全科共同开展会诊,采取各种诊断方式以保障确立诊断的目的[4]。但放射科护理是一种新型专科领域,开设时间较短,并且各医院管理水平各不相同,需进行不断改进、完善[5]。

本实验结果可知,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各项工作质量均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质量改进是针对护理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督,在原本的质量基础上进行优化。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可使护理人员对安全防护知识更加熟悉,切实的参与到护理制度改进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自主思考能力。将护理岗位分层级化,根据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设定岗位,按照这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发放薪资,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总而言之,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全面性、系统性的进行质量管理,使各项操作规范化,各项质量指标显著改善,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从而保障患者得以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是推动放射科护理发展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放射科科室护理人员
FRCR资格考试解剖模块对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像解剖教学的启示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放射科工作人员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