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

2020-06-08支倩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重儿体重增加微量

支倩茹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对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来说,想要提升其存活率,就必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不懈的研究,因此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这一课题已经受到了相关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1]。据此本文以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早产出生的80例极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研究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在此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早产出生的80例极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8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儿。在40例对照组患儿中,共有男患儿25例,女患儿15例,平均胎龄(31.5±2.1)周,平均体重(1.21±0.15)kg。在40例实验组患儿中,共有男患儿26例,女患儿14例,平均胎龄(32.5±2.2)周,平均体重(1.23±0.13)kg,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儿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喂养,主要在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时间大概在患儿出生后5天左右。

1.2.2 实验组

对实验组患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在患儿出生2天后就开始进行微量喂养,喂养的过程应以患儿的实际情况为主,部分早产患儿会出现吞咽、吸吮不协调的情况,因此需要对这类患儿放置胃管进行喂养。喂养物主要以母乳为主,喂养次数应保持在每3个小时一次。同时根据患儿的肠道耐受情况,需要逐渐的增加奶量,在喂养期间如果患儿的能量不足,就应以静脉营养对其进行补充。

1.3 观察指标

以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体重增加速度为具体的指标,对比两组不同喂养方式的具体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患儿出生2天后就开始进行微量喂养,之后以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体重增加速度为具体的指标,对比两组不同喂养方式的具体效果。经研究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价值。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d) 平均住院时间(d) 体重增加速度(g/d)对照组(n=40) 9.6±2.3 28.3±2.1 18.2±2.5实验组(n=40) 8.5±2.1 2.12±3.2 19.1±2.7 P<0.05 <0.05 <0.05

3 讨 论

营养因素在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方面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时的体重就较低,消化吸收功能相比较于正常婴儿还不够完善,如果正常喂养,可能会引起小肠结肠炎,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取禁食的办法,或推迟胃肠喂养,但长时间禁食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进而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影响到患儿的智力、身体发育[2]。但是,长期禁食可能会导致患儿的胃肠道粘膜出现萎缩,同时减少其基本的吸收面积减少。早期微量喂养主要是指在患儿出生后,在早期就给予其极少量的肠内营养,同时,借助生物刺激的方式促进患儿的胃肠道动力的成熟,对患儿胃肠道的内分泌进行调节,从而使早产儿的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向着成熟的趋势发展,尽最大可能减少喂养困难情况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早期喂养的实验组患儿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进行常规喂养的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由此可见早期微量喂养能够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起到一定的临床作用。

综上所述,应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因为实施早期微量喂养能够对患儿的耐受性进行提高,有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所以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对早期微量喂养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体重儿体重增加微量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社会版(十一)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