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2020-06-08陆沙鸥黄红燕韦洁静林丽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置管计数血小板

陆沙鸥,黄红燕,韦洁静,林丽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1)

PICC置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尖端送至上腔静脉,为肿瘤患者的化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PICC置管会对血管内膜产生直接影响,导管所在的血管内壁和导管附壁会形成血凝块,置管后3个月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时期[1-2]。因此,在置管前需要进行积极评估、制定预防护理方案,有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形成率,降低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本次研究以200例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肿瘤置管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研究过程中分组,分组方法为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病患的例数分别为53例、47例;平均年龄为(52.48±2.6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平均年龄为(52.57±2.4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可比。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严格按照PICC置管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置管后根据常规方法做好血栓、静脉炎的预防。

观察组:第一,在置管前评估血栓不良风险因素。置管前,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血管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分析可能会导致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并对患者的血小板、凝血相关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若患者体现出持续性异常或某段时间明显异常,则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当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值后,再对其进行PICC置管。第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置管、正确带管的主要途径,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教视频等形式,让患者对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正确认知,并了解血栓的发生风险,让患者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第三,置管后对患者进行行为指导。置管后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患侧肢体活动,以旋腕、握拳、弹动手指、抬臂等简单的动作为主,避免对置管患侧的血管壁产生机械刺激。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第四,开展饮食干预。患者住院期间的饮食以清淡为主,要增加蔬菜的摄入量,饮食以高纤维、低脂为主,指导患者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发生便秘,且每日饮水量不得低于2000ml。第五,对于已经出现血栓形成迹象的患者,遵医嘱对其进行导管内注射组织纤溶激活物进行局部溶栓,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进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置管后带管期间的血栓形成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比较两组的血栓形成率。对两组患者置管后的纤维蛋白原、D2聚体、血小板计数进行测定,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数据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指标检验方法为x2;计量指标检验方法为t。若统计值P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率

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带管期间的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率

2.2 比较两组纤维蛋白原、D2聚体、血小板计数

置管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2聚体、血小板计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纤维蛋白原、D2聚体、血小板计数(±s)

表2 比较两组纤维蛋白原、D2聚体、血小板计数(±s)

组别 n 纤维蛋白原(g/L) D2聚体(mg/L) 血小板计数(×109/L)观察组 100 2.35±0.04 1.36±0.11 135.26±5.58对照组 100 2.89±0.05 1.96±0.12 154.46±5.78 t/84.3 36.857 23.89 P/0.00 0.00 0.00

3 讨 论

PICC置管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操作技术,尤其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更为广泛。但置管后机体会出现排斥反应,管体和血管内壁的机械性摩擦会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需要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7]。本研究比较了两种模式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实施风险因素评估和护理干预的总体优势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患者置管后带管期间的血栓形成率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在置管前评估了患者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制定了预防性的护理方案,这对血栓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预防性作用。第二,置管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2聚体、血小板计数值相对较低,这说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置管对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经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状态,调节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以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在PICC置管前,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效果,一方面可积极预防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并发症,另一方面不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度,可推广。

猜你喜欢

置管计数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