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绿色家园建设报告
2020-06-08李文龙周之翔姚鹏
李文龙 周之翔 姚鹏
贵州紧紧围绕山水城市、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城区、城市周边、乡镇、村庄和交通水系等的造林绿化,建设林城相宜、林居相宜、林路相宜、林水相宜、林田相宜的城乡绿色家园,积极推进城镇留白增绿,着力打造绿色家园,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使老百姓享有惬意生活休闲空间。
山水城市建设实现增彩添绿
森林进城绿化城市。自2004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贵阳市凭借一环林带和二环林带的优势,以及“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格局,成为全国首座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此后,2010年遵义市也获此荣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森林城市建设风起云涌,贵州再掀高潮。2018年4月,贵州省全面启动实施森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0年,建设10个国家级森林城市、60个省级森林城市、1000个大中小微型森林公园。2018年12月,贵州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林业局授予仁怀市、西秀区等12个县(市、区)“贵州省森林城市”称号。2018年底,全省已有32个市(州)县(市、区)先后获得“贵州省森林城市”称号。
环境保护美化城市。各地在进行生态示范区和环保模范城创建中,按照国家标准,集中了各方面各层次创建资源,系统地用于当地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同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生产方式逐步绿色化,强化了当地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探索建立了综合考评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和创建氛围“集中力量办大事”,也促进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环保难题和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卫生整治净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是全国爱卫会授予城市环境卫生方面的最高荣誉,也是反映和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性标志。贵州深入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卫生创建活动,围绕“爱国卫生月”“世界厕所日”和全民健身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多层次、多渠道、经常性地深入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卫生保健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卫生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参与爱国卫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绿色小镇建设体现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
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取得突破,贵阳市成为国家第二批试点,贵安新区、雷山县成为省级第一批试点,安顺市、遵义市成为全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试点,兴义市、福泉市、威宁自治县成为省级试点。积极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将其整体落实到全省88个县(区、市)。
加快城镇环保设施建设。出台了“十三五”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扎实推进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17年新增污水管网900公里。2018年11月底,全省共建成10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203个建制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转运)设施。各地相继建成一批重大环保设施,贵阳市、六盘水市、都匀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基本完工,铜仁市、凯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积极推进森林乡镇建设。贵州省森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100个森林小镇、1000个森林村寨、10000户森林人家。2018年12月,贵州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林业局授予偏坡布依族乡等70个乡(镇)“贵州省森林乡镇”、保寨村等193个村寨“贵州省森林村寨”、陈华忠等1100户“贵州省森林人家”称号。
黄龙贵安新区麻线河流域。
特色小镇建设取得突破。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六枝特区郎岱镇、仁怀市茅台镇、西秀区旧州镇、雷山县西江镇等5个小城镇入选,数量位居西部省份第二位。“十三五”期间,全省着力实施全域小城镇建设“3个1工程”,即以示范小城镇为引领,打造10个世界知名的特色小镇,重点培育100个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强力助推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同步小康。自2012年第一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召开以来,贵州已连续召开了七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2018年9月8日,贵州省第七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黔南州召开。一批绿色小镇有的以高端产业为特色,有的以文化旅游为特色,有的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等等,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发展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贵州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加之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厕所卫生问题比较突出。来一场“厕所革命”,既关系广大农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也关系着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贵州各地各部门克服资金不足、干旱地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难度大等不利因素,2018年共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90.4万户,为年度任务数(70万户)的129%;完成村级公共厕所改造5609个,为年度任务(5000个)的112%,超额完成任务。
深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积极推进建制镇垃圾处理(收转运)设施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339个,建成199个,以城带乡、以镇带村,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的湄潭县、西秀区、麻江县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收集、处理、管理不规范等现状,编制贵州省乡村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和中心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方案,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进入城镇污水管网、化粪池等污水治理方案,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统筹解决农村污水问题。
着力改善提升农村村容村貌。组织全省88个县(市、区)域乡村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采取有效积极的措施,提高村民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将村庄规划纳入村规民约,推进村庄规划落地落实。编制《贵州省村庄风貌指引导则》《贵州省农房风貌指引导则》等技术规范,对农房建设体量和风貌进行严格控制。不断普及村庄公共照明设施,不断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改观村庄环境卫生,村庄治理得到有效改善。
和谐社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力创建“新型社区、温馨家园”。贵阳市以减少层级、转变职能、分工负责、形成合力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深入开展以“创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建强社区党组织,提升社区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一强一提升”活动,全力创建特色鲜明的“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在创建过程中,每年投入一定的社区公益事业项目资金,提升社区基础设施水平,着力改善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增强了新型社区的凝聚力。
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贵州各级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各类绿色创建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共青团积极开展“青春绿动”活动,妇联组织开展了“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贵州省巾帼示范农家乐”等活动。省环境保护厅、省教育厅联合开展贵州省“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授予贵阳市第十七中等50所学校为2018年贵州省“绿色学校”称号。交通部门积极推进“畅、安、舒、美”路建设,不断加大国省干线公路绿化。林业部门深入推进森林村寨和森林人家建设,建成森林村寨193个、森林人家11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