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追寻数学复习课的价值
2020-06-07吴艳玲
【摘 要】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对培养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作用较明显。有效开展复习课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梳理、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凝炼思想,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勇于追求复习课的价值,通过复习课提升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76-02
随着时间推移,学过的知识可能会遗忘,复习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它本身具有回顾整理、反思促進、沟通生长的功能。当下,不少教师觉得复习课内容多、难开展,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一样,很难达到理想境
界[1]。如何改变现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努力尝试,不断追寻复习课的价值。
1 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的数学知识是通过不断学习、日积月累形成的,有些知识的习得因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教材对相关内容的安排是分散的,前后不能很好衔接。通过复习,能引导学生主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把新知识有效纳入原有知识体系,最终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引入课前“自主整理学习单”,让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自主梳理[2]。学生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网络;然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并分享自己整理的内容与表现形式[3]。通过这种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实现有效互动,相互质疑、补充、评价,不断完善知识网络。
六年级“常见的量的复习”一课教学中,笔者布置了前置学习单。请学生用文字描述、举例说明、图表呈现等方式,自主梳理常见的质量、人民币和时间的单位及进率。从学生的前置学习单完成情况看,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梳理。常见的质量单位、人民币单位相对简单,几乎每个学生都整理得很到位[4]。时间单位是本课的重点,单位间的进率是难点。从前置学习单中发现,所有学生的整理都不全面。课上采用学生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让他们通过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关于时间单位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努力构建知识网络;再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单位的应用与换算,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自主整理、交流碰撞、比较辨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经常复习梳理、反思总结,其数学能力会得到提升,数学思维会得到发展。
2 查漏补缺,完善知识板块
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复习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巩固与运用所学知识。教师一方面要基于全体学生共性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复习;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查缺与完善。基于此,教师在复习课中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易错、难掌握的知识点与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精心设计针对性强的复习内容,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完善知识体系。
六年级平面图形的复习从“线”开始,复习小学阶段学过的线(直线、射线、线段)。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三种线,边画边思考三种线各自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线有限长与无限长的区别。在复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学生说出相交与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后,让学生分别画一组相交线、平行线和垂直线。通过画图,两条直线相交一目了然,而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仅用眼睛看很难断定。同桌互相验证,让学生再一次巩固画图的步骤与方法。用三角尺验证互相平行与垂直,需要学生掌握平行、垂直的特征,并正确画出来。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画的图并不符合要求,他们头脑中的互相垂直是以记忆的直角符号为表征,而不是以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为标志。要改变这种状况,仅靠教师的说教是不够的,必须加强操作,重视查漏补缺。
传统数学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记忆,轻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复习中的画图不仅可以克服学生操作不足,还可以直观、有效支撑学生的数学思维,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3 综合应用,发展数学能力
复习课中的练习往往是综合练习,内容全、习题精、方法活。练习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做到过程练习抓效果、单项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复习课中,只有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有实效,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获得发展。
六年级上学期复习课中有这样的题目:
( ):15=0.6==15÷( )=( )%
主要考查学生对比、分数、除法及百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分数基本性质、除法商不变性质的运用。解答这一类题目,学生会出现一定的分水岭。部分学生很快能口算出正确结果,部分学生需要在草稿纸上算一算,还有少部分学生无从入手,不知道怎样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以下策略:①让口算就能求出正确结果的学生讲一讲是怎样思考的。此类学生把0.6看作,用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思考,从而迅速解题。②让在草稿纸上算的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此类学生大部分采用了“分段法”,即把原题分为4段来思考,并算出结果。( ):15=0.6,=0.6,15÷( )=0.6,( )%=0.6,速度慢一些,但只要细心计算,也能求出正确结果。③对于极少部分不会算的学生,要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④教师再出示同类型的两道题,引导学生类比并解决。
教师应在复习课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相信学生的思维更易于被同伴接受、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路上从“众人推车”到“发动引擎”。这样既梳理了知识,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凝练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复习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升能力、开发潜能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并帮助学生凝炼并内化数学的思想方法。如果每一次复习都能渗透一点数学思想,那么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思想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学生的数学素养必定伴随直达心灵深处的思想发展,得到有效提升。
复习“数的运算”一课时,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540÷45=( ),要求用简便的方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出现以下几种算法,如图1所示。
四种算法孰优孰劣,一时难以确定。从全班来看,大部分学生选择方法(a)。选择方法(b)的学生则坚持认为自己的方法与方法(b)异曲同工,都是把除数45看成连续除以两个数。方法(c)被除数不变,把除数扩大2倍,商就缩小2倍,再把商乘2得到原来的商。这种方法其实是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变化规律。方法(d)是把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算,利用约分得到结果为12。四种方法各有特点,本质都指向了简算,笔者不得不为学生的创造而大加赞赏。
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寻求合理簡洁的解决问题途径。学生有无限创造的可能,每种解题方法的背后都蕴含学生的数学思考,都指向他们日益提升的数学素养。所以课上笔者没有对四种算法作优劣的品评,不把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法强加于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创造。
总之,努力追寻数学复习课的价值,需要教师在每一节数学复习课中真正关注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在复习课中主动作为,经历数学知识的完善、整合、运用、创造等过程,这样学生的数学之“思”就能澄明起来,数学之“想”就能敞亮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3]段安阳.专业成长:从“众人推车”到“发动引擎”[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1(6).
[4]成尚荣.儿童立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吴艳玲(1978~),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