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20-06-07马艳红
马艳红
摘 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为保持与时代共同发展的步伐,积极地进行了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的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也因此发生了改变,逐步地由成绩至上的理念转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想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就应针对学生当下的成长情况,落实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任务。基于此,本文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观察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06
观察能力对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学习具有极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章中的信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地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身边的微小事物的眼睛,让学生获得受益终身的素质与能力。由此可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虽然近年来一直对阳光教学理念进行了强调,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部分教学年龄较高的教师存在对新鲜事物的抵触心理,固执己见,依然使用着自己熟悉的传统教学方法,以自己为主导,将自己认为好的学习方法与知识内容大量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素质能力的构建对学生的重要性,致使学生接受的教育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不符,最终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水平,还会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负面的认知,为今后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埋下阻碍。
2.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够有所收获,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实现阅读学习水平的提升。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却只是在课堂学习中进行了文章的阅读,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在信息化的时代的发展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娱乐活动逐渐增多,导致学生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放在了网络游戏等信息化产品上,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其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后学习环节的规划不够全面具体,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学习未能做到高度的重视,进而导致学习经验较少的小学生无法合理地设计阅读计划,使阅读局限在了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力量源泉,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影响力。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的任务时,应对学生现阶段的特点进行充分利用,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计趣味学习环节,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逐步实现良好的观察能力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爬天都峰》一课时,部分学生由于地域限制对天都峰的了解较少,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想象文章的内容。对此,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个一课的内容拥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识,然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展示天都峰的实景拍摄视频,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需要依据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如:“通过对天都峰的实景视频的观察你都掌握了哪些信息?”“天都峰的景观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与想到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回答的过程中逐步地构建出完整的思维逻辑,实现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的目的。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将《爬天都峰》作为范文,以自己熟悉的景观为对象展开描写,使学生能够对文章有进一步的观察,并让通过观察积累的知识内容发挥实际价值,推动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生活引导
作者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感受,所以现实世界与作者的精神世界具有极大的连接性,学生只要拥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掌握一定的生活规律就能够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从而推动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方案时应引入现实生活元素,并突破固有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角度收集现实生活元素,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解释文章中表达的内容,进而构建出优质的循环系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蝴蝶的家》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我对蝴蝶具有怎样的感情?”“通过对文章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的阅读,你都发现了什么?”等,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公园中进行以“蝴蝶”为主题的观察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对蝴蝶的习性、形态以及生活环境的观察记录,逐步地获取问题的答案,进而达成现实生活与文章内容的有效衔接,达成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价值。
3.通过阅读学习正确的观察顺序
实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文章信息,梳理文章的脉络的最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不够了解,无法有效地提炼并分析文章中的信息,进而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极大地拉低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通过教授学生的正确的阅读观察顺序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探索,帮助学生逐步地掌握文章中的起因、经过、结果,最终正确解答难点问题,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4.通过阅读学习掌握细致分解的观察方法
虽然小学是对学生教育的初始阶段,涉及的知识难度较低,但依然存在较为复杂的阅读知识内容,需要学生有效地把控文章中的细节,进行分析与整合,最终得出正确的阅读答案。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在反复地观察文章中的细节时极容易产生腻烦的心理,无法保持长期有效的注意力,进而导致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阅读学习水平较低。对此,教师应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游戏为载体设计趣味学习环节,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感性思维的驱使下,踊跃地参与到阅读游戏中,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掌握细致分解的观察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例如: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几组。然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内容展开剖析,并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提升课堂进行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在一段时间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依次到讲台前表演,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的表演结束后,教师需要采取教师点评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给予学生全面的客观的建议,找出学生观察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特点,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自己,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并自觉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补足,推动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十分重要的能力,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的构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世界的认识等都具有显著的帮助。因此,教师应对此高度重视,落实教育原则,以学生根本创新教学方案,不断地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最为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的发展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雪金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考》,《才智》2011年第21期。
[2] 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北方文学》2011年第5期。
[3] 豆俊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学周刊》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