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德育教学方法的转化与结合
2020-06-07赵洪颖
赵洪颖
摘 要:现今我国更为注重素质教育和高素养文明社会的建设,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以高素养为标准,对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也更为注重德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化传统教学方法,并结合新型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德育教学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引导与铺垫,进而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极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 教学方法 转化与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62
现今学校的教学中,德育教学极为重要,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正确树立都有直接的影响。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多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转化与结合,保证初中德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针对学生现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而构建高效的初中德育课堂。以下内容将对教育转化与结合进行详细探究,为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学策略。
一、灌输性教育与渗透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初中德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以灌输性教育方法为主,其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其劣势,现今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渗透性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灌输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进行转化与结合,将其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进而构建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和高效的教学课堂。
随着现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经济形式和社会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初中德育教学课堂也要跟随社会的发展而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新形势下更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性教学观点认真探索,确保制定更适合现今社会发展和学生未来成长进步的德育教学策略。另外,还要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点,为初中德育教学奠定更为实效性的教学基础。灌输性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将其硬性灌输转变为逐步对学生的思维观点进行引导,从而适当地渗透德育理念,确保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思维和观点,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接受能力也得以提高。德育是要渗透到所有的学习科目中,任何教学科目的教师都有对学生思维与观点引导和培养的责任。对此,学校要重点关注德育的渗透,避免硬性灌输,以渗透教学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也要从学生的日常规范中制定严格的要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风气,促使学生的德育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二、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学主体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以及实际需要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传统初中德育教学期间,教师的教学过于理性化,教师根据初中生的行为特点制定较多的规章制度硬性约束学生的行为,并严格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对班级纪律毫不重视,反而还会产生轻慢的态度,学生对为何要遵守班级纪律不明确,进而学生的逆反心理更为强烈。现代教学理念中提出感性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并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进行沟通交流,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进而站在朋友的角度对学生劝勉和引导,学生对班级纪律和校园制度的制定更为理解,学生也会更为自主地遵守纪律,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得以提高。
初中德育教学中,要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进行转化与结合,以感性的角度影响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奠定的信心,引导学生对正确事物的思考和观察,进而树立学生正确的观点与思维,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利于培养学生高素养水平的道德素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等集体精神也得以提高。教师在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融合转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熏陶引导学生,以情感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对规章制度和道德思想更加认同,进而实现理性教育对学生约束的效果,学生也会自主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行事更具约束力,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感性与理性的共同引导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情感和理性思维,感性情感更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爱心,理性情感更利于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规章制度,其教学利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直接说教性教育与间接引导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从历史教学发展至今教育教学,德育引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说教,学生不懂的教师要及时说教引导,学生懂不做的教师更要进行说教,但这样的说教性教育并没有太大过高的教学成果,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也没有明显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直接说教性教育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等逆反心理,学生还会与教师说教的内容背道而驰,进而德育起到反作用。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且处于叛逆期,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切记严厉批评、指责等说教性教育,教师要将直接说教性教育与间接引导性教育进行转化与结合,间接引导性教育更加柔和,更能够顾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青少年的自尊心,学生对教师的间接引导没有较大的反感心理。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沟通,学生会逐步增加对教师的信任,进而学生与教师能够平等进行沟通交流,教师更加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引导更具针对性,进而学生的思维与观点更利于正确树立,学生也能够认真听从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其两种教育方法的转化与结合更利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相处更加融洽,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更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观点朝着正面方向发展和进步。
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传统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教学,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到厌烦枯燥,理论知识也无法帮助学生成为日常生活行为的规章制度,进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得不到提升,学生日常行为举止也体现了低素养。教师应该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进行转化与结合,理论知识是为了实践进行铺垫的,也是引导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做得更好、行得更加正确。对此,教师在德育引导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后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实践应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得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也充分体现学生的高素养。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校园清扫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理论德育知识,进而学生能够站在多个角度思考其问题,也会在日常中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献爱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真实情感,学生的德育思想水平得以提高,日常行为也会更加尊老爱幼,学生的德育思维和行为举止都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进而初中德育质量得以提升。
五、提高初中德育教学
1.開展德育对话教学
初中德育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初中德育教学,并开展德育教学对话。教师要开设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平台中可以积极发表自身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倾听与了解,进而制定引导学生德育观点的德育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德育素养水平的提升,也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
2.重视德育实践教学
德育是针对学生的思维和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但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体现高素养,并确保学生成为优秀的人,也利于构建道德文明社会。对此,教师在初中德育中,要重视德育实践教学,以学生在其年龄阶段所需要的德育思想开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生活行事的准则,更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养人才奠定基础。
初中学习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与形成的重要阶段,更是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对此,初中德育极为重要。教师在教育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之间的转化与结合,进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德育教学氛围,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黄生尚《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分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年第34期。
[2] 陈鹄《浅析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7期。
[3] 赵光元、傅敏《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