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德育的教学方法创新

2020-06-07黄琼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创新

黄琼华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受到了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灵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保障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是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提升。传统的初中德育方法过于单调,教学的效率较低。初中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为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德育课堂。本文将围绕初中德育的创新教学方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 德育 教学方法 创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61

初中生是社会的未来,因此保障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伴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进步与改革,教师逐渐意识到了德育对初中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开始注重增强德育的教学效果。有效的德育可以帮助初中生培养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道德法治观念等,德育可以为初中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积极的帮助。然而,传统的初中德育却存在着些许教学弊端,限制了初中生的素质发展。

一、传统初中德育存在的教学问题

1.学校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初中校园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初中校园更加侧重于开设文化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反观德育的开展状况便不容乐观,学校并没有将德育的重要性应用到课程建设当中。当前的初中校园中普遍缺少着德育的课程开设,导致了许多初中生没有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成长、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由于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我国当前大部分初中课堂中,德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较弱。教师是为学生开展授课和教学的重要角色,德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较弱将对学生的德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并且,当前初中德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普遍较为滞后,教师的教学素养整体较低。因此,教师对学生德育的开展同样受到忽视,教师没有及时地将德育课堂进行创新,使初中德育的课堂呈现着消极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德育培养。

2.缺乏德育的实践活动

当前的初中德育课堂中缺乏着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初中德育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当前的初中德育课堂中缺乏着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德育局限在了教室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的德育知识也仅来自教材。因此,初中德育的课堂在整体上呈现着形式化的弊端,教师并没有将德育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缺乏实践活动的德育课堂有着枯燥、乏味的弊端,因此初中生对德育课堂的兴趣降低,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受到限制,不利于初中德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开展。

3.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的教师和家长普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性。教师和家长认为德育是学校的任务,从而导致了学生受到的德育并不全面。学生在离开学校回到家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家庭与学校同样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因此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关键的影响。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导致了学生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初中德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1.开展实践活动,建设班级德育环境

首先,学校需要意识到德育的关键性,并在德育的师资上进行更多的投入,以此来确保初中德育的课堂可以顺利开展。初中德育教师需要完善自身的德育素养,丰富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班级是初中生接受德育的关键场所,因此将班级的德育环境进行构建是教师应当重视起来的内容。德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讲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传统的德育课堂中,初中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德育内容过于程式化,学生受到的德育局限在课本之中,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因此,为了增强德育的效果,教师需要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壁垒。班级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初中教师应当重视班级环境的建设。通过班级德育环境的良好构建,学生受到了积极的德育熏陶,有助于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培养起正确的德育观念。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中《美好集体有我在》这一节课的内容时,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教师往往仅带领学生学习、背诵课本中的内容,导致了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应当突破传统课堂模式的弊端。为了深化学生的集体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装扮班级的活动。教师为学生安排明确的分工协作,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环境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班級团结的重要性,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塑造。同时,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进行班级建设的实践活动,使教师自身与学生之间形成友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将德育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确,使德育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德育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环境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初中教师应当完善自身的教学素养,积极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并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应用到德育的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德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和完善。初中生在新颖的课堂形式中激发了对德育课堂的兴趣,有助于初中生培养起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现代信息技术有着众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多媒体、互联网、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模式的限制,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建设美好祖国》这一节课的内容时,为了深化德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应用,以此来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寻找《战狼》《红海行动》等经典影片的片段剪辑,并将其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展示播放。学生在观看多媒体的过程中,感官受到了影片的强烈刺激,使小学生的爱国之心得到了凝聚,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德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在更加直观的课堂中接受德育的洗礼,深化了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3.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应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并与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当与家长构建两点一线式的德育方法,使学生在校园和家庭中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中《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在完成课堂德育教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德育作业,并且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进行,如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观看《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电视节目。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认真地观看。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需要拓展教学的形式和思路,将德育的课堂进行创新,以此保证初中生的德育得到培养,使初中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得到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向海芳《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明日》2018年第35期。

[2] 胡燕飞《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分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创新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