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双向倾斜桥塔竖向主动顶撑施工技术
2020-06-07李云东
李云东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斜拉桥是现代桥梁建设领域的主要形式,梁体、索与塔三部分结构共同作用,形成具有稳定性的结构体系,可提升主梁弹性支承水平,有效控制梁体弯矩,且在减轻结构自重等方面具有优良应用效果[1]。
1 工程概况
六安市寿春西路桥工程,建设于城市主干道,为双向六车道。主桥主梁是重要构成部分,含钢箱梁段、钢-混结合段及混凝土现浇段三部分。本工程引入贝雷架支架法,设置主塔与副塔各2个。采取了液压爬模技术,可满足塔柱模板施工要求。基于主桥结构形式,采取的是先梁后塔的工艺流程。引桥工程中,主梁使用预制箱梁,通过架桥机的辅助完成施工作业。
2 斜拉桥主桥施工步骤
2.1 主动顶撑预顶力的控制方式
以内力为核心控制指标,辅以变形控制措施,从而保证主动顶撑预顶力的合理性。若为双向倾斜形式的桥塔,在确定理论预顶力时应充分考虑到多方面内容,该值必须能够抵消自重和施工荷载。预顶力不可偏大,否则将对塔柱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使其发生大幅度的横桥向位移现象。此条件下若持续浇筑塔柱混凝土,将导致其内侧塔壁截面形成相对较大的附加拉应力,而该处恰好是配筋较薄弱的区域,因此易形成受力裂缝。
(1)顶撑材料的数量应尽可能少,要求具有较大的刚度,可选择Q235或更高等级的钢管,单个顶撑截面可设置2根钢管(规格应具有一致性)。顶撑刚度的控制主要考虑到的是施工受力需求,竖直平面内的钢管应维持稳定状态,具体可采取增设竖向支撑的方式。对于水平面的钢管,可通过水平型钢平联的方式实现稳定连接。
(2)顶推作业采取的是机械千斤顶,确定具体的顶推位置后将千斤顶安装到位。为顺利完成顶推,需要保证油压千斤顶具有足够良好的工作性能,例如顶推吨位大、施工便捷、稳定性好等。顶撑施工的干扰因素较多,油压千斤顶持力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甚至需要经过长达数月的时间油压才可维持稳定。鉴于此,在油压千斤顶顶推到位后,需使用型钢在顶推处焊接,以达到维持稳定的效果。
2.2 主动顶撑施工
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主动顶撑工艺流程图
2.3 具体施工步骤
步骤1:①设备进场,精确测量并放样,为各项施工做好准备;②搭设栈桥与钢护筒,组织人员施作钻孔灌注桩;③承台施工作业;④根据钢管桩施工要求,搭设支架,并组织人员施工下塔柱与过渡墩。
步骤2:①根据主梁施工要求,为之搭建支架并实施预压处理;②拼装钢箱梁,完成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等准备工作;③浇筑主梁,遵循的是纵向分段依次浇筑的方法,单段长15~20 m;④拼装塔吊。
步骤3:①根据桥塔施工要求,为之适配液压爬模系统及相关支撑装置,并完成浇筑;②设置斜拉索,调整预埋件;③预应力张拉,以施工方案为指导,结合现场情况确定合适索力;④完成主、幅塔柱施工,兼并组织人员张拉斜拉索。
步骤4: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索力;②将主梁支架等无需使用的装置拆除,并做好索力、主塔应力的检测工作;③桥面系施工作业,配套附属设备;④结合施工要求灵活调整索力;⑤最后检验成桥索力,无误则满足成桥要求。
3 竖向主动顶撑施工技术
本斜拉桥工程中,主塔施工选择的是液压自动爬模的工艺方法,下塔柱分段依次施工,单段4 m。受到塔柱双向倾角偏大的影响,大悬臂施工将明显改变拉索的状态,该处尚未张拉时便出现极为明显的倾覆弯矩。为解决此问题,使用竖向主动顶撑技术,可提升塔柱施工作业安全性,并确保线形合理性。
3.1 竖向主动顶撑位置的确定
顶撑装置要具有稳定性,选择的是竖向钢管结构,形成框架结构以达到增强塔柱稳定性的效果,具体措施为临时固结竖撑与塔柱。本次施工所用竖撑在强度与刚度上都较为良好,塔壁处的预应力施加作业选择的是千斤顶装置,能够解决中塔柱附加应力过度集中的问题。由双向倾斜桥塔的特点可知,其受2个方向自重的影响,加之施工中产生的荷载,极容易形成附加应力,且此问题在无索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中塔柱按悬臂梁结构考虑,分析此条件下根部角点的状况,提出该处的拉应力计算公式,具体见式(1):
(1)
式中:σ为顶撑拉应力,N/m2;Mx、My为顺桥向、竖桥向的弯矩,kN·m;Ix、Iy为顺桥向、竖桥向截面惯性矩,kg·m2;yx、yy为顺桥向、竖桥向截面中性轴到受拉边缘的距离,m;N为轴力,kN;A为中截面面积,m2;K为安全系数;R为极限拉应力,MPa。
3.2 竖向主动顶撑计算
根据本桥竖向主动顶撑的结构形式,在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时,应建立在浇筑最不利工况的前提下,分析应力分布情况。此时考虑的是塔柱最大拉应力[2],以该值不超过1 MPa为基本要求。结合工程特点确定最不利工况,指的是尚未张拉前,编号为17的模板结束安装这一时段。将线形控制作为主要目标,根据塔柱倾覆弯矩的特点,假定顶撑力具备完全平衡该弯矩的能力,且此处尚未受到压应力(源自于混凝土自重)的影响,若达到该假定条件,则为理想状态。
由于倾斜桥塔建设规模较大,基于降低难度、控制用料的目的,将应力控制作为主要途径,并辅以线形控制措施。根据塔柱根部拉应力的特点,确定其来源形式,即倾覆弯矩引起的拉应力扣除混凝土自重而得,此部分压应力应得到有效地均衡,根据此特点得知,所需顶撑力有所减少,解决了竖向主动顶撑作业难度大的问题,塔柱施工安全状况优良。
3.3 竖向主动顶撑设置
钢管桩支架搭设作业使用的是φ800×10 mm钢管,并于下部施作扩大基础。钢管平联选择的是φ273×6.5 mm钢管,支架平联选择的是φ480×10 mm钢管。搭建桩顶支架,设置横梁与纵梁,并于上部铺设适量分配梁,在塔柱反力架的作用下,可实现有效的传力。
共设置三级顶推力架体,具体为:第一级架体,具备向塔肢提供竖向顶推力的能力,分别为5 000 kN,此处作用点高度为20.5 m,结束第7节塔柱模板安装后即可设置该架体;第二级架体,提供的竖向顶推力与前述一致,作用点高度提升至32.5 m,结束第10节塔柱模板安装后即可设置该架体;第三节架体,此处提供的竖向顶推力最大,均可达到7 500 kN,同时对应的作用点高度也明显提升,为46.81 m,结束第14节塔柱模板安装后即可设置该架体。
3.4 竖向主动支架安装
支架工程中,钢管是重要原材料,考虑到尺寸较大的特点,立杆下料长度确定为9 m(依据实际使用要求,部分为12 m),重量对应为1.75 t或2.35 t,所有钢管均通过法兰盘实现稳定的连接。通过塔吊的作用提升钢管并到达指定位置,经搭接后形成立杆体系。完成首层立杆施工作业后,需对其平联,再安排人员施工后续层。钢管斜杆首先根据使用要求在指定场地拼接,形成整体构件后通过汽车吊将其提升至指定位置,焊接并平联定位,最终结束整个操作。竖向主动支架的安装如图2所示。
图2 竖向主动支架立面图
3.5 顶推力的施加与固定
(1)主动顶推加载作业时,遵循的是分级原则。
(2)在支架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型钢,目的在于为塔柱反力架安装创造良好条件。
(3)主塔上预埋钢板,可实现与反力架的稳定连接。
(4)结束各塔节施工后,检验该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向上移动模板,经过此操作令钢板外露,现场吊装反力架,将其与预埋钢板连接成整体结构。
(5)设置数显液压千斤顶,以实际数值为指导,持续顶推最终满足设计要求。
(6)顶推后,对塔柱反力架采取加固措施。
(7)卸载千斤顶,此处分多级完成。
4 主动顶撑施工要领
(1)钢管桩所处位置应足够合理,设置竖向钢管桩时重点控制垂直度指标,误差在1%以内;同时,斜向钢管施工时则要注重对倾角的控制,要求该处误差在±0.5°内。
(2)钢管立柱上安装了牛腿结构,应加强对该处顶标高的检测。
(3)遵循千斤顶同步顶推的原则,提升塔柱反力架的协调性,令其受力均匀。
(4)检测顶推力,若该值上升至最终值的80%,后续每级施加后均要给予30 min的观测时间。
(5)以实测数据为基本参考,在此基础上灵活控制顶推力,重点分析关键点的线形、应力情况,若快要满足设计要求时,则适当放慢顶推速度,最终达到预期效果[3]。
(6)转换受力体系后,需全面检验所有可调节钢楔块,其必须达到楔入紧密的状态,从而提升构件受力均匀性。
5 结束语
主动顶撑支架的优势体现在钢材用量少、施工时间短、现场作业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在大倾角斜塔柱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控制倾覆弯矩。合理应用主动顶撑技术,可为斜拉桥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从而创造高品质工程项目,推动现代桥梁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