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三维”备课思路
——以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为例
2020-06-07王卫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浙江杭州311113
王卫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浙江杭州 311113)
主题单元备课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这在传统教学要求中也是有的。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学校提倡教研组或者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单元备课也就更多地被提上了常规教学要求,确实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特征,笔者主张打造“目中有形”“心中有神”“手中有法”的“形神兼备”课堂。下面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为例,从“形”“神”“法”三个维度,就如何进行单元备课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整体架构,备教学之“形”
单元备课应该怎么备?这是教研组、备课组或者老师们在单元备课前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我们面对一个主题单元时,如何整体把握这一个单元,教师先应研读教材,梳理出单元知识的整体框架,对主题单元有一个总体的感知。笔者认为要把主题单元教学的目标、教学的知识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寻找解决重难点的方法等进行分析,厘清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
本单元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由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两课组成,共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主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主要让学生认识法律的特征,了解法律对生活的作用;第三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主要让学生理解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第四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主要让学生能够敬畏法律,树立法律信仰,懂得依法办事。
在整体把握了这一单元的知识逻辑框架之后,笔者对这一单元的四个课时进行整体设计,采用的是“板块架构”方法,就是将教学过程或者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明显的“教学板块”(也可以称之为“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或者教学内容呈板块状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四个课时的教学均按照三个板块进行整体架构,每一个板块都有独立的命名。这样的板块设计,笔者称之为课堂教学之“形”(见表1)。
表1
教师在把握了整个单元或者每一节课的“形”之后,按照设计的板块进行教学,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或是听课者,都能感受到这一节课清晰的脉络和设计思路。
二、分块提炼,备教学之“神”
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其主要性质在于它的思想教育性和育人价值。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考虑一节课的育人价值,而不是首先考虑让学生如何去记住这节课的知识点。笔者一直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更好地践行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所以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每一节课或者每一个板块的观点提炼。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深入研究教材文本,归纳提炼每一节课或者每一个板块要传递给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引领,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价值。
本单元的主题是法治教育,内容设计围绕法治价值观,强调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融入和培育,渗透爱国、和谐、自由、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要通过单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感悟法治对国家和个人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做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如何让学生认识、感受、参与法治,在法治教育主题的学习上实现价值引领,体现这一单元的育人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和整体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进行归纳提炼。每一个教学板块之后的观点提炼,就是这一板块需要进行的价值引领,笔者称之为课堂教学之“神”(见表2)。
表2
上完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之后,更多的是这节课能否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悟,能否让学生留下一些记忆深刻的地方。也许很久以后,当学生想起曾经上过的某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时,这些感悟和记忆还会对他有所触动,这就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所在,也就体现了课堂教学“神”之所在。
三、步步深入,备教学之“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应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方法很多,但是到底哪一种方法最适合自己,或者说这种方法是否已成为你的教学风格,这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在备教学之“形”和教学之“神”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去思考备教学之“法”。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在教学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是“问题链”对话式教学法。实施这一方法,关键在设置问题,要领在问题成链,落地在对话教学。这个备课过程,就是深入思考的过程,要考虑如何设计更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和值得对话的话题。教师所设计的“主问题”或“主话题”要有探究性和对话价值,应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起点,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各个问题之间形成逻辑链条。教师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用“问题链”促进学习深入,用“导”引领学生探究,让课堂教学沿着预设和生成有效展开。
如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在“追求法治”板块教学时,教师出示“法律的历史”图片,带领学生阅读图片后,设计问题链:“是否有了人类,就有了法律?”“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为什么?”在结合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追问:“法律是怎样产生的?其本质是什么?”“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和追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和生活的关系。
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在“认识法律”板块教学时,教师利用“运动员孙某无证驾驶,被交警和学校处罚”的案例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链:“交警和学校分别对孙某做出了怎样的处罚?”“交警和学校分别依据的是何种规范?”“新华网对孙某言行的评论依据的是何种规范?”在结合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不断追问:“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生活中存在哪些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行为?”“通过这个案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通过层层设问和追问,让学生从案例回到生活。
第三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在“实施保护”板块教学时,教师播放“11岁女孩花近200万打赏主播,钱还能要回来吗”视频,在学生看完视频后,设计问题链:“你对这位11 岁女孩的行为有何看法?”“她花200 万打赏主播,钱还能要回来吗?为什么?”在结合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笔者不断追问:“如果这个女孩有20岁,那么她可以把钱要回来吗?为什么?”“通过前后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个事件中,你认为谁应该负责?如何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通过设问和追问,在教学中用足了案例,使问题探究更加深入,促进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第四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在“践行法治”板块教学时,教师讲述自己乘坐网约车的亲身经历,并播放“网约车新政实施”新闻,在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后,设计问题链:“你有乘坐网约车的经历吗?”“新法规的出台,使网约车合法了,如果你是网约车司机,会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普通乘客,又有何感想?”接着继续播放新闻,在结合学生前面回答的基础上,笔者追问:“对新闻中乘客的言行你怎么看?”“对新闻中司机的行为你又怎么看?”“结合新闻,谈谈如何文明乘坐网约车。”通过层层设问,步步追问,使教学更加具有法律味道,让学生更能在思维的碰撞中理解和感悟知识。
通过“问题链”对话式教学,课堂强化问题意识,开展深度对话,教学效果明显。师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大大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生活性和针对性,激发了学生思维活力,提升了学生思维深度,为推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质增效。
总之,基于“形”“神”“法”三个维度的主题单元备课,将“三维”与“单元主题”有机结合,采用统一的风格进行构思,整体出发,统筹安排,设计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案,在教学中实施板块推进,步步深入,使单元教学“形神兼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更高层次的感悟和突破。希望这样的主题单元备课思路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生命力,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更好地实现其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