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导促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初探

2020-06-06王茹

教师·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王茹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研讨模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文章以“三环节”为框架,通过对教学研讨活动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要素和各环节的详细介绍,阐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应在程序上着力这一核心观点,介绍了现有教学研讨模式的亮点,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文章提出“高效课堂”应具有良好的教研与教学活动形态的理念,从“教”与“学”两个维度思考“高效课堂”的程序宗旨,旨在探索“以导促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模式,以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6-0102-02

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以“以导促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为主题,探索每周在各学科教研日进行“三环节”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可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准备阶段

从准备阶段,笔者所在学校就针对有的教学研讨活动做假、作秀、做戏的现象,制订了“常态性、实效性、真实性”原则,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学校各分管领导全程深入每一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课堂效果展示、议课等环节,对每一环节逐一把关,不达标准的坚决推倒重来。

二、实施阶段

(一)集体备课环节:注重备课效度,精细化管理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

在实践探索中,各学科教研组总结出“学案导学、方法导学、学生主体”的备课方式。学科教研组轮流讲评教学设计,其他教师针对该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整合、优化,形成教研组的集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各位教师结合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重难点等,进行针对性处理,做出个性化修改,然后据此上课。

(二)上课(观课)环节:注重有效上课

在教学中,教师按照调整后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换位思考,体验角色,把所学的知识生活化、灵活化、发挥自我教育功能。既创新了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感悟,又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目的。

(三)议课(评课)环节:注重有效议课

各学科教研组基本能做到围绕重点评学生表现,评教师表现;评教学过程即双边活动;评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升华优点,以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三、特色:具有良好的教研与教学活动形态

“以导促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体现了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良性互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在情感体验方面,教师教学的激情与学生学习的热情交相辉映,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迸发出灵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还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师生之间,不仅有言语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传递。这种互动与合作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宗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教师的世界,营造出一个和谐、理想的学习氛围。

(一)以学为主

以学为主,是一种主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充分的讨论、交流、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主这一理念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作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在教学设计中,为他们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实施模式是,教师通过诱导、启发,让学生自主地感知和学习教材内容,进而深入地理解。通过指导学生将教材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反过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内驱力外化为学习的热情。此外,学生对新知识的汲取、接受、分析和储存,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要将新旧知识做好连接,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加以运用,这就是所谓的融会贯通。

(二)以教促学

“学”是“教”的目的,“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教”是引导,学生的“學”是主体。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学习这一过程的主体只能是学生。为此,教师要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调整节奏,创设学习情境,总结经验策略,适时维持秩序,引导教学方向。归根结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条件的。教师要教给学生的,必须通过学生之口体现出来。教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思维的发散与聚敛、个体智慧的激发、群体智慧的碰撞才是最宝贵的。

新课程更倡导在实践课堂中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引导,从硬性要求变为动力助推。并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要始终明确“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才能使新课程在教学一线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相长

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彼此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和教材内容在实际中的反馈,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的沟通。这是因为学习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由于有了情感的参与,与人脑的意识得以更深刻、更紧密的联结,这也使得学习这种活动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有趣。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在本质和形式上均体现为人与人的交往。在新课程的理念中,课堂应该变得更加开放,师生之间的对话应更加民主。课堂教学向民主化转变,其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种思维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课堂环境的转变,形成良性的循环。

(四)同伴互助

各教研组长成熟稳重、组织有力;任课教师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学科带头人耐心示范、诚心指导;组内其他教师认真倾听、献言献策,教研氛围宽松民主。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交流中都有所收获,使广大教师更加体会到备课集体的重要性与同伴互助的不可或缺。教研组内各个教师充分交流,实现了互帮互助、资源共享。

四、存在的不足

在以导促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的各环节的实施探索中,笔者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集体备课环节

授课教师在讲评教学设计时,对重点知识点关注度不够,更多的只是陈述自己做好的幻灯片,这样就失去了陈述教学设计的意义。备课组的其他教师在授课前对教材内容钻研不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阐述建议时,没有侧重点、关注点,泛泛而谈。

(二)上课(观课)环节

(1)导学案的设计、使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重形式、 轻实效的倾向,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3)部分教师还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在个别学科课堂中,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的课堂讲评时间相对较长,缺少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个性、创造性没有得到解放。

(4)个别教师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上升的空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讨论问题有些空泛,认识不够正确;教师处理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经验不足;个别课堂德育渗透还有些牵强;个别教师语言贫乏,缺乏美感;板书设计缺乏整体性、字迹较潦草。

(三)议课(评课)环节

教师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还不能客观辩证地看问题,对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缺乏明确的认识;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在评课时不能注重理性分析、一味“唱赞歌”,不能抓住教学亮点,评出特色、新意。

五、反思及改进措施

(一)教学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对新课标理念的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素养:素养促进成长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个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锤炼,同时自觉反思,这样才能使自身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听课(评课)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听课,是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教师只有端正态度,带着学习、欣赏、借鉴、批判的态度去听课,才能认真地观察课堂师生行为,思考课堂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好的评课能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高效,其实并不是一个生硬的词汇,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獻:

[1]丛小利.文科生态课堂建设实践研究——以如东高级中学公开课教学研讨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7):17-18.

[2]朱于新.普通高中差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 2004(6):45-47.

[3]曲肖玲.新课改下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旬刊),2013(7):22-23.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