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导向和学科能力视角下的北京中考化学试题研究

2020-06-06闫振

教师·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中考化学

闫振

摘 要:2019年中考化学(北京卷)试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为宗旨,注重对基础知识与技能、核心学科思想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渗透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教育,体现学科价值和育人功能。文章深度解读2019年中考化学(北京卷)命题背景和特点,从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学科思维等方面解析典型试题,建议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落实,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学科价值;学科能力;素养;中考;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8-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6-0094-02

一、2019年中考化学(北京卷)命题解读

(一)命题背景

北京市教委2016年发布了中考改革方案,宣布于2018年起实施,学生考试科目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外,还需要从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中选择3科计入中考成绩,其中物理和生物(化学)必须选择一科。2019年是北京市实施新中考方案的第二年,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中考化学试题通过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彰显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实现考试的德育价值,为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二)命题特点

2019年中考化学(北京卷)试题的命制积极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理念,注重基础性,考查学习理解能力,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应用性,考查应用实践能力;注重探究性,体现创新精神;注重层次性和开放性,让各水平的考生都有展示的平台。

2019年试题继承发扬2018年的风格特点,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局部变化调整体现突破创新,稳中有新、稳中有进。试题情境素材的选取贴近教材、贴近教学、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我国化学、科技领域的新成果。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学习理解能力,重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凸显初中化学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体现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色,引导教学回归化学课程本质,关注科学思维,做到学以致用。

二、2019年中考化学(北京卷)试题研究

(一)落实育人功能,凸显学科价值

化学试题素材的选取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我国在化学、科技领域的新成就为素材设计问题,让考生在试题作答过程中体会化学学科价值,感受国家发展,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重视创设具体试题情境,选取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素材,彰显化学学科社会价值,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第18题素材源于工业生产中利用电石渣制备硫酸钙的工艺流程,素材呈现方式新颖,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凸显学科的育人功能。设计试题时,对设备和流程进行简化处理,突出核心设备和核心反应,从能力上要求考生在获取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对工艺流程进行整体分析并解决相关化学问题;同时,让考生多角度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现对“变化观念”素养的考查。

(二)注重学习理解能力考查,关注学习过程

化学学习理解能力具体体现在辨识和记忆、概括和关联、说明和论证等学习理解活动中。

2019年中考化学(北京卷)试题关注课堂学习过程,重视对考生学习理解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物质的性质的理解;关注对基本内容和核心知识的辨识记忆能力,如第8题以教材中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基本物质性质的理解能力;关注对重要结论、核心思路方法的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能力,如第23题以酸碱性质实验探究、碳酸盐的检验、物质的溶解性、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基本实验为情境,让学生补全实验方案,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学习理解能力。

试题重視教材中的原型实验,研究分析实验原理,重视实验过程分析,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通过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基本实验的理解程度。例如,第19题素材将盐酸的性质、分子运动等实验融合,以趣味实验的形式,考查考生依据实验方案和物质的性质,对实验现象进行概括关联并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试题以盐酸的性质实验为情境,结合其酸性和挥发性,让考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宏观原因,并从分子水平认识其微观实质(分子在不断运动)。

(三)注重应用实践能力考查,关注科学思维

化学应用实践能力体现在应用核心知识、经验分析和解释实际情境中的原理进行预测与推论、选择并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等应用实践活动中。试题对应用实践能力的考查涉及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及利用化学实验研究物质变化规律、探究最佳条件等多个角度。

例如,第22题以向盛有二氧化碳的三口烧瓶中先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引起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为素材,考查氢氧化钠、盐酸的主要性质。试题需要考生应用基本化学知识分析解释三口瓶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原理,结合压强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该实验中三口瓶中的真实化学变化,进而去解决本题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试题需要考生对瓶内的化学反应、气体量的变化及压强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根据试题中给出的实验数据,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合理地提出猜想与假设,通过对图中实验数据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推理论证,验证假设的正确性,进而提出结论和证据之间的关系,考查其应用实践能力,关注其科学思维培养。

(四)注重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考查,关注学科本质

2019年中考化学(北京卷)试题考查考生的基本化学实验能力,以及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试题在具体的实验活动情境中融入科学实验知识,关注学生实验技能,考查考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应用所学实验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试题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考生认识化学实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第24题以“黑面包”实验为素材,探究不同因素對实验效果的影响。试题从糖的种类、浓硫酸体积、水的滴数、温度四个方面探究影响“黑面包”实验效果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从效果得分推断最佳实验方案。该实验中采用探究多变量体系中最佳条件的方法(正交实验法),与考生熟悉的控制单一变量法相比较,该实验研究的影响因素更为全面,使考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加深对变量控制思想的理解,体现“答题过程也是学习过程”的评价理念。

试题考查了“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让考生从问题出发,依据探究目的,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实验探究,重点从“实验方案设计”“对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为指定实验结论寻找有效证据”三个方面,综合考查考生结合本实验提供的数据,分析数据的内涵及意义,解释数据反映出的实验规律最后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应用变量控制思想分析解释实验方案,及基于变量识别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能力。

(五)注重开放性和选择性,体现思维广度和深度

注重题目的选择性、设问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彰显个性地进行思考和表达,兼顾考生的多样性,关注考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让考生在试题作答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学习的收获感,增强学习自信。

例如,第23题素材源于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将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基本实验进行融合,从科学探究的角度考查基本实验,创新考查角度与方式,把实验的全过程融入实验方案的设计中,给学生思考空间,同时作答角度多元,让学生展示自我,考出学生自信。本题从知识上考查常见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配制操作,从能力上考查基于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基于操作分析实验目的。创新选择性试题,由以往的“2选1”型试题调整为“4选3”型试题,给学生提供选择性及发挥空间;由“物质·简单关联”创新为“实验·深度思维”,从对基础知识的辨识记忆调整为对基本实验的理解和简单设计,深化选做题考查内涵。

三、教学建议及导向

(一)关注化学课程标准,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

2019年中考化学(北京卷)试题关注化学课程标准,重视基础落实,选择题、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等试题素材源于课程标准、教材和课堂教学,生活现象解释、科普阅读理解、生产实际分析等试题设问突出核心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关注学科的本质和特点,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将基本知识技能融入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巩固基础知识。

(二)关注思维过程,重视能力培养

2019年中考化学(北京卷)试题中,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考查分值约占总分的38%,这其中,更加重视对教材中基本实验的考查。通过研究试题可以发现,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分析,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对实验原理的分析与往年保持一致。实验和科学探究是化学学科的特色,也是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体现,通过全面的科学探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同时,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考查分值超过50%,研究试题发现此两项内容重在考查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实践能力。学生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在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过程,增强化学学科学习能力。

(三)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思维广度和深度

试题的命制结合考生学习特点、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和社会生活实践,突出学科应用性,彰显学科价值;将化学知识、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放在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新情境中进行考查,体现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通过开放性和选择性试题的设计,打开学生的视角,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并探索,让学生自己思辨,提升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臧铁军.北京市中考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中国考试,2019(6):49-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 磊.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J].教育研究, 2016(9):83-92,125.

[4]王 磊,支 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12(4):46-56.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中考化学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