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2020-06-06陈瑶胡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教育现代化混合式学习

陈瑶 胡旺

摘  要 在分析混合学习及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定位在参与者、智慧学习环境、信息流及规则四个方面,设计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框架及构建流程。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学习共同体;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智慧学习环境;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003-04

1 前言

应试教育的长期压迫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运用不当、学习热情难以维持等不良现象,且绝大部分大学生更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单打独斗”。此外,当今社会日益多元化,对人才的定义也日益多样化,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当前,高校并未重视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授课方式仍以“一刀切”为主,有违时代发展规律。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与当今大力推行的教育现代化理念不谋而合,关照学习者差异,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

2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是指以混合式学习为主,以培养学习者自主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型组织。该组织由具有共同学习愿景的学习者与助学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以传统课堂及在线学习平台为依托,实现现实时空与网络虚拟时空无缝切换。学习者自主探究与助学者及时干预相结合,整合各类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及学习策略等,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增强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主要特征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优势于一身,致力于打通线上、线下学习的边界,为学习者提供无缝切换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对碎片化学习时间的充分利用与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与传统学习共同体相比,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在学习目标、成员组成、学习主导权、学习评价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

1)学习目标由掌握知识转向学会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的是既成事实的静态知识,学习者所要做的是掌握这些知识,而这种缺乏学习者亲身体验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以“掌握知识”为主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成为装载知识的容器,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输入,无法输出。且知识的不断发展,要求学习者“学会学习”。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促进新知识的实践运用,同时能充分调动各个学科的知识,将其综合运用以使任务得以完成。

2)学习成员组成由呆板转向灵活。在传统学习共同体中,参与者的确定一般以一个班级为单位,其中学习小组成员的确定主要由教师随意分配,或是学习者根据平日关系的亲疏自由组合。这种成员分配方式完全没有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風格、学习偏好等个体化特征,不利于组间平衡及学习任务的完成。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注重学习者间的个体差异及组间平衡,它以共同的学习兴趣为导向,以差异化分工为抓手,着眼于先进技术的运用,将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学习者聚集起来。

3)学习节奏主导权由教师转向学生。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的决定者,学生学习的主导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并未对真实课堂产生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将学习主导权赋予学习者自身,学习者可以自定步调学习,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兴趣选择着重学习哪一部分的内容,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充当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教学策略等的设计者及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当然,学习节奏主导权的转移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尊重学习者学习进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干预。

4)学习评价由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传统以课程结束后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化及片面化。过程性评价关照学习者学习全过程,通过对大量过程性学习数据的收集、管理与分析,为评价的进行提供了客观、可参考的事实依据,可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此外,在注重量化评价的同时,也注重质性评价的开展。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并行,避免过度注重学习结果而带来的片面性评价。

3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理论框架

核心要素  本文在混合式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学习共同体,因此在探讨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核心要素时,须同时考虑混合式学习的构成要素及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混合式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一种,在继承学习方式所共有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一要素,即混合式学习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四个方面。此外,根据混合式学习的特征对这些核心要素进行重新解读。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系统,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共同体三大核心要素及工具、规则、劳动分工三大调节要素,参考以上混合式学习及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对其进行提炼、整合。经修改后,本研究认为,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参与者、智慧学习环境、信息流、规则四大维度。其中,参与者包括学习者与助学者两个子维度;智慧学习环境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学习工具三个子维度;信息流包括生生交互、师生交互、人机交互三个子维度;规则分为协商机制、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三个子维度。

1)参与者。参与者是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参与者包括学习者及助学者。学习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及交互协作的体现者[3]。而助学者在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中起主导作用,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习者通过使用智能工具、智能手段实现智慧学习、创造性学习。

2)智慧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益于学习者获取知识,智慧学习环境是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4]。本文探讨的智慧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学习工具三部分。

学习平台是存储学习资源与记录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习路径等学习数据的重要载体,是学习者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及学习者之间交互行为发生的重要场所。学习平台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如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活动,是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构建所依托的基础环境。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平台的操作变得越来越简单,功能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学习平台与微信等移动终端应用相关联,数据完全同步,又摒弃了传统学习平台对计算机的依赖,方便移动用户进行碎片化学习。此外,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完全被平台记录,不仅为学习效果评价提供了更全面、更客观的数据支撑,而且使学习者线上学习记录与线下学习记录无缝连接,使学习档案更加完整。

按资源的功能分,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内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学习内容与助学资源。其中,学习内容主要是指课程知识,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学习内容等;助学资源是指以图像、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的有助于学习的资源。按资源的特性分,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内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静态预设资源与动态生成资源。静态预设资源是教师或助学者提前上传的资源,一经上传可以微调,但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动。而动态生成资源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可以是教师或助教为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上传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是在学习者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资源。按资源的形态分,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内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音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文本资源、网页资源等。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运用于教学离不开多种学习工具的支持,工具是辅助学习的手段,在辅助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记录学习路径、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成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需要在参与者学习时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以帮助他们探索新知,完成自身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所涉及的学习工具主要包括认知工具、概念图工具、学习笔记工具及交流互动工具等。其中,认知工具能够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概念图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能有效缩短学习者所学知识的内化进程,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学习笔记工具记录了学习者的学习轨迹等学习数据,有利于重难点学习内容的反复学习及学习者反思行为的发生,同时为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提供了依据;交流互动工具对混合式学习共同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样化、便捷化的社交软件有利于随时随地交互的发生,加速信息流动。

3)信息流。信息流是指信息的传播与流动。信息的传播与流动对于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信息流是维持共同体内成员关系的纽带,信息流动的频繁程度能直接反映共同体内成员关系的紧密程度;另一方面,信息流对知识的传播与共享起积极作用,有利于保持混合式学习共同体自身的魅力,信息流动越频繁,成员能从中获得的有用知识越多,学习共同体对他们就越具有吸引力。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信息流主要由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及人機交互产生的互动信息构成。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主要包括相互答疑、学习效果评价、学习资源共享等;师生互动主要包括助学者答疑、助学者学习干预、学习效果评价等;人机交互主要包括智慧学习环境自动记录学习路径、自适应推送适宜学习内容等。信息流既包含知识互动信息,也包含情感互动信息,能有效增强共同体成员的凝聚力,促进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不断发展壮大。

4)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共同体成员对规则的内在认同及遵守。这里的规则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协作机制;二是基本道德规范;三是基本行为准则。规则须由共同体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协商确立,目的是规范成员行为,确保学习共同体平稳运行。协作机制对学习者协作学习的过程提出要求,如学习任务由学习者相互协作完成,各学习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同时,需向其他学习者及助学者定期汇报学习进度,分享学习成果等。基本道德规范主要指共同体成员认可法律、社会道德的约束作用,并用其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自己的一套社会道德体系。基本行为准则主要指在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具体框架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新形态,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基于对混合式学习及学习共同体的认识从核心要素出发,尝试提出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是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支撑,以共同的综合任务为主线,以信息流为纽带,以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学习型组织。

构建流程  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构建流程不是单一线性关系,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乔纳森提出学习共同体构建四步法,即形成、规范、执行及冲突解决[5]。再参照杨洪刚、孙娟等学者对学习共同体构建流程的探索,本文认为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构建流程具体如图2所示。

1)确定最终任务。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学习任务是学习活动的指路明灯,任何学习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对学习任务的关照,可以说学习任务确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接下来每个流程能否顺利完成。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任务具有生成性、多元化的特征。生成性是指学习任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习情况、环境、人员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多元化是指学习任务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还应包括高校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兴趣点及社会热点,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拓展等方面。

2)确定参与人员。参与人员是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主体,可以说确定参与人员是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建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包括学习者与助学者。学习者主要是各高校学生,但并不仅仅局限在同所高校,而是应该基于国内外各高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学习分析等新兴技术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与知识结构等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类,将具有不同学习优势、相同认同感及归属感的一类人进行智慧筛选吸收,从而确定参与人员。助学者一般指任课教师、课程助教或某领域内的专家、学者。

3)确立规则。虽然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成员确定比较灵活,不似传统课堂对学生约束严格,但其言行举止也受到共同体内部的规则约束。在确定共同体成员之后,由成员之间进行内部协商与调解,形成符合共同体特征,被全体成员接受、认同并付诸实践的规则,包括共同体内部协商机制、基本道德规范及基本行为准则。规则一旦确立,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成员就应该将其内化成自己行为的参照标准。

4)任务分解。小组合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共同体内成员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学习任务如何分解,任务分解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其完成质量。任务分解在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行为轨迹分析及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学习接受度、学习动机等显性特征;学习者行为轨迹分析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收集、分析,以期挖掘其隐性特征,包括网络偏好、资源偏好、交互方式偏好等;任务分析主要是根据先后顺序、难易程度、完成条件等先将最终任务分解成最小任务单元,各任务单元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其内在联系,最后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为每一位学生匹配一个最小任务单元,使任务完成效果最优化。

5)学习者交互。总体来说,学习者交互主要有三种方

式:学习者之间交互;学习者与助学者交互;学习者与智慧学习环境交互。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开放性、共享性体现在每位成员都可以在平台上各抒己见,并通过不同任务搜集资料共享。每位成员根据具体的任务分配可进行个性化学习,发挥自身特长与创造性,同时动态直播,通过在线平台将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收获实时共享;成员能够及时获知学习进度与相关学习资料,实现学习者间的深度交互。此外,各成员可以将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交至在线平台,助学者给予必要指导,学习过程被一一记录,为后续学习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学习者与助学者、学习环境间的交互。

6)反馈评价。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共同体内部成员的评价反馈,在深度交互与共享学习成果之后,将学习情况汇总,由各个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先进行同伴互评;

二是在线学习平台的评价,在线学习平台根据学习者的海量过程数据及任务解决程度进行评价、反馈;

三是任课教师的评价,任课教师根据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最终根据反馈结果对学习任务及组内成员进行再分配,确定新的学习任务,形成生态循环,直至最终任务得以解决。

7)智能诊断。调解矛盾、协商冲突伴随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它们为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智能诊断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学习者情况进行实时诊断。可视化监控是指对学习者在学习平台上的发言及其他行为进行监控,避免出现不利于学习的无关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调解矛盾、协商冲突是指从确定到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都可能出现矛盾与冲突,当这些情况出现时需要及时调解,避免出现成员不欢而散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EB/OL].[2019-02-23].

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8.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3]范玉凤,李欣.活动理论视角下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43-47.

[4]胡永斌,黄荣怀.智慧学习环境的学习体验:定义、要素与量表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16(12):67-73.

[5]Johnson S D, Suriya C, Seung Won Yoon, et al. Team development and group processes of virtual learning teams[J].Computers & Education,2002(4):379-393.

項目来源: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校级教科研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JKT2020-19)。

作者:陈瑶,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与开放课程;胡旺,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智慧学习环境(200232)。

猜你喜欢

智慧学习环境教育现代化混合式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即时反馈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