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指导能力提升策略
2020-06-06李文静付玉荣伊正君
李文静,付玉荣,B,伊正君
(潍坊医学院:A.医学检验学系; B.临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随着研究生教育近年十分迅速的发展,其中培养质量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医学创新型研究生培育过程中,多种因素都影响着其培养质量,其中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在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体现出必不可少的作用[1]。而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首要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创新机构培养专业性、创新型的科研人员,要求必须熟练掌握本学科全面的医学知识理论,具有创新性科研思维和专业性学科研究的能力。因此,加强导师能力建设,提升导师科研水平,强化导师科学发展指导观,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导师科研创新制导能力,是近期医学研究生教育需要处理的重点。
1.3.1 生存质量 于治疗前后借助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WHO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文版量表来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构成此量表的部分为:患者对其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的主观感受,与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这4个领域评价,所含小问题共29个。基于WHOQOL-BREF指导手册,对患者填写量表行为加以指导,量表分值愈高,代表患者生存质量愈高。
1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高校研究生培养政策为导师负责制,导师与研究生多为“一对一”指导模式,这种模式利于导师将精力集中于每一位学生,但影响了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对外实践[2],尤其是各导师能力参差不齐,资质高低不等,例如科研经费缺乏、精力不足等不符合指导资格的导师仍参与招生,导致其指导的学生延毕率高等,阻碍了其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若积极推进多维化的导师指导策略,实行“双导师制”,即两位及以上导师联合模式培养,将校内和校外、省内和省外、国内和国外的导师资源联合起来,校内导师课程指点结合校外导师参加论文撰写、科研目的规划与临床实践等多种模式的指导方式[3],联合培养研究生将会有效避免导师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
1.2 课程指导单一化
我国医学研究生及医务工作人员为掌握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内容的专业人才,临床实践中为患者诊断需要的是系统性的学科知识,因此更加要求导师在研究生课程中传授多领域、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如今研究生的课程相当于是压缩式的,课程设置不仅十分不合理[4],而且课程选择有限、单一,没有足够供选的课,且院系之间缺乏学术交流,使得学生不能广泛涉猎,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进步[5]。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导师团队应积极联合各院系专业,丰富自己的专业性,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化、专业化,例如在研究生课程中临床检验诊断学导师可邀请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生化学等教研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病例讨论等商讨更加精准、高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启发学生多学科全方位的思考,为科研进展提供思路。
1.3 科研能力培养缺乏有效组织和科学管理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常缺乏统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研究生在实验和科研过程中十分迷茫,本身科研能力不足,却没有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升,因此导师需进一步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所提升,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启蒙阶段与研究生共同参与科研讲座、学术汇报、能力考核等,并定期总结科研经验、上交实验报告,有效组织和管理科研进程。还可建立科研兴趣小组、社团,为有想法和酷爱科研的学生提供一个互帮互助平台,还可推荐学生积极参与带教实验课,对医学生科研思路的激发和创新意识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开展计划性、综合性、创新性科研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鼓励学生独立自主设计实验步骤。
图1 创新型研究生导师指导体系框架
2 创新型研究生导师指导方法的提升
2.1 强化导师科学方法指导观
我国医学生导师大多分布于医学院校、各级医院以及各处研究所,部分导师在初期普遍缺乏与学生间的对话,要提高导师指导学生效率,首先指导过程应注重方法,通过推进文献阅读,指导科研方向等远程操作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并规范学生行为,其次要求学生每周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及下周的工作计划,及时督促研究生完成论文、实验等课程。并且研究生导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6]。另外我国各高校多采用“一人包揽”指导模式,为解决在这种模式下形成的医学研究生培养过度单一化问题,第一,导师应提倡学生多参与各方向医学学术讲座及活动,关注学术前沿,拓宽自身对于学术的见解能力,为研究生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提供新的视角;第二,及时触发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某一兴趣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科研兴趣及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以期达到更佳的指导效果[7]。例如,潍坊医学院为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临床检验诊断学课题组每周举行学术交流会议,包括优秀文献讲解、检验基础知识回顾、课题专业重点分享等内容,在此过程中导师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不足,针对每个人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将会达到更加显著的培养效果:其一,导师在过程中能第一时间了解研究生科研近况,及时发现如实验结果达不到期望值,实验材料、试剂配备、仪器操作不合乎规范等基础问题,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其二,个人演讲不仅巩固了作为检验研究生必须具备的PPT制作、实验结果处理、PS软件使用等必备的技术,而且通过互相分享查漏补缺提高了专业知识储备,接触到了文献中涉及的前沿技术,拓宽了视野,制定了更全面的实验设计方案,提高了创新能力。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增加了交流的机会,既符合专业特色又极大地发掘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效率。
2.2 提升导师科研水平
现如今我国各高校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很高,对于研究生导师科研能力的激励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设置在各类科研竞赛中取得优秀成果和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的奖励津贴,重点突出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倡各高校实行奖励与实际贡献相联系等,推动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的进步与提高[10]。首先,着重强调对于导师的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各大高校可针对本身的实际情况,完善激励机制,如声誉激励、薪酬激励、淘汰激励等措施,形成公平自
作为导师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先进的科研技术,提高导师专业学术素质的关键是不断地创新自身的科研技术,开展学科前沿、学科创新发展动态及深入研究。首先积极从海内外引进先进的创新型和专业性人才是一种优化导师队伍水平,提升导师团队前沿科研能力的方法之一。其次也可推进“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等方法,将省内外、国内外的优秀导师联合起来共同培养研究生,或将导师及研究生送往国外进行访学,使学生多方面接受学科前沿理论。导师们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学术积累才能做到紧跟学科前沿,为激励学科前沿研究,可选拔学科领头人带领的科研团队,这是一批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国内外的前沿科研进展有深入的认识和充分的见解的科研团队,可以把握学科的科研动向的队伍,通过领头人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带领研究生导师体系不断进行前沿研究,推陈出新。
2.3 建立科学、系统的导师科研创新制导能力
(1)重视导师遴选及岗前培训
(3)激励学科前沿研究
表1研究生导师考核表
(2)创新指导理念
要加强脚手架的安全保护,禁止闲杂人等随意拆损脚手架架体,设立安全防护牌和安全防护措施,除此之外要设立专门的安全指挥、防护人员。在进行脚手架的拆除时,必须遵循从上到下的的原则,不能上下同时拆除,在拆除之前必须将脚手架上的杂物清理干净。脚手架施工项目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安全员,管理人员和安全员要不定期的对项目进行检查,而且要进行随时随机的抽查,一旦发现有任何隐患或者问题就要立刻落实并解决,并定期对整体进行一定的整改。
由、团结互助的学术研讨氛围。其次,安排研究生及其导师的科研创新基金,奖励在科研方面获得优秀成果的研究生和导师,制定相应的科研激励政策,为了更好地激发导师们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可使其确定科研计划和目标并约束自身行为,源源不断地迸发创新型的科研动力,形成优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要对遴选的标准与质量严格把关,要有创新灵活的遴选机制,定期对教师的指导能力进行考核如表1,考察导师综合素质优化导师队伍,设置导师遴选条件:如学历、年龄、职称等,严格导师遴选机制,确保研究生导师结构优化、配比协调,从而保证研究生导师的普遍素质及导师队伍的质量提升。在研究生导师聘用过程中,坚持品德与能力并重,严格挑选科研水平及业务能力高的导师,对新晋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在任导师定期进行科研阶段性研讨,在岗研修等持续性教育。
楚心晴细看棋盘,只见棋盘之上,红棋势大,却无士象,更有五个黑卒逼宫,而黑棋士象俱残,车、马、炮更是不必再提,只要红棋略一加力,黑棋必输无疑。可是奇怪的是,红棋虽然势大,但车、马、炮、卒,无一过界。
有些人不解:为什么要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复原没有多少实穿价值的服装?楚艳说:“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拾起了千百年的文化自信,弥补了断层的文化残缺。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不仅是对人和衣服最基本的尊敬,更是对衣服背后所承载文化的虔诚与敬畏!”
2.4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科研水平是研究生导师建设的重要一环,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生导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医学研究生在培养中应更加注重实验与临床相结合,结果与实际相贴合,更加考验导师的科研水平和对领域前沿技术的掌握能力。导师应熟练掌握自己所教课程的学科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知识,能够善于总结和反思,找到专长的领域和学科,以求更好地引导学生进步。第一,应定期召开学术会议、文献讲解,例如,潍坊医学院研究生学生会定期举行学术讲座,承办院系包括临床、麻醉、影像、检验等多个院系,并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其中,极大地拓宽了研究生的科研视角,导师同研究生一起讨论钻研最新科研成果,碰撞出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第二,应注重引导研究生导师反思专业发展活动,要求导师参加完专业发展项目之后提交作业,如反思性论文、个案研究、访谈资深导师、多样化的测试、迷你研究课题等,以增加导师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丰富导师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科研水平,掌握对国际上最新信息的收集能力,获得学科研究范围内对前沿敏锐的洞察力[8]。
目前,部分研究生导师照搬过去陈旧落后的指导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科研课题,盲目地按照导师的科研安排操作,缺乏主动思考和发散性的创新型思维能力,非常不利于研究生创新才能的激发和科研能力培养[9];还有一部分导师以小组模式指导研究生实验,虽然有利于促进团队合作但阻碍了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并过分依赖于导师和课题组成员。要想从根本上造就和提高导师的创新指导才能,首先应树立创新指导理念,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保持积极地心态,例如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在研究生入学早期即开展开题报告讨论、实验框架梳理、实验安排设计等方法始终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放在首位。其次研究生导师应从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中挣脱出来,实现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形成自己的科研优势,保证创新理念,用创新的头脑武装自己,坚持培养自身的创新指导理念。
第二步:运用函数思想方法.分别构造函数y=f(x)和y=ax,问题再次转化为求两个图象恰有两个不同交点时a的取值范围.
3 结语
医学研究生导师的专业性、创新型指导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主导作用,导师的指导方法、科研能力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影响深远,面对如今研究生群体日益增加,研究生导师面临的挑战也逐步增大,如何将学生“导”入学科研究,对导师指导方法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便要求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研究生紧跟导师的步伐,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经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不仅会解决这一难题更将导致学科的重要突破并开辟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