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地纵跳运动后应用肌内效贴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效果观察

2020-06-06胡化刚庆苏州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江苏苏州5006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50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效贴酸痛原地

贠 航,胡化刚,王 丽,张 庆苏州大学医学部 护理学院,江苏苏州 5006;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 50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指在运动后24 h出现的肌肉酸痛,通常在运动后24 ~ 48 h达到峰值,5 ~ 7 d后基本消失[1]。常见于无运动习惯者偶尔剧烈运动后或规律运动者运动强度突然增加/运动方式发生改变后[2]。延迟性肌肉酸痛除了酸痛症状外,还会引起肌肉僵硬,轻则有压痛,重则出现肌肉肿胀,妨碍日常活动[3]。离心运动,尤其是下坡跑、原地纵跳等运动方式极易引发延迟性肌肉酸痛[4]。其主要病理机制为:运动过程中,肌肉张力和弹性急剧增加,引起肌纤维及肌纤维周围辅助组织的断裂;局部肌肉新陈代谢加快,代谢废物和毒素可能对肌肉组织产生毒性作用[5]。延迟性肌肉酸痛不经治疗,症状也可消失,但妨碍正常活动。通常采用局部热敷、振动疗法、推拿、针灸等措施缓解肌肉酸痛。肌内效贴是一种透气性好、不影响日常活动的贴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增加关节活动度[6-7];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减轻局部疼痛[8],常用于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此外,肌内效贴改善颈肩及膝关节疼痛效果显著[9-12];还能增强脑卒中患者的本体感觉[13-15]。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肌内效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Ozmen等[16]指出运动前48 h应用肌内效贴,对运动后股四头肌肌肉酸痛没有影响,但该研究的受试者全部为女性。Hazar Kanik等[17]将健康男性和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肌内效贴的应用可使运动后48 h内股四头肌的肌肉酸痛减轻,但其对肌肉酸痛程度的监测时间较短。目前,肌内效贴对于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原地纵跳作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运动模型,以人身体左右侧肢体作为对照,观察运动后应用肌内效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017年9 - 11月在苏州大学护理专业招募本科生志愿者14名。纳入标准:1)身体健康,无不适主诉;2)喜爱运动,常参加运动锻炼;3)近1周无剧烈运动,无肌肉损伤和肢体酸痛感。排除标准:1)身体不适,不能耐受中等强度运动;2)近1周内有剧烈运动,肌肉有损伤和酸痛。实验前,向纳入者告知研究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运动方案 本研究采用原地纵跳作为诱导下肢(尤其是大腿)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运动方式[4]。受试者中没有常规进行此项运动者。运动过程包括热身训练和原地纵跳两部分。热身训练活动身体各个关节,尤其是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然后完成3组轻度的纵跳,每组5次。热身训练结束后短暂休息,接着进行原地纵跳训练。原地纵跳要求:双手放于背后,双脚并拢。依靠下肢发力,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受试者需完成8组原地纵跳,每组要求受试者尽全力完成可达的最多纵跳次数。

3 干预手段 运动结束约2 ~ 3 min,在受试者的一侧大腿贴肌内效贴。贴扎方法由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制订[18-19]。贴扎方向遵循Kase提出的放松贴法,即贴扎方向与肌肉收缩方向相反[20]。具体方法:受试者呈坐位,膝关节屈曲。研究者剪取三条“I”形贴布,其中两条长度约20 cm,一条长度约10 cm,将两条长贴布的锚定点固定于受试者的股四头肌起点,沿股四头肌走向贴扎,拉力为15% ~ 25%。两条长贴布一条偏向外侧贴扎,另一条偏向内侧贴扎,构成倒置的“V”形。较短的贴布在倒置的“V”形中下三分之一处横跨两条贴布,两个锚定点位于两条长贴布中间,15% ~ 25%拉力贴扎,起到加固作用。贴扎结束后,让受试者站立稍做活动,询问贴扎部位有无不适。另一侧大腿不做处理。14名受试者随机选择左侧或右侧下肢作为干预侧。记录受试者运动后24 h、48 h、72 h和96 h的肌肉酸痛评分。本研究采取自身对照,应用肌内效贴作为干预侧,未应用肌内效贴作为对照侧。干预侧贴布48 h更换1次,连续使用96 h。

4 效果评价方法 1)运动前测量心率和血压,并在运动结束后即刻重复测量。2)血乳酸测定:使用麦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KF便携式血乳酸测试仪及配套试纸。测定时,取受试者手指末梢血,然后将插入血乳酸仪的试纸接触末梢血,15 s即可完成血乳酸测定。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测量受试者体内血乳酸值。3)主观体力感觉评分量表(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对主观疲劳状况进行评估:包括7个等级,分值范围为6 ~ 20分,分值越大表明主观疲劳感觉程度越重。受试者通过RPE评分对自己的体力感觉进行打分。运动试验中共评估4次,每2组纵跳结束后评估1次。4)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VAS评分刻度从0分到10分,0分代表没有酸痛,10分代表酸痛极其剧烈,难以忍受[21]。受试者在运动后24 h、48 h、72 h、96 h对两侧大腿的肌肉酸痛感分别进行评分。

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进行研究资料分析。观测资料中的计量数据,均为正态或轻微偏态,以-x±s描述。两独立样本的比较为成组t检验或校正t检验(统计量为t),两配对样本的比较为配对t检验(统计量为t)。重复观测资料则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球形检验校正为HF法,统计量为F)+两两配对样本比较配对t检验(统计量为t)。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结 果

1 受试者基本情况 14名受试者中,男性6名,女性8名。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所有受试者顺利完成热身训练和原地纵跳运动。

2 原地纵跳情况 RPE评分随原地纵跳组数的增加而增加,RPE-3与RPE-2评分相近,其他RPE评分均高于前一次评分。每组原地纵跳次数随组数增加有降低的趋势。见表2。

3 运动前后心率、血压、血乳酸值变化 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心率、血乳酸值有显著性变化(P<0.001),心率较运动前平均增加了78.35/min,血乳酸值平均增加了14.39 mmol/L,而血压变化不明显。见表3。

表1 受试者一般资料Tab.1 General data of subjects (n=14)

表2 受试者原地纵跳次数和RPE分值 Tab.2 Standing vertical jump counts and RPE scores of subjects

4 各个时间点肌肉酸痛评分 干预侧与对照侧肌肉酸痛评分在4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总体肌肉酸痛程度无显著变化,但确有部分受试者在应用贴布后主诉舒适度增加、疼痛程度明显下降。随着时间延长,两侧肌肉酸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干预侧96 h时,肌肉酸痛评分显著低于24 h、48 h、72 h(P<0.05);干预侧72 h时,肌肉酸痛评分显著低于48 h(P<0.05)。同样,对照侧96 h时,肌肉酸痛评分显著低于24 h、48 h、72 h(P<0.05);对照侧72 h时,肌肉酸痛评分显著低于48 h(P<0.05)。见表4。

表3 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心率、血压以及血乳酸变化Tab.3 Changes of heart rate,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actate before and after jumping

表4 不同时间点肌肉酸痛程度Tab.4 Degree of muscle sorenes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score)

讨 论

本研究采用原地纵跳作为诱导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运动模型。14名健康大学生在完成原地纵跳过程中,随着纵跳组数增加,呼吸频率加快,纵跳高度较初始明显降低,主观体力感觉评分增高。运动结束后,受试者自感步行或上下楼梯过程中大腿肌肉酸痛,视觉模拟评分显示酸痛明显,表明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有效。干预侧和对照侧肌肉酸痛评分在运动后48 h达到最高,分别为(6.00±2.11)分和(6.21±2.33)分,运动后96 h评分下降至(2.64±1.69)分和(3.07±2.13)分,这些数据表明,运动后受试者出现了典型的延迟性肌肉酸痛。

通常情况下,运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和血压显著升高[22],但这种升高是暂时的,运动结束后5 ~ 10 min可恢复正常[23]。本研究在运动后即刻测量心率和血压,发现受试者心率较运动前显著增高,而血压无显著变化,说明心率恢复速度可能较为缓慢。毛颖颖等[24]让无运动习惯的健康男性进行30 min中强度有氧运动,运动结束后5 min受试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运动前相比无显著差异。Cunha等[25]同样发现,与运动前比较,高血压患者进行抗阻运动后即刻血压无显著变化。但在运动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运动前显著降低。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对运动后即刻血压变化的影响,后续可展开相关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发现,肌内效贴的应用可以发挥多重作用:1)放松局部紧张的肌肉,促进薄弱肌肉运动,从而达到增强肌肉力量的作用[6,8];2)增加皮下组织间隙,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达到消肿镇痛的作用[26];3)增强本体感觉,对贴扎部位增加压力及拉力刺激,增强关节运动及位置觉输入,纠正不良的姿势及运动模式,并有效控制运动功能[9,27];4)减轻疼痛,降低皮下伤害感受器对压力的感应,减弱传入神经活动,进而引起疼痛感觉下降[8,28]。但关于肌内效贴起效机制的研究较为欠缺[29]。

本研究中,不同时间点的肌肉酸痛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干预侧和对照侧肌肉酸痛评分在运动后96 h显著低于24 h、48 h、72 h(P<0.05);在运动后72 h显著低于48 h(P<0.05),表明随着恢复期的延长,酸痛感缓慢消退,这与肌肉组织修复和炎症反应消退有关。炎症假说认为,运动后24 h内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单核细胞在运动后5 ~ 11 h明显增加,嗜酸、嗜碱性粒细胞亦有所增加,这些炎症介质有强烈的致炎致痛作用[30]。干预侧肌肉酸痛评分在4个时间点略高于对照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肌内效贴减轻肌肉酸痛的效果不明显。Ozmen等[16]提出肌内效贴对下蹲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影响较小,他比较了受试者下蹲运动前和运动后48 h肌肉酸痛程度,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有部分受试者在应用贴布后感觉舒适度增加、疼痛程度明显下降,但总体研究发现肌肉酸痛程度没有显著变化。分析原因,除了受试者数量较少或VSA评分存在主观偏差外,还可能与贴布贴扎的时机、方法以及贴布拉力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这些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31]。贴布还可能存在长期效应,Kim等[32]提出贴布的长期应用可以降低肌肉损伤标志物含量,而本研究只是通过短期的观察,可能是导致阴性结果的因素之一。此外,疼痛性质和程度也不能忽视。以往的研究发现,肌内效贴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疗法在短期内缓解慢性疼痛的效果显著[33-34]。但本研究中原地纵跳诱导的疼痛属于急性疼痛,且程度较为剧烈(运动后疼痛评分达5 ~ 6分)。与急性疼痛相比,肌内贴布可能对缓解慢性疼痛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的应用对改善原地纵跳运动导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效果不明显。因此,将肌内效贴应用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恢复有待进一步考证。本研究选取的受试者经常参加运动锻炼,未考虑肌内效贴对缺乏运动习惯的人群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其次,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必要扩大研究人群,增大样本量,更加深入地观察贴布应用方案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效贴酸痛原地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练肌肉不必追求酸痛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基于万向轮的AGV原地转向阻力研究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肌肉酸痛不等于锻炼有效
言论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原地转的“四拍”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