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州陈家祠未来发展思路

2020-06-05张虹逸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广州发展

张虹逸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彰显广州陈家祠的文化内涵及建筑意义及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中,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重点对广州陈家祠的历史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并对陈家祠未来发展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关键词:广州;陈家祠;发展

1 历史背景

广州陈家祠初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主要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目的是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作为广东全省陈姓的合族大宗祠,陈家祠不仅承担着供奉各房陈姓祖先牌位、举行春秋祭祀的功能,同时也为陈姓各房子弟到广州应考科举时提供入内居住的场所。从历史角度看,广州陈家祠融合祠堂、书院和会馆“三位一体”,注重绅士身份,特别是其特殊的建造背景,能够激发出各房子弟发奋读书,承担着较为重要的“潜移默化”教化功能。同时,广州陈家祠在建筑风格上融入了西方元素,彰显了西方的开放和中式的传统,实现了“中西融合”,为建设风格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 转型与改造

自1950年至今,陈家祠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造。最初是广州市政府在陈氏书院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9年,以陈家祠为馆址成立广东民间工艺馆;1966年,广州市新华印刷厂进驻陈氏书院;1980年,广州市新华印刷厂迁出,把满目苍痍的陈氏书院主体建筑交还给广东民间工艺馆;1981年进行了全面大规模复原维修并重新对外开放。

3 陈家祠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陈家祠的现状

陈家祠整座建筑由几个大型的四合院将大小19 座建筑联为一休,形成以中轴为主线,东西配殿,外设厢房的这种严谨对称的布局,具有浓郁的南方建筑特点。一般用“深三进、广五间、九堂六院”来概括陈家祠的整体建筑。青砖墙上引用《水浒传》中的梁山聚义进行多层次的手工雕刻,人物形态各异,是中国古代彩绘的佳作。屋脊采用的是岭南建筑艺术中的“花脊”(图1),总长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陶塑,这里的陶塑全部是佛山石湾烧制,采用的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等五种颜色。

3.2 陈家祠保护规划中的存在问题

在这19座单体建筑中,商业经营区域占了3座,分别是前、中西厅和前西厢,商业区域占总建筑面积约15%。经过我的观察,这3个区域在15时至17时人流量较大,其余时段甚少游客入内。

3.2.1 过度商业化破坏区域传统文化氛围

当前在陈家祠内部出售工艺品的摊位(图2)面积较大,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民俗民风,但是所占面积过大,造成与陈家祠本身的文化气息不相吻合,容易对陈家祠的整体文化氛围营造、引导公众感受陈家祠带来的文化内涵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2.2 人口、交通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陈家祠位于广州荔湾区这一老城区之中,在旧区改造的步伐中, 大量的商业、办公、金融等建筑不断兴建,建筑物密度和高度不断提高的同时, 人口级数也不断攀升。集聚给历史文化古迹所带来的危害也是灾难性的。

4 未来发展方向思考

当前的陈家祠已然转型为一个手工艺的博物馆,设有珐琅彩展馆、象牙雕刻展馆以及当代艺术展馆,另外,更添加了剪纸工作坊为祠堂增添了更多得活力与生命力。这些展馆能更好地向游客展示广州的文化历史和形象,有助于提高广州的国际形象。因此,对于陈家祠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进行全方位及多角度的思考。

首先是针对当前陈家祠中出售工艺品所占区域面积较大的情况,对陈家祠的整体内部组成进行整合优化。一方面,对现有的出售商家进行整合,能够通过一定的工艺品销售,提高陈家祠整体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减少陈家祠的商业气息,通过打造良好的环境,让陈家祠本身的历史文化意味彰显出来,确保陈家祠发展符合历史定位、符合大众品味、符合社会需求。再者是强化保护陈家祠,对陈家祠的传统工艺技术等进行全面保护,借助现代科技对损坏的工艺进行修复,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护,保障陈家祠建筑风格。最后加强管理促发展,采取现代化管理模式,对陈家祠进行规范管理,真正让陈家祠的管理模式更显科学、管理方法更显合理,严格挑选进驻商户,保留陈家祠原有的书院气息,实现良好循环发展。

5 结语

现代的祠堂布置,更应注重宗族文化的挖掘。以陈列展览的形式,进行社会教育、传播信息、提供审美欣赏。在设计展览中,首先要有先进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其次要有科学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科学是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总结。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等都不断发生变化,祠堂展览应当发挥创新精神,以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情况和公众需求,有所革新、不断前进,组成丰富多彩的,适合各种观众群体的陈列、展览。第三要有艺术性。艺术的特点在于以艺术的、感觉得到的形象来反映现实。艺术和科学一样,具有巨大的认识力量和能动力量。健康的艺术具有使人进步、使社会进步的可能,并且可以多方面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第四要有精品意识。各个祠堂要有各自的文化內涵,要创造出先进的文化艺术作品陈列,打造出各自的品牌,做出自已的精品。

参考文献:

[1]罗纪宁.城市古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文化营销战略——以广州陈家祠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20,28(01):32-39.

[2]南新荣.古建类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127-129.

[3]郭冬云,胡杰明.地域性建筑装饰文化与设计研究——以广州陈家祠建筑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4):123-125.

[4]蔡雄财,袁富贵,王瑞祥,李子琦.岭南古建筑文化初探[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235-236.

猜你喜欢

广州发展
An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Inventions and Inventors in the 1880s
2020达亿瓦秋冬时尚秀在广州举行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广州车展展位图